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重视游戏对幼儿成长价值的同时,也要注重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以及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等多方面的因素,真正体现“依据《指南》,创设游戏化的环境,发挥幼儿主体性”。以下是依据《指南》精神对日常工作中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一、基于角色游戏的幼儿兴趣与心理特点分析
新学期开始,中班开设了角色游戏“美甲屋”。教师将美甲屋布局分为操作区和等候区,操作区投放了各式各样的指甲油瓶子。刚“开业”时,美甲屋的生意很火爆,很多孩子都去当“客人”。可是玩了几次之后美甲屋就“停业”了,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去玩了,觉得这个美甲屋不好玩。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我发现了美甲店“倒闭”的原因: 幼儿在进入美甲屋后,店老板会利用各种颜色的指甲油给客人美甲,但由于考虑到指甲油对幼儿指甲的伤害,老师又要求不能真的涂,而是假装涂指甲油。这样就违背了幼儿游戏的天性,他们的兴趣点在各种好看的指甲油上,可是却不能真的接触到这些好看的指甲油,所以他们慢慢对这个区域里投放的材料失去了兴趣。
一名男孩子想去美甲屋当客人时,同伴笑他,说只有女生才会涂指甲油,小男孩是不会涂指甲油的。中班的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认为男生涂指甲油是羞羞的一件事,所以他们不愿意进入这个区域,这个区域在幼儿的心理选择上就有了性别上的限制。
《指南》教育建议中提出“要珍惜幼儿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游戏和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美甲屋是现在社会流行并且时尚的一个职业,虽然在很多的商场都有美甲屋的存在,可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游戏中他们缺乏直接的体验,他们只能通过妈妈那里知道美甲是爱美的一种表现,感受不到游戏的快乐。教师设置美甲屋这个角色游戏的目标,与各领域教育目标相互整合是相违背的。
二、娃娃家中教师巧妙推进幼儿游戏
小班幼儿最喜欢的就是娃娃家的游戏,我发现娃娃家游戏进行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每次扮演爸爸和妈妈的小朋友,很有爱心、负责任地哄他们的“宝宝”入睡,可是哄宝宝睡觉的游戏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那么如何使主题内容进一步推进呢?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在娃娃家这一游戏中,便利用这一理论知识,对主题内容作进一步的推进。当哄宝宝睡觉这一环节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以客人的角色参观他们的“家”,引导性地说道:“现在已经是白天了,为什么你们的宝宝还在睡觉呢?宝宝是不是应该起床了呢?”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游戏层次便开始推进,幼儿们在娃娃家开始给“宝宝”穿衣服、洗脸、讲故事,甚至带“宝宝”去超市购物,送“宝宝”去学校上学等,从而将各种角色游戏串联在一起玩,以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抓住教育契机,整合教育目标,提升幼儿游戏的综合能力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教师需抓住教育契机,整合教育目标,以提升幼儿游戏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即:语言能力、合作能力、独立能力、自主管理能力、模仿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艺术感受力、表现力等。关于幼儿游戏综合能力的提高,下面进行分层阐述:
(一)独立能力、合作能力与自理能力
由于娃娃家内容逐渐丰富,幼儿在娃娃家玩的形式也多样化,如给宝宝做饭吃、拿书给宝宝讲故事、从超市买蛋糕给宝宝过生日等,随着一系列多样化游戏的开展,娃娃家里东西也开始多了,每次结束后老师都要提醒他们将区域内的材料摆放整齐,但是说得多,效果却不明显。于是教师创设情节,对“爸爸妈妈”说:“你好,我是新搬来的邻居,我想参观你们的家,看看你们家漂不漂亮。”这时教师就说:“你们家太乱了,希望我下次来的时候你们家可以整齐点。”我故意走开了,发现娃娃家里的小朋友都在很认真地整理娃娃家,过了一会他们喊我说:“水老师,我们邀请你来参观我们的家,看看是不是很漂亮,你喜欢我们家吗?”游戏中当老师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教师尊重幼儿的游戏行为,没有用指令的方式要求幼儿把东西摆放整齐,而是认为这是一个教育契机,用引导的语言介入,启发幼儿改变行为使得客人喜欢参观自己的家。在教师引导下,既不打断幼儿的积极性,调动孩子的主动性,鼓励幼儿主动探究与学习,又提高了幼儿的独立能力、合作能力与自主管理能力。
(二)语言能力、模仿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幼儿对娃娃家里的角色认识,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并且可以满足幼儿心理上对爸爸妈妈角色的崇拜,在游戏中模仿父母的行为。同时材料的投放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究和学习,例如厨房里的各种小厨具的投放,满足了他们在生活中对做饭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这样的游戏中,他们要思考怎么样照顾宝宝,在娃娃家不同的布局房间里可以做哪些事情……由此可见,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模仿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进而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
(三)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
在游戏开展中,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在此游戏过程中,幼儿用积木、图纸等道具构建出房子、小桥、城堡等一件件的“作品”,幼儿在这些作品的构建以及对其他幼儿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感受美,并通过对作品的评价提高感受美的能力,进而又激发出幼儿自由表现美的欲望。因此,幼儿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过程,更是幼儿艺术感受力、表现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以上的案例中,结合娃娃家的顺利开展和教师的介入指导都是依据《指南》的核心内容,从幼儿现有的经验出发,抓住教育契机,推进幼儿游戏的层次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指南》提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巧妙地将各领域目标整合,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教师抓住教育契机,教师以客人的方式参与到游戏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鼓励、支持的方式介入引导幼儿游戏的开展。
通过学习《指南》中的内容和教育建议,结合班级角色游戏的开展,在为幼儿创设游戏主题内容时,应尊重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创造有利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游戏中抓住教育契机,采用鼓励、支持的方式,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探究和学习。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重视游戏对幼儿成长价值的同时,也要注重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以及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等多方面的因素,真正体现“依据《指南》,创设游戏化的环境,发挥幼儿主体性”。以下是依据《指南》精神对日常工作中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一、基于角色游戏的幼儿兴趣与心理特点分析
新学期开始,中班开设了角色游戏“美甲屋”。教师将美甲屋布局分为操作区和等候区,操作区投放了各式各样的指甲油瓶子。刚“开业”时,美甲屋的生意很火爆,很多孩子都去当“客人”。可是玩了几次之后美甲屋就“停业”了,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去玩了,觉得这个美甲屋不好玩。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我发现了美甲店“倒闭”的原因: 幼儿在进入美甲屋后,店老板会利用各种颜色的指甲油给客人美甲,但由于考虑到指甲油对幼儿指甲的伤害,老师又要求不能真的涂,而是假装涂指甲油。这样就违背了幼儿游戏的天性,他们的兴趣点在各种好看的指甲油上,可是却不能真的接触到这些好看的指甲油,所以他们慢慢对这个区域里投放的材料失去了兴趣。
一名男孩子想去美甲屋当客人时,同伴笑他,说只有女生才会涂指甲油,小男孩是不会涂指甲油的。中班的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认为男生涂指甲油是羞羞的一件事,所以他们不愿意进入这个区域,这个区域在幼儿的心理选择上就有了性别上的限制。
《指南》教育建议中提出“要珍惜幼儿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游戏和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美甲屋是现在社会流行并且时尚的一个职业,虽然在很多的商场都有美甲屋的存在,可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游戏中他们缺乏直接的体验,他们只能通过妈妈那里知道美甲是爱美的一种表现,感受不到游戏的快乐。教师设置美甲屋这个角色游戏的目标,与各领域教育目标相互整合是相违背的。
二、娃娃家中教师巧妙推进幼儿游戏
小班幼儿最喜欢的就是娃娃家的游戏,我发现娃娃家游戏进行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每次扮演爸爸和妈妈的小朋友,很有爱心、负责任地哄他们的“宝宝”入睡,可是哄宝宝睡觉的游戏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那么如何使主题内容进一步推进呢?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在娃娃家这一游戏中,便利用这一理论知识,对主题内容作进一步的推进。当哄宝宝睡觉这一环节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以客人的角色参观他们的“家”,引导性地说道:“现在已经是白天了,为什么你们的宝宝还在睡觉呢?宝宝是不是应该起床了呢?”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游戏层次便开始推进,幼儿们在娃娃家开始给“宝宝”穿衣服、洗脸、讲故事,甚至带“宝宝”去超市购物,送“宝宝”去学校上学等,从而将各种角色游戏串联在一起玩,以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抓住教育契机,整合教育目标,提升幼儿游戏的综合能力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教师需抓住教育契机,整合教育目标,以提升幼儿游戏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即:语言能力、合作能力、独立能力、自主管理能力、模仿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艺术感受力、表现力等。关于幼儿游戏综合能力的提高,下面进行分层阐述:
(一)独立能力、合作能力与自理能力
由于娃娃家内容逐渐丰富,幼儿在娃娃家玩的形式也多样化,如给宝宝做饭吃、拿书给宝宝讲故事、从超市买蛋糕给宝宝过生日等,随着一系列多样化游戏的开展,娃娃家里东西也开始多了,每次结束后老师都要提醒他们将区域内的材料摆放整齐,但是说得多,效果却不明显。于是教师创设情节,对“爸爸妈妈”说:“你好,我是新搬来的邻居,我想参观你们的家,看看你们家漂不漂亮。”这时教师就说:“你们家太乱了,希望我下次来的时候你们家可以整齐点。”我故意走开了,发现娃娃家里的小朋友都在很认真地整理娃娃家,过了一会他们喊我说:“水老师,我们邀请你来参观我们的家,看看是不是很漂亮,你喜欢我们家吗?”游戏中当老师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教师尊重幼儿的游戏行为,没有用指令的方式要求幼儿把东西摆放整齐,而是认为这是一个教育契机,用引导的语言介入,启发幼儿改变行为使得客人喜欢参观自己的家。在教师引导下,既不打断幼儿的积极性,调动孩子的主动性,鼓励幼儿主动探究与学习,又提高了幼儿的独立能力、合作能力与自主管理能力。
(二)语言能力、模仿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幼儿对娃娃家里的角色认识,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并且可以满足幼儿心理上对爸爸妈妈角色的崇拜,在游戏中模仿父母的行为。同时材料的投放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究和学习,例如厨房里的各种小厨具的投放,满足了他们在生活中对做饭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这样的游戏中,他们要思考怎么样照顾宝宝,在娃娃家不同的布局房间里可以做哪些事情……由此可见,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模仿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进而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
(三)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
在游戏开展中,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在此游戏过程中,幼儿用积木、图纸等道具构建出房子、小桥、城堡等一件件的“作品”,幼儿在这些作品的构建以及对其他幼儿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感受美,并通过对作品的评价提高感受美的能力,进而又激发出幼儿自由表现美的欲望。因此,幼儿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过程,更是幼儿艺术感受力、表现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以上的案例中,结合娃娃家的顺利开展和教师的介入指导都是依据《指南》的核心内容,从幼儿现有的经验出发,抓住教育契机,推进幼儿游戏的层次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指南》提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巧妙地将各领域目标整合,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教师抓住教育契机,教师以客人的方式参与到游戏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鼓励、支持的方式介入引导幼儿游戏的开展。
通过学习《指南》中的内容和教育建议,结合班级角色游戏的开展,在为幼儿创设游戏主题内容时,应尊重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创造有利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游戏中抓住教育契机,采用鼓励、支持的方式,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探究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