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其意蕴是:工会既要关注教师生活,又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其价值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是生命发展的本质追求,是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工会工作的开展需求;其策略是:引导师生在架构目标、建构课程、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关键词:工会工作;价值追求;教师;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4-0017-04
工会是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最初成立这一组织的意旨是为员工与雇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当下,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的待遇已受到法律保障。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不仅被写进《教师法》,而且在全国各地都得到落实。从这个意义上看,新时期工会最初成立的意图便应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有必要结合各部门实际对传统工会工作理念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学校作为培育人的事业单位,工会工作的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应为: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一、“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基本意蕴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应是当下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有学校将其作为办学目标,还有许多教师将其视为自己的教学哲学。应该说,这句话作为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其意蕴特别丰富。
1.“成长”的意义
“成长”的内涵特别丰富。从事物的发展变化角度看,成长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成长即生长。成长是生命体的自主生长,是生命体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自我发育,“向着一个后来的结果,逐渐向前发展的运动”(杜威语)。其二,成长即发展。成长是生命体的自主发展,是生命体通过对自己内在潜能充分挖掘,并对原来的自我存在进行扬弃,使其得到不断的提升的过程。其三,成长即创造。成长是生命体的自主创造,是在原来生命体的基础上,通过“原生命体”的自我变革,形成了新的生命,这个新的生命便是创造的新个体。[1]从成长的教育价值角度看,成长包括以下几方面:成长是教育的特质,教育具有的品质很多,但是慢慢向成熟发展是其本质特性,即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成长;成长是教育的表征,教育呈现的现象很多,但是不断发展变化是其客观表现,即教育的客观表现是成长;成长是教育的状态,教育展现的形态很多,但是不断长到成熟是其存在方式,即教育的存在状态是成长。[2]基于此,可以这样说:成长是教育的本质追求,教育的原义便是关注生命成长。
2.“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内涵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句话的意思通俗易懂,但是教育内涵特别丰厚:它既是教育培养的目标,又是教育存在的价值,也是教育发展的本质。从教育对象看,它让教育从传统的关注学生走向关注师生一起发展;从教育指向看,它让教育从传统的关注科学文化走向关注人,且关注每个人;从教育目的看,它让教育从传统的关注人的社会化走向关注人的生命发展;从教育价值看,它让教育从传统的关注人的功名走向关注人的成长。从教育内容看,它让教育从传统的关注知识走向关注人格的健全,让人的生命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概括说,这句话既是学校教育的使命,又是教师和学生追求的价值。
二、为什么将“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
当下,很多学校工会工作“边缘化”:一学期组织一两次娱乐活动,慰问三两个生病的职工。这样的工作方式使工会存在的价值削弱,在广大教职工心目中也失去应有的位置。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迫切需要创新,尤其应在理念和职能上进行创新,努力探索让工会成为广大教职工心灵向往的组织。目前,工会工作的创新应根据人的发展、时代发展、教育发展和工会自身发展进行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体现这几方面发展的总体趋势。
1.生命发展的本质追求
任何生命体都有成长的需要,成长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意义。“从需要角度看成长,成长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成长是每一个生命体本质的追求。每一个人都需要成长,每一个人都需要发展。其二,成长是每一个生命体本能的反映。作为生命体而存在的人,需要以自己的生活保证生命的‘存在’,需要以自己的‘成长’证明自己的生命性,需要让自己的尊严和作为人的价值得到尊重。其三,成长是每一个生命体本体的动力。成长是生命体中本身就有的‘原动力’,而不是外界诱惑、压迫的产物。”[3]由此可以看出,只要生命存在,生命便在追求成长。学校工会将“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和实践价值便是顺应教师和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满足他们生命成长的可能。
2.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教育是为“人”服务的,学校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就是为教师和学生成长服务。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教育世界里,“人”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人”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落点。这个“人”不仅指学生,也指教师。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成长,都是“成长需要者”,都需要通过教育别人和接受别人教育促进生命成长。教师和学生的这种需要是基于生命成长的立场,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需要。学校教育的意义便是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提供适合他们成长需要的养分,让他们能够更好成长。
3.工会工作的开展需求
工会工作的存在和发展有其特殊需求。从工会工作的本质看,学校工会的内涵是让教师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当下,在教师待遇已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得到落实的前提下,教师最大权益应该是自己得到更好发展和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就教师发展的权利看,他们应享有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进修培训权,这些权力的本质也都集中表现在“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从工会工作的意义看,学校工会的任务是协助校长室更好地为师生发展服务。当下,在绝大多数师生物质生活水平已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校工会不只是关注生活困难教师的物质要求,还应关注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生命发展的需求。就教师发展的需要而言,一方面,是让个体生命得到充分张扬;另一方面,教师的价值又是为了学生生命的更好发展。基于这些基本思想,学校工会工作创新的目标便应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三、学校工会应怎样推进“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学校工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围绕学校重点目标开展各项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更多的是按照学校的办学思想开展相关活动,协助和监督校长室践行和完成各项目标。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工会既是学校工作的参与者,更是自身工作的实践者。这便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明确目标,厘清思路,不断实践,形成独特的工会工作文化。
1.引导师生在架构目标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应是学校工作的根本宗旨,也应是学校工会工作的核心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确立根本宗旨以后便应围绕这一核心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和理念体系。这些内容都是学校的工作目标,也都是师生的价值追求,理应成为工会工作的重点。此时,工会应承担起学校教育哲学和理念体系建构:一方面,请师生根据“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这一根本宗旨、学校自身发展情况以及教师整体素质提炼自己的教育哲学;另一方面,请师生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提出学校办学目标、追求的“三风”等,建构自己的理念体系,形成自己的话语方式。总之,工会通过引导师生建构这一核心理念,让他们明确学校教育的目标,从而能够深刻理解教育,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更好地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2.引导师生在建构课程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学校的培养目标需要通过课程实现。每所学校都应根据“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这一根本宗旨以及学校具体培养目标确立应开课程和课程建构方式。学校开设课程和课程建构方式是引领师生成长的重要路径。对于每所学校来说,建构自己的课程体系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工会便应从学校实际和师生发展需要出发,将建构课程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一方面,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国家课程校本化建构。让师生从学校培养目标出发,对国家课程目标、内容和方式进行校本化实施。另一方面,引导师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生本化建构。让师生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师生成长需要,引导他们参与校本课程的决策、开发、实施和评价。总之,工会通过引导师生建构学校课程,让他们主动参与教与学,从而使生命体中的经验得到充分运用和发展,更好地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3.引导师生在开展活动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从学校工作的需要出发,还是工会工作的本质需要,工会都应把促进师生健康成长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会应依据这一核心价值和学校教育目标开展各项活动。一方面,工会应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师生生命成长需要设计相关教育活动,不仅要考虑生活娱乐项目,而且要考虑引领师生成长的学习和竞赛活动。另一方面,工会应围绕设计目标扎实开展相关活动,让师生按照自主设计的活动方案组织和参与活动,不断改革和完善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总之,工会通过引导师生在主动选择、设计、参与和评价活动过程中完善人格,张扬个性,培养能力,发展特长,更好地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4.引导师生在完善制度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人的成长需要社会文化滋养,也需要法律制度规范;学校的发展需要理念文化引领,也需要制度文化保障。法律更多的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社会规范,制度应是单位全体成员的价值追求。从本质上说,学校制度制订的组织者应是工会。工会不应只是领导制定制度,还应引导师生建构和实施制度。当下,学校工会既应关注引领师生发展的理念文化建构,更应关注保障这些理念文化和促进师生成长的制度文化的形成。通常情况下,学校工会引领师生建构制度过程需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一、引导师生围绕学校教育哲学建构制度。每所学校的制度不应相同,其他学校的制度也不可复制,不同的学校教育哲学需要不同的制度保障其实现。工会应让师生围绕保障教育哲学和教育目标实现需要出发重构学校制度,引导他们明确应制订哪些制度,这些制度应包含哪些具体内容。通过参与设计和制定制度,促进他们更好执行制度。二、引导师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构制度。人是复杂的生命体,既难以认识自己,也最能了解自己。自己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什么规则去规范,应该说个体比别人清楚。工会应引导师生针对个体自身发展需要建构自己成长的规范,让他们通过建构个体发展要求,促进自我更好地成长。三、引导师生通过自主内化规范建构制度。制度的价值在于引领,并内化为每个人的行为。学校工会不能只关注制度的制定,更应关注制度的执行,引导师生用大家共同建构的制度作为引领自己成长的目标和规范自己行为的准则,让他们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更好地成长。四、引导师生能够自觉执行所有建构的制度。建构制度是为了最终没有制度,形成一种制度文化,化为人的行为素养。工会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学校制度文化的形成上,让师生能够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形成一种文化自觉,确保使人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各项制度要求内化滋润师生成长的养分,更好地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综上所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应是当下学校基层工会工作的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学校工会应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创新思路,不断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促进工会工作真正能够顺应师生成长。
参考文献:
[1][3]李建成.以“成长”为价值取向的学校文化重塑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08(4).
[2]李建成.成长,教育的一种定义[J].人民教育,2010(15-16).
责任编辑:丁伟红
关键词:工会工作;价值追求;教师;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4-0017-04
工会是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最初成立这一组织的意旨是为员工与雇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当下,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的待遇已受到法律保障。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不仅被写进《教师法》,而且在全国各地都得到落实。从这个意义上看,新时期工会最初成立的意图便应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有必要结合各部门实际对传统工会工作理念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学校作为培育人的事业单位,工会工作的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应为: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一、“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基本意蕴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应是当下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有学校将其作为办学目标,还有许多教师将其视为自己的教学哲学。应该说,这句话作为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其意蕴特别丰富。
1.“成长”的意义
“成长”的内涵特别丰富。从事物的发展变化角度看,成长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成长即生长。成长是生命体的自主生长,是生命体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自我发育,“向着一个后来的结果,逐渐向前发展的运动”(杜威语)。其二,成长即发展。成长是生命体的自主发展,是生命体通过对自己内在潜能充分挖掘,并对原来的自我存在进行扬弃,使其得到不断的提升的过程。其三,成长即创造。成长是生命体的自主创造,是在原来生命体的基础上,通过“原生命体”的自我变革,形成了新的生命,这个新的生命便是创造的新个体。[1]从成长的教育价值角度看,成长包括以下几方面:成长是教育的特质,教育具有的品质很多,但是慢慢向成熟发展是其本质特性,即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成长;成长是教育的表征,教育呈现的现象很多,但是不断发展变化是其客观表现,即教育的客观表现是成长;成长是教育的状态,教育展现的形态很多,但是不断长到成熟是其存在方式,即教育的存在状态是成长。[2]基于此,可以这样说:成长是教育的本质追求,教育的原义便是关注生命成长。
2.“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内涵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句话的意思通俗易懂,但是教育内涵特别丰厚:它既是教育培养的目标,又是教育存在的价值,也是教育发展的本质。从教育对象看,它让教育从传统的关注学生走向关注师生一起发展;从教育指向看,它让教育从传统的关注科学文化走向关注人,且关注每个人;从教育目的看,它让教育从传统的关注人的社会化走向关注人的生命发展;从教育价值看,它让教育从传统的关注人的功名走向关注人的成长。从教育内容看,它让教育从传统的关注知识走向关注人格的健全,让人的生命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概括说,这句话既是学校教育的使命,又是教师和学生追求的价值。
二、为什么将“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
当下,很多学校工会工作“边缘化”:一学期组织一两次娱乐活动,慰问三两个生病的职工。这样的工作方式使工会存在的价值削弱,在广大教职工心目中也失去应有的位置。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迫切需要创新,尤其应在理念和职能上进行创新,努力探索让工会成为广大教职工心灵向往的组织。目前,工会工作的创新应根据人的发展、时代发展、教育发展和工会自身发展进行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体现这几方面发展的总体趋势。
1.生命发展的本质追求
任何生命体都有成长的需要,成长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意义。“从需要角度看成长,成长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成长是每一个生命体本质的追求。每一个人都需要成长,每一个人都需要发展。其二,成长是每一个生命体本能的反映。作为生命体而存在的人,需要以自己的生活保证生命的‘存在’,需要以自己的‘成长’证明自己的生命性,需要让自己的尊严和作为人的价值得到尊重。其三,成长是每一个生命体本体的动力。成长是生命体中本身就有的‘原动力’,而不是外界诱惑、压迫的产物。”[3]由此可以看出,只要生命存在,生命便在追求成长。学校工会将“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和实践价值便是顺应教师和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满足他们生命成长的可能。
2.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教育是为“人”服务的,学校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就是为教师和学生成长服务。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教育世界里,“人”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人”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落点。这个“人”不仅指学生,也指教师。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成长,都是“成长需要者”,都需要通过教育别人和接受别人教育促进生命成长。教师和学生的这种需要是基于生命成长的立场,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需要。学校教育的意义便是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提供适合他们成长需要的养分,让他们能够更好成长。
3.工会工作的开展需求
工会工作的存在和发展有其特殊需求。从工会工作的本质看,学校工会的内涵是让教师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当下,在教师待遇已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得到落实的前提下,教师最大权益应该是自己得到更好发展和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就教师发展的权利看,他们应享有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进修培训权,这些权力的本质也都集中表现在“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从工会工作的意义看,学校工会的任务是协助校长室更好地为师生发展服务。当下,在绝大多数师生物质生活水平已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校工会不只是关注生活困难教师的物质要求,还应关注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生命发展的需求。就教师发展的需要而言,一方面,是让个体生命得到充分张扬;另一方面,教师的价值又是为了学生生命的更好发展。基于这些基本思想,学校工会工作创新的目标便应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三、学校工会应怎样推进“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学校工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围绕学校重点目标开展各项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更多的是按照学校的办学思想开展相关活动,协助和监督校长室践行和完成各项目标。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工会既是学校工作的参与者,更是自身工作的实践者。这便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明确目标,厘清思路,不断实践,形成独特的工会工作文化。
1.引导师生在架构目标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应是学校工作的根本宗旨,也应是学校工会工作的核心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确立根本宗旨以后便应围绕这一核心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和理念体系。这些内容都是学校的工作目标,也都是师生的价值追求,理应成为工会工作的重点。此时,工会应承担起学校教育哲学和理念体系建构:一方面,请师生根据“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这一根本宗旨、学校自身发展情况以及教师整体素质提炼自己的教育哲学;另一方面,请师生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提出学校办学目标、追求的“三风”等,建构自己的理念体系,形成自己的话语方式。总之,工会通过引导师生建构这一核心理念,让他们明确学校教育的目标,从而能够深刻理解教育,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更好地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2.引导师生在建构课程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学校的培养目标需要通过课程实现。每所学校都应根据“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这一根本宗旨以及学校具体培养目标确立应开课程和课程建构方式。学校开设课程和课程建构方式是引领师生成长的重要路径。对于每所学校来说,建构自己的课程体系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工会便应从学校实际和师生发展需要出发,将建构课程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一方面,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国家课程校本化建构。让师生从学校培养目标出发,对国家课程目标、内容和方式进行校本化实施。另一方面,引导师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生本化建构。让师生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师生成长需要,引导他们参与校本课程的决策、开发、实施和评价。总之,工会通过引导师生建构学校课程,让他们主动参与教与学,从而使生命体中的经验得到充分运用和发展,更好地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3.引导师生在开展活动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从学校工作的需要出发,还是工会工作的本质需要,工会都应把促进师生健康成长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会应依据这一核心价值和学校教育目标开展各项活动。一方面,工会应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师生生命成长需要设计相关教育活动,不仅要考虑生活娱乐项目,而且要考虑引领师生成长的学习和竞赛活动。另一方面,工会应围绕设计目标扎实开展相关活动,让师生按照自主设计的活动方案组织和参与活动,不断改革和完善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总之,工会通过引导师生在主动选择、设计、参与和评价活动过程中完善人格,张扬个性,培养能力,发展特长,更好地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4.引导师生在完善制度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人的成长需要社会文化滋养,也需要法律制度规范;学校的发展需要理念文化引领,也需要制度文化保障。法律更多的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社会规范,制度应是单位全体成员的价值追求。从本质上说,学校制度制订的组织者应是工会。工会不应只是领导制定制度,还应引导师生建构和实施制度。当下,学校工会既应关注引领师生发展的理念文化建构,更应关注保障这些理念文化和促进师生成长的制度文化的形成。通常情况下,学校工会引领师生建构制度过程需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一、引导师生围绕学校教育哲学建构制度。每所学校的制度不应相同,其他学校的制度也不可复制,不同的学校教育哲学需要不同的制度保障其实现。工会应让师生围绕保障教育哲学和教育目标实现需要出发重构学校制度,引导他们明确应制订哪些制度,这些制度应包含哪些具体内容。通过参与设计和制定制度,促进他们更好执行制度。二、引导师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构制度。人是复杂的生命体,既难以认识自己,也最能了解自己。自己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什么规则去规范,应该说个体比别人清楚。工会应引导师生针对个体自身发展需要建构自己成长的规范,让他们通过建构个体发展要求,促进自我更好地成长。三、引导师生通过自主内化规范建构制度。制度的价值在于引领,并内化为每个人的行为。学校工会不能只关注制度的制定,更应关注制度的执行,引导师生用大家共同建构的制度作为引领自己成长的目标和规范自己行为的准则,让他们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更好地成长。四、引导师生能够自觉执行所有建构的制度。建构制度是为了最终没有制度,形成一种制度文化,化为人的行为素养。工会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学校制度文化的形成上,让师生能够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形成一种文化自觉,确保使人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各项制度要求内化滋润师生成长的养分,更好地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综上所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应是当下学校基层工会工作的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学校工会应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创新思路,不断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促进工会工作真正能够顺应师生成长。
参考文献:
[1][3]李建成.以“成长”为价值取向的学校文化重塑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08(4).
[2]李建成.成长,教育的一种定义[J].人民教育,2010(15-16).
责任编辑:丁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