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w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平等的参与研究性学习,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课题研究的一员,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与指导者;教师要应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领域与储备;教师处于被选择的地位,师生间是一种平等关系,与学生的学习情境共存。
  【关键词】设计教育 研究性学习 创新性思维 角色定位
  “知识经济”出自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在1996年发布的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在谈及知识的概念时,报告将知识分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属于谁”四种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属于可以通过书本和其他各种渠道取得的信息类知识,“怎么做”“属于谁”属于应在他人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意会知识(隐含经验知识),但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往往侧重前两种知识,后两种知识恰恰被我们有意无意的忽视了。而被忽视的两种知识却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这迫使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尽管以往的教学理念也倡导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但多数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的,主导权仍是教师,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服从,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说起。
  就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来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当今学校教育的核心,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是创造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营造科学研究的氛围及有效实施的途径,使之主动探索、发现与体验,对大量收集的素材进行分析、思考和分析,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事实上,研究性学习的主旨与设计教育的主导思想不谋而合,都是力主创新,为学生思维松绑,设计创意是创新在设计领域的表达,因而将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引入设计教育顺理成章。然而当前高校设计教育仍长期沿袭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推倒旧模式,重建新模式,注定会遭遇各种问题,特别是转变教师观念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变化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其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合理角色定位关乎研究性学习的成败。
  首先,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平等地参与学生课题研究的一员,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与指导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也。”宋代著名教育家韩愈的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是教师的职责”,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但这种方式是建立在学生对所学抱有强烈的求知欲上的,是学生自我激发学习主动性的结果,教师只是做了一个被问询者的角色,而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则拉大了师生在学习中的距离感,某些个性内向和不善语言表达的学生因教师的威严而产生畏惧及胆怯的心理,忧虑自己的问题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或是留下不良印象,虽然教师维护了传授知识的权威,但是无形中疏远师生间的距离,教与学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以至于某些可以解决的问题由于诉求通道不畅造成阻滞,久而久之必然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放下身段,走下讲台,尤其是心理上那个高高在上的三尺讲台,将课程内容转化为课题研究,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平等参与学生课题的探讨,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者变身为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与指导者,这对于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决定了其课题研究具有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性。我们知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选题从学习生活到社会生活,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领域,可谓包罗万象,从一个侧面对教师的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局限于所讲授课程的学科领域,必须从个体走向合作,从精于某一学科走向全面了解各个学科,从只懂专业知识到涉猎数学、物理、工程、人文等多种学科领域,教师需要对所指导的课题所涉及的有关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以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立体构成》为例,《立体构成》是研究物体形态空间架构和立体形态形式美感的课程,以理论指导设计实践,大量作业需要学生自行寻找设计素材、自拟设计命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比如研究材料的肌理特点和美感的“2.5维肌理作业”,要求学生搜集身边触手可及的材料,鼓励采用生活废弃物,将搜集的材料粘贴于纸面,观察材质的肌理变化(包括材质的纹理、色彩、质地等因素),结合平面构成的图形排列方式与个人的生活感受,进行图形的设计。在作业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思路闭塞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提示,明确设计方向,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左右其个人兴趣和审美认知,设计制作中以学生为主,教师退居其后,各种形态各异的材料来自于学生个人的设计意图和审美取向,火柴、牙签、筷子、绿豆、胶囊、回形针等等,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而这个看似简单的作业涉及了装饰图案、图形创意、平面构成、材料学、艺术美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真正赋予学生学习主动权,主动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必须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应对于学生在研究课题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心理稳定的底气来自于平时诸多知识的积累,不能说样样精通,但起码应该有足量的知识库存,在课前备课中搜集各种相关资料进行准备是很有必要的。
  再次,研究性学习使教师原有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首次处于被选择的地位,被学生选择,这在以往是无法想象的。知识面广、跨学科综合能力强的教师深受学生欢迎,可能同时被几个设计小组聘为指导教师,相反那些对研究性学习缺乏心理准备、知识面狭窄、科研能力弱的教师可能会落选,即便勉强被选为指导教师,也会缺乏信心。研究性学习无疑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次颠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相对于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和领会,关注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学习过程的把握,考验教师的知识储备与综合素养,某些问题可能会超出教师的知识领域,这对教师反而是一种动力,激励教师不断吸收、拓展、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仍以艺术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课程为例,立体空间形态造型的主要元素有点、线、面和块,这些元素的立体形态以材料组构的形式集中体现,架构一个完整的立体空间造型要涉及社会学、建筑学、物理、化学,园林景观等各种知识。举例来说,制作一个古建筑模型就要了解古建筑的样式、风格、特点等;在确定设计主题后,就要确定制作材料,由于取材范围广泛,材料本身的特性、纹理、色彩、质地都会影响制作效果和制作的效率,所以要翻阅有关资料,必要时要做实验进行比较;具体材料确定后,就要开始制作,制作涉及到搭建、粘合、固定的方式,具体到用榫卯搭建还是胶水粘合,如果选择胶水,各种不同类型与品牌的胶水的性能差异很大…… 这样看来,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具体的,甚至是细小的,教师应给予引导和建议,指导学生间进行讨论,通过网络、书籍、媒体等各种渠道查找答案,教师应参与其中,不可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   可以说,高校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必须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改变对固有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研究性学习本身而言,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工作是具体而细致的。第一项是指导及确定选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和设计主题、设计思路确定选题,当然选题之前需要做一些前期的调查研究,收集一些相应的资料(包括数据、图表、图片、视频等等)来充实选题,在选题过程中教师的首要工作是设立一些有具体范围的命题或是某个设计方向;第二项是设计小组的建立,确定设计小组各成员的分工,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2—6个人(由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不要硬性按学习成绩优劣来分组),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设计方案(包含设计内涵、目的、方法、意义、特点、相关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三项是设计过程的指导与监控,教师通常是不介入设计过程,重在设计思路和设计资料的启发与支持,要在引导上下功夫,不要代替或取代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第四项设计的制作完成与调整,最终设计作品按设计创意正式完成,作品形式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三维的,呈现方式以直观为主,辅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论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等)及设计草图(设计速写),完成是预期设计的体现,但实际设计作品在一些方面可能会有某些出入,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改进意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换各自看法;第五项是设计作品的评价,这个环节将决定该作品的评分等级,鉴于设计作品是小组集体完成的,所以评价由四部分构成,即小组自我评价25% 其他小组评价25% 指导老师评价25% 校内外专家评价25%=作品最终评价。专家评价指指导教师以外的本专业其他教师或邀请校外专家给予评价,评价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创新,设计的原动力,没有创新,设计便失去了生命力,创新来自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有效的学习和正确引导,需要不断的思考与实践,像科学工作者一样去研究性的学习,面对教育全球化的浪潮,单一固定的教育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灌输式教育的弊端日益明显,要改变现状就要对症下药,这剂“良药”就是研究性学习,赋予学生自由、开放、宽松的学习空间,重视学习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树立师生在教与学中的平等地位,这些对于设计教育都是大有裨益的。当然,研究性学习不是单方面的,教师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导,他既是学生的导师,又是学习的伙伴,既设置命题,又参与实践,这种学习不同阶段的角色变换对教师是极大的挑战,也是自我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我们相信,只要教师正视现状,大胆实践,不畏困难,积极调整心态,增强信心,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不断吸取各方面知识,充实自我,研究性学习就会给教师最好的回报。
  【参考文献】
  [1]滑文革. 研究性学习导论.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2]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邓小丽. 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时代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延伸至各行各业。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促使学校教学在方式和理念上有了全新的改变,丰富了教学的内涵,提升了教学的效果。本文以浙教版初中科学教学为关注点,将分析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有机结合,并重点围绕“七新”之法展开论述,希望找到一条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七新” 初中科学 信息技术  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
【摘 要】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校办学条件等是制约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因素。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自身修养和认识水平,加强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等理念,确保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等各项对策,以期改善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民族地区 小学英语教学 现状 对
【摘 要】注重赏识教育的今天,人们的认识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即学生是上帝,骂不得,更碰不得,甚至走进完全不惩罚的误区。部分教师却在教育学生时走进惩罚教育的误区。本文通过实践、访谈、观察等方式,探讨教师使用“惩罚”教育的必要性及可以使用的相关方式。  【关键词】赞赏 惩罚 “惩罚”教育 “惩罚”方式  注重赏识教育的今天,人们的认识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即学生是上帝,骂不得,更碰不得,甚至走进完全不惩
【摘 要】艺术教学成果展示以多媒体制作成图片、短片、三维立体模拟模型等为主要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成果展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成果展 多样化 艺术  一、教学成果展示方式概述  目前艺术学教学成果展示技术集中在以cad、ps、3dmax、coredraw、flash为主的展示方式及其效果研究上。因创作方式及各年级的实际条件不同形成各不相同的作品展示体系或模式。一些系室已摸索出
【摘 要】近年来不少中等农职校学生的学习风气出现了“滑坡”现象,学生无心向学,纪律散漫,不尊重科学。本文对出现这种不良学风的主要根源进行深刻剖析,并围绕如何有效改良学风畅谈见解。  【关键词】学风 根源 改良  一、引言  学生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风貌、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等。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如果广大学生对科学知识及各方面的能力
【摘 要】2012年9月,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和实施,为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实施科学的保教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如何开放式地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为突破口,试图寻找一种创设开放式美术活动的新模式,以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在开放式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个性化得以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指南》 开放式 美术活动 幼儿 个性化  2012年9月,教育
【摘 要】教师应该像春雨润物一般及时、精心的关爱每一位年轻的心灵。这样你的教育教学才有成就和快乐,才有我语文教学成绩的优秀,这是我从教语文八年来的深刻感悟。  【关键词】关爱 理解 信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盛赞春雨的诗句,春雨适时而降,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今天人们用这句诗来赞美教师工作,其中道出了这样一个真谛:教师应该像春雨润物一般及时、精心地关爱每一位年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断地刷新思想,刷新课堂。而具体该如何做呢?有人提出“课堂教学中如果补充一些趣味性强的资料,往往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些资料中不乏历史作品以及历史史料等,其中历史作品,类似历史史料却非于历史史料;它作为一个独特的形式,对历史教学有着重大而独特的意义。本文将以袁腾飞的《这个历史挺靠谱》这一历史作品作为个案,探究历史作品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历史史料
你说,如果将学校比作一辆马车,那么你我在充当什么角色?  他说,你我都是拉车队伍中的骨干劳力。  我们说,在跋涉开拓的征途中,大家一路同行,留下无悔的岁月与你我相随,还有精彩而坚实的足迹……  你说,抛洒汗水的流年过往里,总有一些人笑着前来,哭着离开。  他说,杏坛坚守所依靠的不仅是激情,更要有深沉的信仰、洁净而坚韧的品格。  我们说,培德育贤的百年弦歌中,梦中回望,队伍中随时都能看见你我的身影…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以全新的心态和新颖多变的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在教材处理上,必须改变照本宣科的方式,呼唤活化教材,巧用教材,甚至重组教材,融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一、改变教学策略,由被动变为主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就是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