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下,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物理作业的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作业的设计,不只是老师课堂知识的简单重复,也不是某种单纯技能的练习,而应该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视角来实施;作业内容不能只是课本内容和课后习题的重复,而更应体现其探索性,开放性,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减少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机械性重复,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探索,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在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沟通.既增长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激发了兴趣,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协作.想法总是美好的,那么要怎么才能实现呢?我觉得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作业的设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中物理课本开篇就说“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开放性的物理作业.
比如在“交流电”这一章,可以设计让学生试着研究身边的各种充电器,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完成作业.报告不做统一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调查,或者描述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区别,或者说明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及原理,或者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或结论,类似“变压器在和电源相连时可看成用电器,对负载又相当于电源的关系”等等,教师再结合不同的作业,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这个过程中,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兴趣能得到激发,收获到的不只是知识,更锻炼了能力.课外的实践是课堂知识的延续,让知识不再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更能应用在生活中.而教师适当的点评,也充实了课堂内容,扩大了不同学生的知识面,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再比如在“传感器”这一章,可以把作业设计为让学生观察和收集身边的传感器例子,分辨对应的传感器类型,并把各自的成果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学习“加速度”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行车和汽车启动,亲身体会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些概念的含义与区别.
这些作业的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学习物理,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更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周围的生活中去,“从物理走向社会”.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他们不再把物理看成一门复杂难懂、没有用处的死板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得到丰富和拓展,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作业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环境、学科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心态、学习习惯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千人一面的作业,并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也弱化了教学效果.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这一施教原则,我们现代教育更应该注重这一点.这样就使得我们的教师在准备教学和布置作业前,要先掌握学生的学情,对学生个性心理、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等做综合细致的分析研究,然后再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及作业设计.
这样的作业设计一方面要体现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和难易层次,另一方面要关注不同基础和需求的学生,不能让有些学生“吃不饱”,作业变成了机械重复,也不能让另一些学生“啃不动”,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甚至发展到物理作业抄袭的情况.比如对于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学困生”,“中等生”,“优秀生”;在作业的设计上,结合课标要求和知识难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基础型”、“巩固型”、“提高型”、“拓展型”,每个层次里又按“知识回顾”、“基本概念”、“典型题型”、“针对训练”、“综合应用”等进行题型分类;或者倒过来,先按知识点分大类,再在每个知识点里按难易梯度分成“基础”、“拔高”、“拓展”等来设计作业等等.总之,作业的设计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找到相应的作业做,也有能力把对应的训练完成好,所谓“既吃饱,也吃好”.
这样的作业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弹性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锻炼基础,普通生强化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秀生增强应用能力,各取所需,各有所得,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节省了额外的时间,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3作业的设计形式要灵活多样
要想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物理作业就不能只是一本练习册一只笔,什么都只停留在课本上、习题集上,作业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结合学科特点,像前面第一点讲到的,物理学科的探索性、开放性作业就是灵活多样的一种体现,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单一的作业形式不可能锻炼到学生需要的所有能力,我们要尽量丰富物理作业的形式,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
我们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除了观察,对学生也要培养动手能力.除了课本规定的学生实验可以训练动手能力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具体操作.比如:我们课本上的很多演示实验可以用实验室的成套器材完成,也可以学生自己根据原理来动手设计,并操作完成.如“电磁感应”里的感应电流的产生和方向判定,学生就可以结合“楞次定律”,自己设计方案,制作实验器材,当堂演示,甚至分组PK,对比展示并交流.这样,既掌握了知识,深化了理论,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交流.
另外,查阅资料、实践调查、网上答题、动手制作、板报
1作业的设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中物理课本开篇就说“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开放性的物理作业.
比如在“交流电”这一章,可以设计让学生试着研究身边的各种充电器,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完成作业.报告不做统一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调查,或者描述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区别,或者说明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及原理,或者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或结论,类似“变压器在和电源相连时可看成用电器,对负载又相当于电源的关系”等等,教师再结合不同的作业,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这个过程中,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兴趣能得到激发,收获到的不只是知识,更锻炼了能力.课外的实践是课堂知识的延续,让知识不再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更能应用在生活中.而教师适当的点评,也充实了课堂内容,扩大了不同学生的知识面,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再比如在“传感器”这一章,可以把作业设计为让学生观察和收集身边的传感器例子,分辨对应的传感器类型,并把各自的成果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学习“加速度”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行车和汽车启动,亲身体会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些概念的含义与区别.
这些作业的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学习物理,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更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周围的生活中去,“从物理走向社会”.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他们不再把物理看成一门复杂难懂、没有用处的死板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得到丰富和拓展,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作业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环境、学科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心态、学习习惯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千人一面的作业,并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也弱化了教学效果.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这一施教原则,我们现代教育更应该注重这一点.这样就使得我们的教师在准备教学和布置作业前,要先掌握学生的学情,对学生个性心理、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等做综合细致的分析研究,然后再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及作业设计.
这样的作业设计一方面要体现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和难易层次,另一方面要关注不同基础和需求的学生,不能让有些学生“吃不饱”,作业变成了机械重复,也不能让另一些学生“啃不动”,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甚至发展到物理作业抄袭的情况.比如对于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学困生”,“中等生”,“优秀生”;在作业的设计上,结合课标要求和知识难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基础型”、“巩固型”、“提高型”、“拓展型”,每个层次里又按“知识回顾”、“基本概念”、“典型题型”、“针对训练”、“综合应用”等进行题型分类;或者倒过来,先按知识点分大类,再在每个知识点里按难易梯度分成“基础”、“拔高”、“拓展”等来设计作业等等.总之,作业的设计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找到相应的作业做,也有能力把对应的训练完成好,所谓“既吃饱,也吃好”.
这样的作业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弹性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锻炼基础,普通生强化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秀生增强应用能力,各取所需,各有所得,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节省了额外的时间,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3作业的设计形式要灵活多样
要想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物理作业就不能只是一本练习册一只笔,什么都只停留在课本上、习题集上,作业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结合学科特点,像前面第一点讲到的,物理学科的探索性、开放性作业就是灵活多样的一种体现,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单一的作业形式不可能锻炼到学生需要的所有能力,我们要尽量丰富物理作业的形式,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
我们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除了观察,对学生也要培养动手能力.除了课本规定的学生实验可以训练动手能力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具体操作.比如:我们课本上的很多演示实验可以用实验室的成套器材完成,也可以学生自己根据原理来动手设计,并操作完成.如“电磁感应”里的感应电流的产生和方向判定,学生就可以结合“楞次定律”,自己设计方案,制作实验器材,当堂演示,甚至分组PK,对比展示并交流.这样,既掌握了知识,深化了理论,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交流.
另外,查阅资料、实践调查、网上答题、动手制作、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