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良好的数学态度与积极的数学情感能引起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积极的情感和持久的自信心,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情感 态度 自信心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使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学生往往感到学习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新课程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我就此进行了如下分析。
新的数学课程的构建使我们必须跳出只关注学科内容体系和结构的束缚,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积极的情感和持久的自信心,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数学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是由学生对数学所采取的立场、看法,并引起的对数学的喜爱、憎恶的心理状态。只有良好的数学态度与积极的数学情感才能引起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由此可见,这三者形成一个以态度为核心,情感为纽带,自信心为动力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一、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一)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教师若能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外,还须根据学生在認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具有感染力,教师必须有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教师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如果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感兴趣的事,那么他们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般来说,如果学生把数学学习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他们就会感到兴奋、自豪和充满信心。这种情绪反应将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情感,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正是这种情感在支撑着他们。因而,情感对学生今日的学习乃至明日的辉煌都将有重大作用。
二、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态度、情感与自信心
(一)教师要以快乐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数学情感。
快乐教师实施快乐教学,能使学生情绪舒畅,心理稳定,能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
(二)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愿意接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探究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例如:(1)以生活为背景,巧设新课引入情境;(2)列举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例子,培养学生乐于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3)列举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激发学生探究心理,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4)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数学的发现过程;(5)联系数学史,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6)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时代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三)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内容,这必然促使每一位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多指导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猜一猜,与学生合作共同做一做。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提出,就是要教师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权威者的形象,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自主探索和实践。只有教师放下架子,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麦曦.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广州教研.http://www.guangztr.edu.cn.
[2]曾琦,陈向明.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朱家生,石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情感 态度 自信心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使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学生往往感到学习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新课程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我就此进行了如下分析。
新的数学课程的构建使我们必须跳出只关注学科内容体系和结构的束缚,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积极的情感和持久的自信心,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数学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是由学生对数学所采取的立场、看法,并引起的对数学的喜爱、憎恶的心理状态。只有良好的数学态度与积极的数学情感才能引起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由此可见,这三者形成一个以态度为核心,情感为纽带,自信心为动力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一、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一)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教师若能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外,还须根据学生在認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具有感染力,教师必须有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教师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如果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感兴趣的事,那么他们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般来说,如果学生把数学学习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他们就会感到兴奋、自豪和充满信心。这种情绪反应将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情感,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正是这种情感在支撑着他们。因而,情感对学生今日的学习乃至明日的辉煌都将有重大作用。
二、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态度、情感与自信心
(一)教师要以快乐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数学情感。
快乐教师实施快乐教学,能使学生情绪舒畅,心理稳定,能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
(二)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愿意接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探究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例如:(1)以生活为背景,巧设新课引入情境;(2)列举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例子,培养学生乐于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3)列举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激发学生探究心理,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4)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数学的发现过程;(5)联系数学史,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6)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时代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三)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内容,这必然促使每一位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多指导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猜一猜,与学生合作共同做一做。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提出,就是要教师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权威者的形象,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自主探索和实践。只有教师放下架子,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麦曦.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广州教研.http://www.guangztr.edu.cn.
[2]曾琦,陈向明.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朱家生,石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