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列之中,才能有利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受益终身。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营造和谐氛围,唤起学习兴趣
1.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
教师肩负着传承文明、授业解惑、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使命,且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力,其渊博的学识、风趣幽默的语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精神,都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
2.教师要用真情实感去感化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有情趣。”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于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并通过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用真诚的情感、愉悦的态度对待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染学生。并巧妙地运用学生期待效应,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探求知识,从而达到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果。
二、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
设疑解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从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才会去探索。教师要通过设疑导学,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1.在预习提纲中质疑导趣,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
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应从预习新知开始。“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生产经验,有目的地拟定有趣的疑问作为预习提纲,让学生参照提纲带着问题去阅读新内容,有目的地去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2.“惊、险、奇、趣”导入新课,诱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好奇心、好胜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利用新奇、直观的实验,有趣味的故事,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精彩的导课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状态达到兴奋。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强烈欲望,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3.质疑释疑解难,提高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帮助学生把疑问各个击破,使其增强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质疑、解疑,可以使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升华,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三、充分利用实验激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学会观察
学生对实验都很感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普遍心理,尽力设计各种“趣味实验”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如在讲“热传递”时,教师可做“煮不死的鱼”“烧不断的线”等生动形象的实验来激趣,既让学生兴趣盎然,乐学不疲,又使探求新知识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对做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自己能参与实验进行研究。因此,教师不但要想方设法做好实验,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或引导学生自制、设计实验用具,实现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乐学”。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好学、善学、乐学。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致未来的教师[J].教育,2008(7).
[2] (美)Lynda Fielstein,Patricia Phelps.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王建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 赵红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J].山东教育,2004(13).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塔县第三中学)
一、营造和谐氛围,唤起学习兴趣
1.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
教师肩负着传承文明、授业解惑、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使命,且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力,其渊博的学识、风趣幽默的语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精神,都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
2.教师要用真情实感去感化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有情趣。”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于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并通过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用真诚的情感、愉悦的态度对待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染学生。并巧妙地运用学生期待效应,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探求知识,从而达到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果。
二、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
设疑解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从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才会去探索。教师要通过设疑导学,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1.在预习提纲中质疑导趣,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
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应从预习新知开始。“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生产经验,有目的地拟定有趣的疑问作为预习提纲,让学生参照提纲带着问题去阅读新内容,有目的地去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2.“惊、险、奇、趣”导入新课,诱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好奇心、好胜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利用新奇、直观的实验,有趣味的故事,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精彩的导课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状态达到兴奋。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强烈欲望,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3.质疑释疑解难,提高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帮助学生把疑问各个击破,使其增强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质疑、解疑,可以使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升华,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三、充分利用实验激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学会观察
学生对实验都很感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普遍心理,尽力设计各种“趣味实验”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如在讲“热传递”时,教师可做“煮不死的鱼”“烧不断的线”等生动形象的实验来激趣,既让学生兴趣盎然,乐学不疲,又使探求新知识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对做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自己能参与实验进行研究。因此,教师不但要想方设法做好实验,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或引导学生自制、设计实验用具,实现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乐学”。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好学、善学、乐学。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致未来的教师[J].教育,2008(7).
[2] (美)Lynda Fielstein,Patricia Phelps.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王建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 赵红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J].山东教育,2004(13).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塔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