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北京市顺义区李桥中心小学校秉承“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以“引进与自我开发相结合,教研与科研共推进,培训与考核促提升”为策略,助推三级课程整体推进,践行“培养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康人格、鲜明个性、扎实基础、善于思考,具有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李小人”的育人目标。
以校本课程为抓手,构建三级课程整体推进体系
为了积极探索和建设能够展现我校办学特色,能够展示教师创造才能,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基础性、开放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校本课程,我校于2005年引入了“CORT思维训练”课程。选择此课程的目的是改善学生的思维现状,使其变惰于思维为乐于思维、变不会思维为善于思维、变低效思维为高效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能力。
思维训练工具与国家课程的有效整合,使学生养成了善思的习惯,学会了思维的方法,提高了思维的能力,从而夯实了国家课程的质量。2007年,我校开设了小学舞蹈地方课程,通过精选舞蹈教师、建设舞蹈教室、强化备课研讨、提供交流机会等途径,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2008年我校舞蹈教学代表顺义区接受了北京市的视导;自编的舞蹈《我和小鸟是朋友》获2009年北京市舞蹈大赛少儿组表演一等奖,这是我区18年来首次在舞蹈方面取得成绩。《写字》《可爱的家乡》《攀登英语》等地方课程的实施也为全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011年,王秀华老师执教的“书法实践写福字”一课获北京市中小学专题教育与三级课程整体推进创新实践活动一等奖。
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我校开设了五大系列校本课程: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类课程;未来工程师、仿生动物模型设计与制作、航模海模、机器人等科技类课程;舞蹈、书法、合唱等艺术类课程;趣味数学等学科拓展类课程和思维与口才等语言类课程。系列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选择空间,充分体现了我校“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
研训一体,促进课程高效实施
学校以校本课程“CORT思维训练”为抓手,以校本教研、科研、培训为途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构建三级课程实施模式,促国家、地方及校本课程的高效实施。
与科研结合,校本课程课题化。我校“运用CORT思维工具,促学生有效思维的研究”成为市规划办“十一五”重点立项课题;“十二五”期间,结合“思维与表达”校本课程确立了《培养农村小学生好口才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课题;此外,还参加了《依托学案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青少年科技、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选拔基础工程研究》两项市级课题的研究。
与教研结合,校本教研多样化。课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校本教研,我校通过一课三上、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校本教研,让教师在比较中学会选择,在互动中分享,在分享中提升。
与培训结合,课程培训制度化。我们把“CORT思维训练工具”融入到学校的办学体系的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本土化→课程化→课题化→整合化。首先由学校骨干教师接受培训,然后由获得讲师认证的教师对学校所有干部教师进行培训,使所有人对CORT工具都有所了解,为实施校本课程奠定基础。经过这四个阶段,我们逐渐将“CORT”从独立校本课程过渡转化为学校的整体性的特色工作,提升了学校工作质量,使学校形成了富于思考气息的文化底蕴,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注入了“思考的力量”。
地方及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特长得到充分培养。近三年,在国家航模、海模、波音创意飞行、未来工程师、仿生动物模型设计与制作等科技竞赛中获得1个特等奖,8个一等奖;舞蹈获北京市校园集体舞比赛一等奖,合唱队在北京市第十三届学生艺术节比赛中获一等奖;康维老师在第二届全国百家语文教师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称号,邓静、王秀华、陈艳茹等老师在北京市学科评优活动中获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德博诺创新思维训练实验学校、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校等多项荣誉。
开发学生多元智能是今后我校校本课程的建设思路,我们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使我校的三级课程建设向着更多元、更和谐、更科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 编辑 吴君
以校本课程为抓手,构建三级课程整体推进体系
为了积极探索和建设能够展现我校办学特色,能够展示教师创造才能,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基础性、开放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校本课程,我校于2005年引入了“CORT思维训练”课程。选择此课程的目的是改善学生的思维现状,使其变惰于思维为乐于思维、变不会思维为善于思维、变低效思维为高效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能力。
思维训练工具与国家课程的有效整合,使学生养成了善思的习惯,学会了思维的方法,提高了思维的能力,从而夯实了国家课程的质量。2007年,我校开设了小学舞蹈地方课程,通过精选舞蹈教师、建设舞蹈教室、强化备课研讨、提供交流机会等途径,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2008年我校舞蹈教学代表顺义区接受了北京市的视导;自编的舞蹈《我和小鸟是朋友》获2009年北京市舞蹈大赛少儿组表演一等奖,这是我区18年来首次在舞蹈方面取得成绩。《写字》《可爱的家乡》《攀登英语》等地方课程的实施也为全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011年,王秀华老师执教的“书法实践写福字”一课获北京市中小学专题教育与三级课程整体推进创新实践活动一等奖。
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我校开设了五大系列校本课程: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类课程;未来工程师、仿生动物模型设计与制作、航模海模、机器人等科技类课程;舞蹈、书法、合唱等艺术类课程;趣味数学等学科拓展类课程和思维与口才等语言类课程。系列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选择空间,充分体现了我校“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
研训一体,促进课程高效实施
学校以校本课程“CORT思维训练”为抓手,以校本教研、科研、培训为途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构建三级课程实施模式,促国家、地方及校本课程的高效实施。
与科研结合,校本课程课题化。我校“运用CORT思维工具,促学生有效思维的研究”成为市规划办“十一五”重点立项课题;“十二五”期间,结合“思维与表达”校本课程确立了《培养农村小学生好口才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课题;此外,还参加了《依托学案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青少年科技、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选拔基础工程研究》两项市级课题的研究。
与教研结合,校本教研多样化。课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校本教研,我校通过一课三上、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校本教研,让教师在比较中学会选择,在互动中分享,在分享中提升。
与培训结合,课程培训制度化。我们把“CORT思维训练工具”融入到学校的办学体系的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本土化→课程化→课题化→整合化。首先由学校骨干教师接受培训,然后由获得讲师认证的教师对学校所有干部教师进行培训,使所有人对CORT工具都有所了解,为实施校本课程奠定基础。经过这四个阶段,我们逐渐将“CORT”从独立校本课程过渡转化为学校的整体性的特色工作,提升了学校工作质量,使学校形成了富于思考气息的文化底蕴,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注入了“思考的力量”。
地方及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特长得到充分培养。近三年,在国家航模、海模、波音创意飞行、未来工程师、仿生动物模型设计与制作等科技竞赛中获得1个特等奖,8个一等奖;舞蹈获北京市校园集体舞比赛一等奖,合唱队在北京市第十三届学生艺术节比赛中获一等奖;康维老师在第二届全国百家语文教师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称号,邓静、王秀华、陈艳茹等老师在北京市学科评优活动中获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德博诺创新思维训练实验学校、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校等多项荣誉。
开发学生多元智能是今后我校校本课程的建设思路,我们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使我校的三级课程建设向着更多元、更和谐、更科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