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对一篇文章而言,指的是能揭示文章核心意义的词语;对课堂教学而言,指的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词语。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回归语文本身,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抓关键词句,推敲揣摩,变换比较,想象词语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从细节入手创设问题情境,牵一发而动全身,唤醒学生的感觉和思维,去体验作者的脉搏跳动,让语文课堂蕴含着语言的滋味。
一.关键词选取:解读文本主题
关键词既要能反映和揭示文章主题(教学目的),具有指向意义,又要注意因文而异,准确独特,能指引学生的思维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必须以一篇课文最敏感、最关键的词汇为突破口切人,然后逐步延伸、扩展,从而理解全篇课文,把握主题。
确定关键词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文本核心的确认过程。在郭初阳老师上的《老王》一课中,他循着文章结尾的一句“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对《老王》的解读归结出四个关键词:不幸、善良、愧怍、正义。四个关键词高度集中地概括了郭老师的阅读心得,形成了他独到的理解。四个关键词不是随意排列,它因循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走向,从“不幸”切入,以“正义”升华结尾。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以关键词提炼法解读文本时,其实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课堂的目标定位、课堂流程的设计了。教师进行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不再人云亦云,正是基于真正的阅读体验,这种解读才有了有别于千篇一律的解读,课堂也就呈现出灵动的美妙。
二.关键词聚焦:升华内在情感
语文之美生成于情感,蕴含着情感的滋味。“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刘勰认为文章无情即无味。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学科,因此找准课文的情感点,是教出情感的基础。词语蕴涵情感,课文关键词是作者情感的集中点、燃烧点。语文关键词教学就是要借助关键词带领学生点燃心中的情感。
如有位老师所教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选取了“山河表里”“宫闕”“踌躇”“苦”四个关键词。很明显“苦”这个关键词是《山坡羊·潼关怀古》艺术构思的凝聚点,是牵动制约全篇的关键点。我们来看关键词“苦”这个教学片段
师:苦,这个字太简单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历史,在古代什么事情会给百姓带来苦难?
生1:打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生2:不仅有权贵的压迫和剥削,还收很多税。
师(补充):这叫苛捐杂税之苦。
生3:还要被拉去做苦力,建宫殿、修城墙等。
师(补充):这些是劳役之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诗历来被许多人称赞,但是我却发现这句诗错了,“亡,百姓苦”,说国家灭亡后百姓会受苦,这个好理解,但是国家兴盛,百姓怎么会苦呢?我觉得“兴,百姓苦”不对,这句诗应该改为:“兴,百姓福;亡,百姓苦。”
生1:国家兴盛的时候百姓也是苦的,比如国家刚建立,很多宫殿要建设,百姓就要被拉去做苦力。而且建设这些宫殿的钱,也是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
生2:还有国家刚兴起的时候,为了防止外敌入侵、保护国家的稳定需要很多士兵。这些士兵都来自百姓。
师:看来我改错了,可见这句诗说出了容易被人忽略的观点,即使是国家兴盛,百姓也是有苦难的。我还看到了一句诗“兴,也任他;亡,也任他”,这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有什么不同?
生1“:兴,也任他;亡,也任他”这句话比较消极。
师:对,有句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见他不关心国家兴亡。相比之下,张养浩呢?
生2:张养浩关心国家的兴亡,而且还关心百姓的疾苦。
师: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张养浩“忧国忧民”。
在上面的片段中,教师抓住关键词适当点拨,重点赏析。通过关键词点燃心中的情感,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语言对词语进行情景描述,把词语的丰富内涵和暗藏的情感像火种一样投入到学生的心中,便真正读出了词语的内涵,读出了自己的情感。在这样的教学境界里,词语中蕴含的情感被充分点燃了。
三.关键词沉潜:解密文化密码
语文之美生成于文化,蕴含着文化的滋味。庄子说“道也,进乎技矣”,文化就是语文的“道”。语文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从文化视角找准切入点,挖掘拓展课文中的文化意蕴,传承弘扬课文中的文化思想。关键词是文化基因,语文关键词教学便要借助关键词帮助学生复原文化基因,解密文化密码,追寻文化传统。
下面看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教学片断。
师:中国人都这么聪明,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近乎疯狂的,一个愚老人,这样津津乐道呢?它肯定背后隐藏着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种密码,文化的密码。你们可不可以阐释一下?
生:鲁迅曾经写过,“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两座山在我们面前,不会有反应,不会去怎么样,在那里就在那里吧。而愚公却有自己的勇气,靠自己的力量,坚持不懈,积极去完成,所以我觉得这点十分可取。
师:说得太好了。有一点像堂吉诃德战风车,孤独英雄,对吧?知其不可而为之,非常好,回到了我们这节课的开头。“Just do it”,就是去做。(示意)好,你继续讲。
生:我认为,愚公他的精神,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还有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也是为了他国家的繁荣昌盛;然后他以他的真诚感动了上天。追求真诚也是做人的原则,他以他的原则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的理想。
师:这其实契合了中国人的一个观念,好人有好报。是吧,所以我们都喜欢。(示意)请你再来讲,把话筒递给她。
生:我补充一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要团结。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家一起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愚公的成功始于他的团结,中国人十分推崇团结。
师:非常好,我们一直到现在还在强调集体主义,对吧?团队精神。最后那位同学,你还有什么意见要发表?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里,愚公是个老人,是最重要的。所以他的语言,说出来的话,比较有权威性。
师:根据这位同学的说法,愚公移山下面可以加个破折号,一个副标题,“愚公移山——一个老人的梦想”。
生:我认为,愚公移山给我最大的感想,就是某种精神,在内心里面的依托。就像鲁迅在《希望》里面曾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在我老的时候,回忆起以前的往事,那苍白的颜色,就像内心里把生活孤立起来……”或许这里愚公是得到他的非常多的子孙的赞同,因此才会有后面把上帝感动,这同样也是心灵的一种寄托,因为他相信上帝在帮助着他。所以这种心灵寄托,就让他的梦想会实现。(众鼓掌)
师:说得太好了。好,我们就以这位女同学的发言,作为我们这节课的一个结束,不要忘记鲁迅说的那句话,希望之为虚妄,正与绝望相同。下课!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郭老师紧扣“文化密码”这个关键词展开,让学生小组讨论,思维碰撞,探究愚公移山故事的文化内涵,解密中国传统文化的密码:德高望重的中国式“老人”;美梦成真、善恶有报的“大圆满式”传统心理;东方集体主义思想、乐观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内陆农耕文化的特征;中华传统文化中留恋故土、安土重迁的心理等等。这些文化密码的解读,正是通过作为意象词语的解读所表露的。
诗书有味品后甜。紧扣关键词,解读文章主题,升华内在情感,解密文化密码,实质上是对言语局限性的完形,对语言整体性和生命性的呵护。关键词将语言教育和情感熏陶、文化感染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令人陶醉的诗意境界里,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与经验去观照语言文字,构建一个使心灵震撼飞扬的完美语文课堂。
邱守伟,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京。本文编校:左晓光
一.关键词选取:解读文本主题
关键词既要能反映和揭示文章主题(教学目的),具有指向意义,又要注意因文而异,准确独特,能指引学生的思维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必须以一篇课文最敏感、最关键的词汇为突破口切人,然后逐步延伸、扩展,从而理解全篇课文,把握主题。
确定关键词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文本核心的确认过程。在郭初阳老师上的《老王》一课中,他循着文章结尾的一句“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对《老王》的解读归结出四个关键词:不幸、善良、愧怍、正义。四个关键词高度集中地概括了郭老师的阅读心得,形成了他独到的理解。四个关键词不是随意排列,它因循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走向,从“不幸”切入,以“正义”升华结尾。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以关键词提炼法解读文本时,其实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课堂的目标定位、课堂流程的设计了。教师进行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不再人云亦云,正是基于真正的阅读体验,这种解读才有了有别于千篇一律的解读,课堂也就呈现出灵动的美妙。
二.关键词聚焦:升华内在情感
语文之美生成于情感,蕴含着情感的滋味。“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刘勰认为文章无情即无味。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学科,因此找准课文的情感点,是教出情感的基础。词语蕴涵情感,课文关键词是作者情感的集中点、燃烧点。语文关键词教学就是要借助关键词带领学生点燃心中的情感。
如有位老师所教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选取了“山河表里”“宫闕”“踌躇”“苦”四个关键词。很明显“苦”这个关键词是《山坡羊·潼关怀古》艺术构思的凝聚点,是牵动制约全篇的关键点。我们来看关键词“苦”这个教学片段
师:苦,这个字太简单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历史,在古代什么事情会给百姓带来苦难?
生1:打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生2:不仅有权贵的压迫和剥削,还收很多税。
师(补充):这叫苛捐杂税之苦。
生3:还要被拉去做苦力,建宫殿、修城墙等。
师(补充):这些是劳役之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诗历来被许多人称赞,但是我却发现这句诗错了,“亡,百姓苦”,说国家灭亡后百姓会受苦,这个好理解,但是国家兴盛,百姓怎么会苦呢?我觉得“兴,百姓苦”不对,这句诗应该改为:“兴,百姓福;亡,百姓苦。”
生1:国家兴盛的时候百姓也是苦的,比如国家刚建立,很多宫殿要建设,百姓就要被拉去做苦力。而且建设这些宫殿的钱,也是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
生2:还有国家刚兴起的时候,为了防止外敌入侵、保护国家的稳定需要很多士兵。这些士兵都来自百姓。
师:看来我改错了,可见这句诗说出了容易被人忽略的观点,即使是国家兴盛,百姓也是有苦难的。我还看到了一句诗“兴,也任他;亡,也任他”,这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有什么不同?
生1“:兴,也任他;亡,也任他”这句话比较消极。
师:对,有句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见他不关心国家兴亡。相比之下,张养浩呢?
生2:张养浩关心国家的兴亡,而且还关心百姓的疾苦。
师: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张养浩“忧国忧民”。
在上面的片段中,教师抓住关键词适当点拨,重点赏析。通过关键词点燃心中的情感,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语言对词语进行情景描述,把词语的丰富内涵和暗藏的情感像火种一样投入到学生的心中,便真正读出了词语的内涵,读出了自己的情感。在这样的教学境界里,词语中蕴含的情感被充分点燃了。
三.关键词沉潜:解密文化密码
语文之美生成于文化,蕴含着文化的滋味。庄子说“道也,进乎技矣”,文化就是语文的“道”。语文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从文化视角找准切入点,挖掘拓展课文中的文化意蕴,传承弘扬课文中的文化思想。关键词是文化基因,语文关键词教学便要借助关键词帮助学生复原文化基因,解密文化密码,追寻文化传统。
下面看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教学片断。
师:中国人都这么聪明,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近乎疯狂的,一个愚老人,这样津津乐道呢?它肯定背后隐藏着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种密码,文化的密码。你们可不可以阐释一下?
生:鲁迅曾经写过,“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两座山在我们面前,不会有反应,不会去怎么样,在那里就在那里吧。而愚公却有自己的勇气,靠自己的力量,坚持不懈,积极去完成,所以我觉得这点十分可取。
师:说得太好了。有一点像堂吉诃德战风车,孤独英雄,对吧?知其不可而为之,非常好,回到了我们这节课的开头。“Just do it”,就是去做。(示意)好,你继续讲。
生:我认为,愚公他的精神,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还有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也是为了他国家的繁荣昌盛;然后他以他的真诚感动了上天。追求真诚也是做人的原则,他以他的原则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的理想。
师:这其实契合了中国人的一个观念,好人有好报。是吧,所以我们都喜欢。(示意)请你再来讲,把话筒递给她。
生:我补充一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要团结。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家一起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愚公的成功始于他的团结,中国人十分推崇团结。
师:非常好,我们一直到现在还在强调集体主义,对吧?团队精神。最后那位同学,你还有什么意见要发表?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里,愚公是个老人,是最重要的。所以他的语言,说出来的话,比较有权威性。
师:根据这位同学的说法,愚公移山下面可以加个破折号,一个副标题,“愚公移山——一个老人的梦想”。
生:我认为,愚公移山给我最大的感想,就是某种精神,在内心里面的依托。就像鲁迅在《希望》里面曾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在我老的时候,回忆起以前的往事,那苍白的颜色,就像内心里把生活孤立起来……”或许这里愚公是得到他的非常多的子孙的赞同,因此才会有后面把上帝感动,这同样也是心灵的一种寄托,因为他相信上帝在帮助着他。所以这种心灵寄托,就让他的梦想会实现。(众鼓掌)
师:说得太好了。好,我们就以这位女同学的发言,作为我们这节课的一个结束,不要忘记鲁迅说的那句话,希望之为虚妄,正与绝望相同。下课!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郭老师紧扣“文化密码”这个关键词展开,让学生小组讨论,思维碰撞,探究愚公移山故事的文化内涵,解密中国传统文化的密码:德高望重的中国式“老人”;美梦成真、善恶有报的“大圆满式”传统心理;东方集体主义思想、乐观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内陆农耕文化的特征;中华传统文化中留恋故土、安土重迁的心理等等。这些文化密码的解读,正是通过作为意象词语的解读所表露的。
诗书有味品后甜。紧扣关键词,解读文章主题,升华内在情感,解密文化密码,实质上是对言语局限性的完形,对语言整体性和生命性的呵护。关键词将语言教育和情感熏陶、文化感染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令人陶醉的诗意境界里,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与经验去观照语言文字,构建一个使心灵震撼飞扬的完美语文课堂。
邱守伟,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京。本文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