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思品课堂需要有效提问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idixie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因此,只有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才能促使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应当说,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运用好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体现新的教学原则和思想,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课堂高质量的提问其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质量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现代学习理论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看作学习活动的决定因素。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状况无不与学生的情绪、积极性、认识的兴趣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是认知发展与智力发展的内因。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要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为前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学生学习的欲望往往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有感受但又知之不多,有些不甚了解:社会上的一些热点和焦点:身边周围的一些变化等等都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根据学生求知欲望来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触及学生心灵,使之产生疑问的问题的提出,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使他们不断探究疑问的解决,这样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质量的提问能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特别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也都把学生智力的发展看作是教育的中心环节。苏霍姆林斯基把智力的发展看作智育的主要目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因此,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促使学生思考,使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以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贵有疑。有疑,就会积极思考,努力探求。通过课堂提问给学生设疑,促使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中国进入21世纪需要怎样的人才,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改革课堂教学形式也好,改革教学内容也好都必须围绕这个课题进行。事实已经证明,21世纪中国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教育必须向这个方向转轨。新型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缺陷可能是他们今后事业发展的一大阻碍。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迫使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来回答问题,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无疑给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创造了机会。
  
  四、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克什曾经就学习数学与几何关系问题分三组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有指导的表现优于无指导的独立发现。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举足轻重的。课堂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首先,高质量的提问能促使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化。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应揣摩何处为学生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因此,提问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为运用知识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其次,高质量的课堂提问也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一堂高质量的课必然是自然地从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从一个教学内容过渡到另一个教学内容。高质量的提问能在关节处使教学过程保持流畅,让教师像指挥一样,使整个乐章显得无懈可击。第三,课堂提问还能使教师得到信息的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信息交流的过程,通过设问从学生的回答情况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检查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四,课堂提问还能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教学最忌平铺直叙,使学生味同嚼蜡,高质量的课堂提问不仅加强了师生的交流,而且使教学过程有高潮的形成,错落有致,使学生所理解的知识得以巩固,
  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要使课堂提问富有实效,就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提问策略,才能提高提问的艺术性,发挥其作用。
  1 提问的目的要有启发性。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深化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更易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为问而问。在大兴课堂改革之际,为了改变“满堂灌”的教法。加大了课堂提问的力度,但有些提问不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而问,又不具备启发性,这不仅起不到提问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必将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提问达到启发思维、巩固知识的效果。
  2 提问的设计要有科学性。这是高质量提问的核心所在。所谓提问设计的科学性,包括提问要有启发性、针对性、适度性和梯度性。
  (1)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比如,在讲解为什么要保护未成人的生命健康权时,如果设计“新法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作专门的规定?”学生很难全面而完整地解答,如果设计为“国家为什么对未成年做出专门的规定,而不是对成年人?不是其他权利而是生命健康权?”这样一个问题,就能引导学生联系有关自身的背景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认真的思考,从未成年人的自身特点和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两个方面,来得到答案。这样,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教师所提问题应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
  (2)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提问题应尽量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思想的疑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部分内容时,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诞生的标志、内容等非重点的问题没有必要提问,这种提问可以说是无效提问,而应围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主线设计一些问题。如“如何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分析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你是如何认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这样一个问题既抓住了教学重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曲折性,又抓住了学生思想的疑 点——究竟社会主义能否代替资本主义?又如,在讲到“两种社会制度并存”这部分内容时,可设计“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这个问题,扣住了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课堂提问还要有梯度性。所谓梯度性是指,提问题的难易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提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知识,在此基础上再推出一些有深度和跨度的难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和深化。如果一直问些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会降低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反之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过难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也得不到”,也会使学生失去思维的信心。当然。问题的难易是因人而易的,问题对口、难易适度,学生自然就会积极钻研问题。比如,在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这一内容时,可把这部分内容分解为这样两个问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中国家的权力属于谁?在我国,人民是如何实现自己权力的’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相适应的。
   3 提问时要注意对象的广泛性。强化素质教育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促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脑动口,而不是让一些所谓的差生成为听众,成为优生的陪读。这就要求教师既要让优生发言,更要让差生讲话,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脱贫”。当然,让差生回答的问题要简单些。使他们能从回答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提问的指向要有确定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如果问题过于空泛,语义含糊,模棱两可,就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哪儿人手,效果可想而知。比如,“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这样的问题范围大,指向不明,往往使得学生无从下手,即使能答也不能答不完整。如果问题改成:从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谈谈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这样提问既明确,又有角度,学生就能沿着所给的角度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5 提问的方式要有技巧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讲究提问的适时性。在何时提出问题上多加考虑,认真设计。一般来说,在新旧知识衔接过程中,学生思维遇到阻碍时,通过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开辟新的思维途径,达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那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时提问效果最佳。比如,在分析“我国的依法治国与西方国家的依法治国的区别”时,如果单单提问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难回答问题。如果把提问巧妙地改成“我国的依法治国是谁领导的?主体是谁?目的是什么?而西方国家又分别是什么?”这样学生通过一对比马上就能得出答案。这样提问就能激发学生思维,培养辩证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一堂好课往往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层层提问中积极思考,不断探索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个过程。同时,提问方式的技巧性还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新颖性。不要老是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形式出现,比如,以上谈到的关于“私有制产生”的内容,如果问“私有制是如何产生的?”就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最后,提问形式的多样性和提问语气的亲和性也是提问技巧性的客观要求。在课堂上提问可以口头也可以书面,可以群体也可以个体,可以是老师问学生,也可以是学生问老师。提问时老师形态要有亲切感,为学生思考问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避免一些不负责任的做法:如学生回答后不作任何评价或学生回答错误时讥讽挖苦。对于学生的回答一定要做出评价,对正确的要加以表扬,对错误的要加以指正。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总之,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只有从实际出发,正确运用课堂提问这种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兴趣、锻炼学生思维,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直接影响下,小学生在校学习压力大、负担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正确对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合理调节二者的关系;如何才能做到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大幅度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中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上积极引进“愉快教育”法,在变“苦”学为“乐”学、变“强迫接受”为“自主探究”上狠下一番工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往往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将关注的视线由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学情”自然而然地成了新课程研究的新主题。那么,什么是“学情”?我们为什么要研究“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是一个特殊的微型生态系统,由独特的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即由教师、学生、环境组成。合作学习课堂生态环境是指影响合作学习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切事物的总和,任何对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影响的因素都是课堂教学的生态因子,它包含了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与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转化一样,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知识、情感态度、道德、技能等的传递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本文笔者从挖掘生活化数学内容的途径、创设生活化数学的问题情境入手,例说生活化数学教学的些许实践。    一、挖掘生活化数学内容的途径    1 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练习题中年息仍为1.98%,已经与现实不符,于是我让学生课前先了解现
《辞海》对“智慧”的解释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演绎开来就是“全面认识、对比辨析、准确判断、果断处理、发明创造”。智慧的核心能力是思维能力。  怀特海也曾经说过:“通往智慧的唯一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郭晓明认为:“由知识进到智慧的关键,绝非对心灵‘装载容量’的开发,而在对知识的内向化……”智慧,其实表现在人如何正确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作为教学的主阵地——课堂,
【摘 要】如何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学好汽车专业课,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汽车专业技术?本文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作业评估模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汽车专业课;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作业评估模式     当今时代,汽车正日益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汽车行业的突飞猛进,也极大地带动了制造、服务、营销、维修、检测、交通运输等行业,这
会计课很枯燥,内容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也为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更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尝试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心理选择授课模式的方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授课模式    对于单纯的理论理解课,学生是最不感兴趣的,课堂气氛往往最沉闷。我尝试应用“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知识和德育融为一体,互动贯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符合新教育体制改革的教 育观念,注重教学环节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秉承服务学生的原
生机盎然的春天已经悄然离去,喧嚣热闹的夏季又不期而至。黄昏时节,独自漫步在寂静的校园,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享受着独处的妙处,但思绪却在空气中翻飞。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
“引导探究,精讲多练”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究,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方面使知识由外向内转移,使知识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能力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基于上述理论,一种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