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去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和感悟,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情境教学;创设方式
思想品德课教学倡导以活动为载体,以领悟为目的,而“悟”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和情境。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摆”进问题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学生的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激活课堂,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一、让校园生活情境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初中生认识事物以形象思维为主,品德教育以习惯养成为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靠单纯的说服教育有时并不起什么作用。针对校园内学生普遍存在的乱扔、乱弃、乱吐行为,在讲《保护环境》这一课时,我让值日学生用数码相机跟踪抓拍了班内学生在校园内乱扔、乱弃、乱吐的镜头,并派三个学生负责捡拾和打扫。上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那些照片,随后请被抓拍的几个学生谈感想:“随手扔垃圾成了习惯,既方便又轻松”。捡垃圾的学生谈到:“捡垃圾真是又辛苦又令人生气。我前面刚捡完,他们在后面又扔了,气得我都不想捡了。由此,我想到清洁工人,他们每天辛勤地打扫路面,而我们却随手乱丢、乱扔,真是不应该!”然后,我告诉学生,今天扔垃圾的人,明天可能就是捡垃圾的人,请不要为这一高尚行为而沮丧。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优美舒适的环境,心动不如行动,那就应该从爱护我们班级一桌一凳、校园一草一木开始。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和解决,干净了校园,干净了学生的心灵。
二、辩道德两难情境让学生去反思
“道德两难情境”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给学生提供说话机会,使学生能运用自己的道德知识和课本所学内容来进行分析,各自说出己方的理由。在辨析时,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明辨是非,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帮助他们选择了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在八年级《同学朋友》一课,有这样一个两难情境:小冬和小宁是好朋友,小冬的学习成绩很好,而小宁的成绩总不令人满意。小宁经常请求小冬帮自己复习功课,有时小冬很晚才能回家,而小冬自己的功课却常常没有时间完成。为此,小冬的妈妈很着急,小冬自己也很为难。小冬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个普遍的、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境。我组织学生就小冬面临的两难困境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设身处地去理解问题中的情境,双方分别去换位思考,体验出小冬和小宁的感受并做出评价,然后帮助小冬设计一个解决困境的策略。学生在对情境的探讨中反思出平等互惠、给予与分担、双向双赢的友谊原则,培养了同学间交往的技能,提高沟通的策略,加深了对友谊的理解,形成了正确的交友信念。
三、创趣味游戏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
课堂教学要以情境激发求知欲,更要以情境营造体验氛围。针对初中生对事物的新奇感,我采用了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游戏、小品、课本剧表演和动手实验等活泼、新颖的形式,把学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小品等形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更高的教育性,使学生从切身体验中感悟真理,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
例如,讲七年级《防患于未然》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明确法不可违,违法犯罪后自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我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在一杯清水中滴入碳素墨水并加以震荡,然后想各种办法将清水与墨水分离。这个小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纷纷动手实验,想各种办法将清水与墨水分离,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有的学生说:“用84消毒液来清除墨水的黑色。”我适时总结:一个人正如这杯清水,一旦被污染、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就很难恢复原状,即使花费很大的代价去挽回,也与从前不一样了,用84消毒液净化后的水,已不再是可以饮用的清水了。再如,《融入新集体》一课,我让一名学生自己来搬大讲桌,搬不动,接着让4个学生抬讲桌,很轻松。然后,一生横撕一张白纸,很容易,一生横撕一本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很困难。简单的活动,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这一内容的真谛。
在游戏里,学生们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轻松容易地参与,不仅记住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在动手实践中真正体验到了要加强自我防范、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的重要性,认识到了集体的力量对于成就事业的巨大作用。这样远比单纯地举例子、讲道理更易被学生接受,而且还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四、用真实情境让学生去实践和运用
八年级“消费者应有维权意识”这个知识点是难点也是重点。我们教育学生要有维权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为了几块钱、几十块钱甚至几百块钱的东西去找消协或是打官司,这种想法在学生和家长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如果学生不搞清这一点,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建立维权的意识,也就没有完成教学的目的。为此,我利用了发生在我市的真实情境:草桥镇学生李某等人在校门口买了那种1块钱一袋的八宝粥,其中7名学生吃过那种八宝粥后就出现眩晕、呕吐现象,马上被送往市人民医院救治。设问①:这些有毒食品损害了7名学生的什么权利?(生命健康权、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等)。设问②:这7名学生在小店里买到有毒食品但没有索要发票,小店老板又不承认,该怎么办?我们应如何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们不仅说出了课本上的几条维权途径,还说出了消费者在消费时的注意事项,提供了市消协,法院的地址、电话等。通过这件事的分析,不仅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最终的目的回到生活。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的所学能够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做有心人,能够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以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积极性。
五、用先进教学手段感染学生的真情
幻灯片课件、动漫歌曲、音频和视频等多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已经走入我们的课堂,它们以丰富的声、色、图、文,以及动感、生动直观、及时准确地传递大量的社会生活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情境,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
针对《难报三春晖》一课的内容,初中学生已经习惯于父母对自己的爱,而自己却毫不考虑对父母的回报和感恩。我选了一段配音的FLAsH:在贵州麻岭风景区,一架满载35名乘客的缆车在即将到达山顶平台时突然下坠,在缆车向下坠落的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向上举起,缆车却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而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被举起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离开了人世……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儿子,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父母之爱!
歌手韩红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了孩子的爷爷奶奶,领养了这个孩子,并以此事件为背景写下了《天亮了》这首歌。深情的讲述,感人的情节,伴随着凄婉的歌声,许多同学已泪眼朦胧,体会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那种无言的大爱,铭记了父母那无私而深沉的爱,懂得了要用实际行动去孝亲敬长,去感恩父母。
思想品德课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通过对情境教学的探究,我们认识到:情境创设从内容的导入,延续到课堂全过程的感知体验,一直发展到学生主体性知识的构建,情境的创设贯穿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始终,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这样,“境”与“情”的结合,“境”与“理”的统一,使学生真正因体验而晓理,因感受而动情,为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增添无穷的活力和生命力。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关键词:思想品德;情境教学;创设方式
思想品德课教学倡导以活动为载体,以领悟为目的,而“悟”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和情境。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摆”进问题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学生的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激活课堂,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一、让校园生活情境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初中生认识事物以形象思维为主,品德教育以习惯养成为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靠单纯的说服教育有时并不起什么作用。针对校园内学生普遍存在的乱扔、乱弃、乱吐行为,在讲《保护环境》这一课时,我让值日学生用数码相机跟踪抓拍了班内学生在校园内乱扔、乱弃、乱吐的镜头,并派三个学生负责捡拾和打扫。上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那些照片,随后请被抓拍的几个学生谈感想:“随手扔垃圾成了习惯,既方便又轻松”。捡垃圾的学生谈到:“捡垃圾真是又辛苦又令人生气。我前面刚捡完,他们在后面又扔了,气得我都不想捡了。由此,我想到清洁工人,他们每天辛勤地打扫路面,而我们却随手乱丢、乱扔,真是不应该!”然后,我告诉学生,今天扔垃圾的人,明天可能就是捡垃圾的人,请不要为这一高尚行为而沮丧。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优美舒适的环境,心动不如行动,那就应该从爱护我们班级一桌一凳、校园一草一木开始。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和解决,干净了校园,干净了学生的心灵。
二、辩道德两难情境让学生去反思
“道德两难情境”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给学生提供说话机会,使学生能运用自己的道德知识和课本所学内容来进行分析,各自说出己方的理由。在辨析时,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明辨是非,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帮助他们选择了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在八年级《同学朋友》一课,有这样一个两难情境:小冬和小宁是好朋友,小冬的学习成绩很好,而小宁的成绩总不令人满意。小宁经常请求小冬帮自己复习功课,有时小冬很晚才能回家,而小冬自己的功课却常常没有时间完成。为此,小冬的妈妈很着急,小冬自己也很为难。小冬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个普遍的、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境。我组织学生就小冬面临的两难困境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设身处地去理解问题中的情境,双方分别去换位思考,体验出小冬和小宁的感受并做出评价,然后帮助小冬设计一个解决困境的策略。学生在对情境的探讨中反思出平等互惠、给予与分担、双向双赢的友谊原则,培养了同学间交往的技能,提高沟通的策略,加深了对友谊的理解,形成了正确的交友信念。
三、创趣味游戏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
课堂教学要以情境激发求知欲,更要以情境营造体验氛围。针对初中生对事物的新奇感,我采用了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游戏、小品、课本剧表演和动手实验等活泼、新颖的形式,把学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小品等形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更高的教育性,使学生从切身体验中感悟真理,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
例如,讲七年级《防患于未然》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明确法不可违,违法犯罪后自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我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在一杯清水中滴入碳素墨水并加以震荡,然后想各种办法将清水与墨水分离。这个小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纷纷动手实验,想各种办法将清水与墨水分离,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有的学生说:“用84消毒液来清除墨水的黑色。”我适时总结:一个人正如这杯清水,一旦被污染、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就很难恢复原状,即使花费很大的代价去挽回,也与从前不一样了,用84消毒液净化后的水,已不再是可以饮用的清水了。再如,《融入新集体》一课,我让一名学生自己来搬大讲桌,搬不动,接着让4个学生抬讲桌,很轻松。然后,一生横撕一张白纸,很容易,一生横撕一本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很困难。简单的活动,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这一内容的真谛。
在游戏里,学生们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轻松容易地参与,不仅记住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在动手实践中真正体验到了要加强自我防范、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的重要性,认识到了集体的力量对于成就事业的巨大作用。这样远比单纯地举例子、讲道理更易被学生接受,而且还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四、用真实情境让学生去实践和运用
八年级“消费者应有维权意识”这个知识点是难点也是重点。我们教育学生要有维权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为了几块钱、几十块钱甚至几百块钱的东西去找消协或是打官司,这种想法在学生和家长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如果学生不搞清这一点,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建立维权的意识,也就没有完成教学的目的。为此,我利用了发生在我市的真实情境:草桥镇学生李某等人在校门口买了那种1块钱一袋的八宝粥,其中7名学生吃过那种八宝粥后就出现眩晕、呕吐现象,马上被送往市人民医院救治。设问①:这些有毒食品损害了7名学生的什么权利?(生命健康权、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等)。设问②:这7名学生在小店里买到有毒食品但没有索要发票,小店老板又不承认,该怎么办?我们应如何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们不仅说出了课本上的几条维权途径,还说出了消费者在消费时的注意事项,提供了市消协,法院的地址、电话等。通过这件事的分析,不仅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最终的目的回到生活。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的所学能够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做有心人,能够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以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积极性。
五、用先进教学手段感染学生的真情
幻灯片课件、动漫歌曲、音频和视频等多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已经走入我们的课堂,它们以丰富的声、色、图、文,以及动感、生动直观、及时准确地传递大量的社会生活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情境,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
针对《难报三春晖》一课的内容,初中学生已经习惯于父母对自己的爱,而自己却毫不考虑对父母的回报和感恩。我选了一段配音的FLAsH:在贵州麻岭风景区,一架满载35名乘客的缆车在即将到达山顶平台时突然下坠,在缆车向下坠落的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向上举起,缆车却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而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被举起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离开了人世……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儿子,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父母之爱!
歌手韩红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了孩子的爷爷奶奶,领养了这个孩子,并以此事件为背景写下了《天亮了》这首歌。深情的讲述,感人的情节,伴随着凄婉的歌声,许多同学已泪眼朦胧,体会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那种无言的大爱,铭记了父母那无私而深沉的爱,懂得了要用实际行动去孝亲敬长,去感恩父母。
思想品德课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通过对情境教学的探究,我们认识到:情境创设从内容的导入,延续到课堂全过程的感知体验,一直发展到学生主体性知识的构建,情境的创设贯穿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始终,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这样,“境”与“情”的结合,“境”与“理”的统一,使学生真正因体验而晓理,因感受而动情,为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增添无穷的活力和生命力。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