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高校学生工作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发展的理念审视当前学生工作,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育人观,以完善体系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发展。
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科学高效的学生工作体系
以学生为本是高校学生工作不变的核心,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最高目标。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渐趋复杂,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日益多样,高校学生工作越来越呈现出内容繁杂、涵盖广泛的特点。同时,学生工作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对象范围也不断扩大,传统学生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然而,当前经验事务型、说教约束式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表现在学生工作牵涉面广,教育资源铺排有余、整合不足;辅导员工作头绪繁多,工作内容杂乱有余、梳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教育活动精彩有余、内涵不足,高校学生工作在整体上表现出“散、乱、浅”的特点。
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学生工作亟需抓住发展机遇,在积淀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目标明确、脉络清晰、科学高效的学生工作体系,以系统化、精细化的思路更好地回答“学生工作干什么”的问题,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科学高效的学生工作体系主要由以下子系统构成:
1.以学生党建为龙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包括以学生党校为主载体、以学生党支部为主阵地的先进人才培养体系,以党建为龙头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两个部分。一是发挥校、院两级学生党校先进资源集聚的优势,以党校建设带动党支部建设,将学生党校建设成为输送学生骨干的蓄水池,培养学生党建先进的大课堂;二是以党建促团建、党建带班建,利用党建载体开展一系列教育价值高、群众基础好、品牌效应强、成本耗费少、教育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2.以优良学风建设为主体的学生日常管理体系
包括以优良学风、校风为内涵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和优良学风带动下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两个方面。利用“学风建设月”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学风建设“规定动作”经常化、“特色动作”规范化,探索以优良学风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在优良学风的影响和带动下,发挥院系、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推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由“约束说教型”向“服务引导型”转变,由“经验事务”层面向“科学规范”层面提升,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3.以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为重点的学生事务服务体系
包括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学生综合服务两项内容。全面落实国家新资助政策,坚持资助、服务、育人三结合,经济资助、心理健康、发展援助和工作研究“四位一体”,不断完善“奖、贷、勤、助、补、减”相结合的全方位资助体系;不断深化服务育人理念,合理归并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招就处等部门的工作职能,大力加强以相关部门业务科室为依托、面向学生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
4.以发展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导的学生发展教育体系
包括大学生发展辅导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三个部分。在构建形成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多层互动、全员育人的发展辅导教育格局的基础上,学校、社会、学生家庭紧密协作,课程建设、条件保障、学术研究、日常教育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建立健全“学校—院(系)—学生家庭”协作处理危机事件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
坚持以辅导员为本,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学生工作队伍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的因素是育人工作的基本前提,人的发展问题是育人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问题。落实在学生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以辅导员为本,按照“严进、重教、优出”标准,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学生工作队伍。
1.坚持“严进”标准,加强队伍职业化建设
严把入口关,建立职业准入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学生工作干部选聘机制,对拟聘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实现学生工作干部持证上岗、无证不上岗;二是探索建立由学生工作部门牵头,组织、人事等部门参与的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准入、考核、晋级、淘汰机制,使学生工作干部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具有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职业素养。一是要调整干部比例,有计划地增加专职干部数量,加大在博士和青年教师中选拔干部的力度;二是要优化专业结构,吸收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干部队伍,鼓励和支持现职干部提高自身学历层次;三是要明确岗位职责,厘清学生工作干部与其他学生工作机构的关系,避免非学生工作本职事务挤占学生工作人力资源,影响学生工作职业化建设。
2.把握“重教”要求,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
完善培训体系。从学校层面,要建立健全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科学系统的学工干部综合培训体系,形成“养用结合”的工作机制;安排学工干部进行培训进修、实践考察,选拔优秀干部定向攻读学位。从院(系)层面,要加强内部培训、促进工作交流,鼓励学工干部参加挂职锻炼、工作调研;发挥院(系)主体作用,支持学工干部成为心理咨询、发展辅导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推动学生工作专业化发展。
搭建三个平台。一是鼓励学工干部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搭建学生工作研究平台,推动学生工作队伍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创新型拓展;二是引导学工干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搭建学生工作课程平台,提升学工干部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储备合格的教学力量;三是推荐优秀干部到校内外挂职锻炼,搭建工作交流平台,使学工干部开阔视野、增加阅历、积累经验,促进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3.坚持“优出”目标,促进队伍专家化发展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工作干部的整体素质,促使学工干部向专家化发展,为社会各领域输送“专家型”管理人才。学生工作队伍必须坚持相对稳定与合理流动相结合,为学工干部拓展职务发展空间。一是要高度重视对半脱产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使半脱产干部成为高校管理干部、行业领军和领导人才的后备军;二是要把专职干部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积极向校内管理岗位输送和推荐;三是要根据专职干部本人条件和志向,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和推荐;四是要根据专职干部综合素质和相关单位用人需求,积极向校外输送和推荐。
坚持科学统筹,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发展
学生工作是德育工作的外化,解决“干什么和如何干”的问题,对于推进学生工作科学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如果说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体系对“学生工作干什么”的问题作出了解释,那么加强队伍建设、坚持科学统筹则可为“学生工作如何干”的问题提供了答案。所以说,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发展,体系问题是基础,队伍建设是核心,而坚持科学统筹则是其根本手段。
1.统筹工作传统与时代特征,丰富学生工作时代化内涵
温家宝总理曾强调要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学生工作中,就是要把思想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为此,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一要弘扬优良传统,从历史悠久、受众广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提炼新的需求;二要挖掘时代主题,把握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等契机,不失时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三要创新育人机制,实现管理和育人的有机统一,专业和能力的统筹兼顾,基础和个性的协调发展,培养服务于时代发展,具有一流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流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流实践能力素质、一流身体心理素质的高级人才。
2.统筹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加强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源于时代化,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互适应,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息息相关。一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建立一个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载体已经成为提升高校德育工作水平的需求;二是,完善的网上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是在校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内高校学生工作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客观需要;三是,“一朝使用、一生受益”,功能全面的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将成为学校、学生、校友之间维系情感的精神纽带、资源共享的捷径,成为学校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战略选择。
3.统筹国内资源与外部环境,提高学生工作国际化水平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09年初,我国在校普通本科生人数达943万余人,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落实到高校学生工作领域,就是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实施学生工作国际化发展战略,提高学生工作国际化水准。一是“走出去”,增强合作意识,拓展学生、学工干部、学校等不同层面国际交流的渠道;二是“请进来”,瞄准国际前沿,引进国外高校先进育人理念和办学经验,充实和提升现有育人工作水平;三是“强优势”,通过国际交流提升自身办学特色与优势,向世界传播中国先进育人经验,让中国高校的声音传遍世界。
4.统筹工作质量与育人效果,注重学生工作特色化发展
质量是工作之基石,育人首先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特色是立校之根本,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需求多样化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不可避免会打上鲜明的高校本身的烙印。因此,一方面,高校学生工作要坚持科学定位,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发展优势,注重培育符合本校现实的学生工作特色;另一方面,要坚持育人为本,正确处理育人质量、数量和特色的辩证关系,以特色化促进多元化,以品牌化推动科学化,以风格独到、特色鲜明的学生工作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不断创新的系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工作的内容、体系将不断充实和完善。高校学生工作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完善工作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坚持科学统筹,合理谋划全局,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贴近学生日益增长变化的需求,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常 晶]
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科学高效的学生工作体系
以学生为本是高校学生工作不变的核心,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最高目标。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渐趋复杂,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日益多样,高校学生工作越来越呈现出内容繁杂、涵盖广泛的特点。同时,学生工作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对象范围也不断扩大,传统学生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然而,当前经验事务型、说教约束式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表现在学生工作牵涉面广,教育资源铺排有余、整合不足;辅导员工作头绪繁多,工作内容杂乱有余、梳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教育活动精彩有余、内涵不足,高校学生工作在整体上表现出“散、乱、浅”的特点。
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学生工作亟需抓住发展机遇,在积淀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目标明确、脉络清晰、科学高效的学生工作体系,以系统化、精细化的思路更好地回答“学生工作干什么”的问题,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科学高效的学生工作体系主要由以下子系统构成:
1.以学生党建为龙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包括以学生党校为主载体、以学生党支部为主阵地的先进人才培养体系,以党建为龙头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两个部分。一是发挥校、院两级学生党校先进资源集聚的优势,以党校建设带动党支部建设,将学生党校建设成为输送学生骨干的蓄水池,培养学生党建先进的大课堂;二是以党建促团建、党建带班建,利用党建载体开展一系列教育价值高、群众基础好、品牌效应强、成本耗费少、教育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2.以优良学风建设为主体的学生日常管理体系
包括以优良学风、校风为内涵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和优良学风带动下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两个方面。利用“学风建设月”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学风建设“规定动作”经常化、“特色动作”规范化,探索以优良学风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在优良学风的影响和带动下,发挥院系、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推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由“约束说教型”向“服务引导型”转变,由“经验事务”层面向“科学规范”层面提升,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3.以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为重点的学生事务服务体系
包括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学生综合服务两项内容。全面落实国家新资助政策,坚持资助、服务、育人三结合,经济资助、心理健康、发展援助和工作研究“四位一体”,不断完善“奖、贷、勤、助、补、减”相结合的全方位资助体系;不断深化服务育人理念,合理归并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招就处等部门的工作职能,大力加强以相关部门业务科室为依托、面向学生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
4.以发展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导的学生发展教育体系
包括大学生发展辅导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三个部分。在构建形成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多层互动、全员育人的发展辅导教育格局的基础上,学校、社会、学生家庭紧密协作,课程建设、条件保障、学术研究、日常教育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建立健全“学校—院(系)—学生家庭”协作处理危机事件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
坚持以辅导员为本,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学生工作队伍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的因素是育人工作的基本前提,人的发展问题是育人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问题。落实在学生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以辅导员为本,按照“严进、重教、优出”标准,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学生工作队伍。
1.坚持“严进”标准,加强队伍职业化建设
严把入口关,建立职业准入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学生工作干部选聘机制,对拟聘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实现学生工作干部持证上岗、无证不上岗;二是探索建立由学生工作部门牵头,组织、人事等部门参与的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准入、考核、晋级、淘汰机制,使学生工作干部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具有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职业素养。一是要调整干部比例,有计划地增加专职干部数量,加大在博士和青年教师中选拔干部的力度;二是要优化专业结构,吸收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干部队伍,鼓励和支持现职干部提高自身学历层次;三是要明确岗位职责,厘清学生工作干部与其他学生工作机构的关系,避免非学生工作本职事务挤占学生工作人力资源,影响学生工作职业化建设。
2.把握“重教”要求,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
完善培训体系。从学校层面,要建立健全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科学系统的学工干部综合培训体系,形成“养用结合”的工作机制;安排学工干部进行培训进修、实践考察,选拔优秀干部定向攻读学位。从院(系)层面,要加强内部培训、促进工作交流,鼓励学工干部参加挂职锻炼、工作调研;发挥院(系)主体作用,支持学工干部成为心理咨询、发展辅导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推动学生工作专业化发展。
搭建三个平台。一是鼓励学工干部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搭建学生工作研究平台,推动学生工作队伍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创新型拓展;二是引导学工干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搭建学生工作课程平台,提升学工干部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储备合格的教学力量;三是推荐优秀干部到校内外挂职锻炼,搭建工作交流平台,使学工干部开阔视野、增加阅历、积累经验,促进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3.坚持“优出”目标,促进队伍专家化发展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工作干部的整体素质,促使学工干部向专家化发展,为社会各领域输送“专家型”管理人才。学生工作队伍必须坚持相对稳定与合理流动相结合,为学工干部拓展职务发展空间。一是要高度重视对半脱产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使半脱产干部成为高校管理干部、行业领军和领导人才的后备军;二是要把专职干部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积极向校内管理岗位输送和推荐;三是要根据专职干部本人条件和志向,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和推荐;四是要根据专职干部综合素质和相关单位用人需求,积极向校外输送和推荐。
坚持科学统筹,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发展
学生工作是德育工作的外化,解决“干什么和如何干”的问题,对于推进学生工作科学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如果说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体系对“学生工作干什么”的问题作出了解释,那么加强队伍建设、坚持科学统筹则可为“学生工作如何干”的问题提供了答案。所以说,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发展,体系问题是基础,队伍建设是核心,而坚持科学统筹则是其根本手段。
1.统筹工作传统与时代特征,丰富学生工作时代化内涵
温家宝总理曾强调要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学生工作中,就是要把思想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为此,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一要弘扬优良传统,从历史悠久、受众广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提炼新的需求;二要挖掘时代主题,把握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等契机,不失时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三要创新育人机制,实现管理和育人的有机统一,专业和能力的统筹兼顾,基础和个性的协调发展,培养服务于时代发展,具有一流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流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流实践能力素质、一流身体心理素质的高级人才。
2.统筹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加强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源于时代化,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互适应,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息息相关。一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建立一个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载体已经成为提升高校德育工作水平的需求;二是,完善的网上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是在校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内高校学生工作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客观需要;三是,“一朝使用、一生受益”,功能全面的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将成为学校、学生、校友之间维系情感的精神纽带、资源共享的捷径,成为学校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战略选择。
3.统筹国内资源与外部环境,提高学生工作国际化水平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09年初,我国在校普通本科生人数达943万余人,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落实到高校学生工作领域,就是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实施学生工作国际化发展战略,提高学生工作国际化水准。一是“走出去”,增强合作意识,拓展学生、学工干部、学校等不同层面国际交流的渠道;二是“请进来”,瞄准国际前沿,引进国外高校先进育人理念和办学经验,充实和提升现有育人工作水平;三是“强优势”,通过国际交流提升自身办学特色与优势,向世界传播中国先进育人经验,让中国高校的声音传遍世界。
4.统筹工作质量与育人效果,注重学生工作特色化发展
质量是工作之基石,育人首先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特色是立校之根本,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需求多样化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不可避免会打上鲜明的高校本身的烙印。因此,一方面,高校学生工作要坚持科学定位,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发展优势,注重培育符合本校现实的学生工作特色;另一方面,要坚持育人为本,正确处理育人质量、数量和特色的辩证关系,以特色化促进多元化,以品牌化推动科学化,以风格独到、特色鲜明的学生工作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不断创新的系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工作的内容、体系将不断充实和完善。高校学生工作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完善工作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坚持科学统筹,合理谋划全局,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贴近学生日益增长变化的需求,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常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