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云南驿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xia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历史太长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上下五千年,多少兴亡,引人喟叹,以至于中国的文学传统中特有一种情怀、意绪,叫做“怀古”。
  略想一想,在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怀古之作,什么《阿房宫赋》、前后《赤壁赋》,什么“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些古代诗文已潜移默化于我们的头脑与心灵。而当代文人之作,比如余秋雨的散文、李国文的随笔,也正属于这个“怀古”范畴。邵燕祥直接题为“云南驿怀古”的诗作,从形式到内容都颇为严格地秉承了“怀古”的诗歌传统,是一首当代诗人的怀古佳作。
  云南驿怀古(邵燕祥)
  我是历史,奔跑在古驿站的道上,
  多少星霜,天天践看晨霜上路,
  直跑到西山山影落在东山上。
  清冷的星斗筛进马槽,
  秦时明月汉时关,历尽兴亡。
  奔跑过多少烽台堠望,
  驿站荒凉。荆棘蔓草
  长满了当日的迷宫阿房。
  我叩问人民:秦赢政
  怕不如一曲民歌寿命长。
  驿道上,也曾有鲜荔枝飞驰而往,
  红尘飞扬。百姓长年陷身于水火,
  而华清池四季温汤。
  李隆基,我不忍呼你淫棍,
  你早年曾是一个有为的君王。
  永远是如此行色仓皇。
  漏夜奔忙。说什么关山难越悲失路,
  负重致远的才是民族的脊梁。
  从来草野高于庙堂,
  莽苍苍,一万里关山风起云扬。
  1980年3月6日
  古驿道,见证了多少征人北上,商旅西行?车辚辚,马萧萧,盛世的一骑红尘妃子笑,乱世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爷娘妻子走相送,万里长征人未还……在云南古驿站,诗人心生感怀:“我是历史,奔跑在古驿站的道上,多少星霜。”诗的第一阕,以奇警的起句和古驿道的意象以及“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诗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历史深处,发怀古之幽思。中间两阕写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皇帝:秦始皇、唐明皇。秦皇的阿房宫已一片荒凉,荆棘蔓草覆盖其上,往日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始皇帝,在诗人的眼中,“怕不如一曲民歌寿命长”。而驿道上的荔枝红尘、华清池的温汤,与身陷水火中的黎民百姓相对比,构成了现实世界的两极,传达出诗人对于统治者的严正的批判。诗的最后一阕,诗人直抒胸臆——“从来草野高于庙堂”“负重致远的才是民族的脊梁”——以这样一种民重君轻的历史观结束全诗。
  历来怀古或咏古都有一定现实指向,所谓“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历史的故人旧事,通过诗人感怀,生发出今日之境应有的题中义。一般来说,写作怀古诗的诗人都有着强烈的政治诉求、民生意识,有宏观的视野,不作浅吟低唱。诗人邵燕祥在上世纪80年代更是一位抨击时弊的杂文家。杂文家的名声甚至比诗人的名号还大。他关注现实热点,具有问题意识。他执著于历史记忆的翻检,权力、人道、自由、民主,都是他思考与写作的主题。常常是,在历史的幽暗背景下,现实问题更为突显。无论是写杂文还是写诗,邵燕祥关注的首先是现实,是当下。比较一下,诗人们的怀古姿态是各有不同的——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是一种;“白发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是一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也是一种;而这首《云南驿怀古》是以诗作政论,诗人的姿态是批判者的姿态,是演说家的形象。
  联系到此诗创作于粉碎“四人帮”不久后的1980年初,特别是联系到自1959年一直重压诗人20年的“右派”问题于1979年获得平反这一诗人自身境遇变化,就不难理解诗人在这首诗中直截了当、不吐不快的政治热情,而忽略了、原谅了诗的内容与形式都稍显单薄的不足。
  不过,诗人在直抒激情,得出历史结论之前,还是没有忽略诗美。他以“古驿道”“烽火台”“关山”之类的古意象,以“秦时明月汉时关”之类的古诗句,特别是以阿房宫、华清池、荔枝妃子笑之类的典故入诗,构筑诗篇,并在前两阕以辞赋式的长短句营造内敛、低回的情绪节奏,都为这首现代怀古诗平添了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一种苍茫辽远的古意,从而丰富了诗的内涵,提升了诗的美学境界。
其他文献
《灯笼》是吴伯箫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篇抒隋散文。作者以“灯笼”为话题,串联起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表现旧时的乡村民风民俗,抒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还以小见大,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自己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卒”的意志和热情。《灯笼》入选统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4课,是“民俗”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除“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理解
书名:隋唐文学批评史  作者:罗根泽  出版单位:台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96年  ISBN:9789570512601  定价:104元  自有文学作品及其传播、接受以来,文学批评就随之产生和发展,并且成为构成文学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以及文学活动整体中的一种动力性、引导性和建设性因素。至隋唐五代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兴起、南北文化的融合、中外交流的频繁,也迎来了文学和学术的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夫死之后,饱受相思之痛、怀乡之限和颠沛流离之苦,在凄凉的晚年写下了著名词作《声声慢》。该词通过描写寒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词人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朗诵该词的音频很多,但要么情感不足、矫揉造作,要么过分悲戚、几不能言。笔者以为,这看似矛盾的两种极端,都是由于朗诵者对词作体会不深、不细,没有全面了解李清照这一奇女子造成的。那么,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地传达词人漫天
【关键词】事物说明文,思维能力,写作教学,活动设计  说明文写作是初中写作教学中易被忽视的角落,不少师生尚未清楚认识到说明文写作的真正价值,没有抓住通过说明文写作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尤其是语文思维能力的契机。  说明文的本质即“告诉读者某种事物的道理、形状、性质、成因、功用及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其中的事物说明文主要介绍具体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构造、特点等,是学生更易模仿和写作的说明文类型。事物说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古诗两首》中的《山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在教材生字表中标读“xié”。依我愚见,该字在这里应该读“xiá”才正确。  根据诗歌的表现形式,该诗属于格律诗。格律诗是唐代产生的诗体,讲究字数、韵脚、平仄和对仗。这首诗中,“斜”、“家”和“花”必须押韵。查看《辞源》、《辞海》,“斜”字在古代读“xiá”,在现代读“xié”。《山行》是属于今体
学写实用文在作文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价值,一方面现实生活需要学生具备常用的书面交流的素质,同时使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扩大语文学习的外延。更为重要的是,实用文是社会生活中书面交流的主要形式,是作文的主要内容之一。  然而,即使我们这些每天都在用笔工作的人也常常在自嘲:让我说说还可以,如果要写,可就难为我了!我们也常听到社会这样的指责:学了半天语文,怎么连借条、通知都不会写?是呀,多年的语文学
译作《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作为小说,篇幅算短的,约2700字。作者里柯克是加拿大作家。1869年出生于英格兰汉普郡的斯旺穆尔,189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与政治学,之后他一直生活在加拿大。据说,在美国他被认为是继马克·吐温之后最受人欢迎的幽默作家。了解到这些也许能够帮助我们离作品更近一些,但真正想要走进小说,从而获得自己的审美体验、形成自己的思考,那非得认真而虚心地读作品不可,并且要暂
当学生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时,将已有的经验与未知的问题间建立一定关联,从而打开新知与经验之间的通道,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个过程就是迁移。围绕小学运算领域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计算都可以用迁移来解决。如何让学生基于一定的情境,通过自主探索,充分运用迁移的认知规律在理解算理、创新算法?笔者以分数除法为例来谈几点思考。  一、善用情境——经验助迁移  分数除法若单独出现,学生或许会感到无从下
教学内容    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你们的心里,是不是也蕴藏着许多美好的情感与愿望?假如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你会设立一个什么节日呢?赶快拿起笔,写出你心中的这个美好节日吧。可以写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的,也可以写想象中自己或别人是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写完后可以读给大家听一听,让别人也能分享你心中的美梦和习作的快乐。    设计理念    人人都有美好的憧憬。
“因文载道,因道悟文”是日常语文教研活动的高频用语。然而,试看今天的语文教学,“文”与“道”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且不说目前应试前夕所谓复习的超级训练课,即使是常态的语文课也几乎被技术化、机械化和单一化所捆绑,毫无趣味可言,距离育人的目标越来越远,即使是被捧为亮点的一些观摩课、竞赛课也是如此。  课堂教学技术化倾向愈演愈烈。在我们常常兴奋地看到这样那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时,我们也看到课堂教学技术化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