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91-01
由于工作需要我从一个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调到了学校的幼儿园工作,教小班数学课。工作环境跨度之大,孩子们年龄差距之大,心理上的那种落差是常人可以想象到的。
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生理、心理上的特点,具有活跃、好动,有时还善于独自活动等特点。工作中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学科,别说是小班的孩子,就连高中生他们有的也不喜欢这门课程。开始时我有些退缩,在经过一段思想斗争以后,我想既然学校安排了这份工作,自己就有责任把它承担下来,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东西,只要用心,我一定能胜任这份工作。于是我认真观察、潜心研究,结果我发现将数学知识融入在游戏和动手操作中,比教师一味单纯地讲,学习效果会更好。现将自己一些粗浅的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玩中学,让游戏成为数学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人说,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在玩中、在游戏中一天天地成长和进步。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深受幼儿喜爱,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游戏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激发他们他们学习的兴奋点,可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愉悦,效果也会更好。
1、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将它融入到游戏之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其实幼儿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的认识,这些图形是很多小朋友已经认知的,在数学课上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再次强化学习。如:上课了我拿了各种图形的教具,提问学生都是什么图形,孩子都非常正确地回答了各种图形的名称。我再问:小朋友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哪些图形呀?孩子们会说从玩具中、饼干中、交通标志中……看到过这些图形,我又拿出准备好的卡纸和剪刀,让学生生动手剪出这些图形,并让他们拼出一个新的图案来,这样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操作中学习,更有利于孩子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点,将它融入到游戏之中
小班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在带领孩子们看电视时,我发现他们对小动物特别喜欢,因此我抓这个兴趣点进行教学。例如我在教小班数学“大”和“小”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游戏环节,游戏一:摘西瓜。第一步,每次请一名幼儿来摘西瓜,要求摘“菜园”中最大的一个西瓜和最小的西瓜。摘上来后,分别放在大筐和小筐里。第二步,尝试着请幼儿自由地摘西瓜,仍旧要求把大的放在大筐里,小的放在小筐里。孩子们兴趣盎然,都能将大西瓜和小西瓜分开。游戏二,我将布制熊猫拿来很多,将他们放在一个大盒子里(给孩子们一种神秘感),老师摸出一个又一个让他们比哪个大哪个小,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活跃,从而更好地掌握了知识,变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课,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动中学,让操作成为数学课又一道靓丽风景
操作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即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实物、教具、学具等各种材料,按一定的要求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学习数学有关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操作法是一种有效的教法,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法,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操作去寻求答案,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是发展幼儿感知与思维的方法。
1、让幼儿从探索、操作中获得知识
操作能较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其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4”的组成时,我给学生分去不同颜色的蝴蝶,让学生拿出4个相同颜色的蝴蝶,动手摆一摆,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将不同的结果记录下来,再由学生汇报自己分法,师生共同总结幼儿的记录,从而自然得到4可以分成几和几,这样把幼儿所获得的感性经验真正上升为理性知识,在操作活动中强化了数字概念。
2、灵活运用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学习知识最忌讳的就是机械记忆,如果让幼儿机械记忆所学的知识,就会制约他们的思想发展,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上,发展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学习3的加减法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每个学生分给3个苹果卡片,让幼儿仔细观察3个苹果的不同:(1)大小不同:1个小的,2个大的;(2)颜色不同:2个红的,1个绿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结果说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说出理由。这些活动,幼儿必须运用分析、抽象概括、语言表述等手段来完成。
总之,小班的数学教学更多的应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智力潜能的挖掘,如果简单机械地记忆知识,就会障碍幼儿思维,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由于工作需要我从一个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调到了学校的幼儿园工作,教小班数学课。工作环境跨度之大,孩子们年龄差距之大,心理上的那种落差是常人可以想象到的。
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生理、心理上的特点,具有活跃、好动,有时还善于独自活动等特点。工作中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学科,别说是小班的孩子,就连高中生他们有的也不喜欢这门课程。开始时我有些退缩,在经过一段思想斗争以后,我想既然学校安排了这份工作,自己就有责任把它承担下来,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东西,只要用心,我一定能胜任这份工作。于是我认真观察、潜心研究,结果我发现将数学知识融入在游戏和动手操作中,比教师一味单纯地讲,学习效果会更好。现将自己一些粗浅的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玩中学,让游戏成为数学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人说,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在玩中、在游戏中一天天地成长和进步。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深受幼儿喜爱,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游戏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激发他们他们学习的兴奋点,可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愉悦,效果也会更好。
1、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将它融入到游戏之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其实幼儿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的认识,这些图形是很多小朋友已经认知的,在数学课上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再次强化学习。如:上课了我拿了各种图形的教具,提问学生都是什么图形,孩子都非常正确地回答了各种图形的名称。我再问:小朋友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哪些图形呀?孩子们会说从玩具中、饼干中、交通标志中……看到过这些图形,我又拿出准备好的卡纸和剪刀,让学生生动手剪出这些图形,并让他们拼出一个新的图案来,这样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操作中学习,更有利于孩子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点,将它融入到游戏之中
小班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在带领孩子们看电视时,我发现他们对小动物特别喜欢,因此我抓这个兴趣点进行教学。例如我在教小班数学“大”和“小”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游戏环节,游戏一:摘西瓜。第一步,每次请一名幼儿来摘西瓜,要求摘“菜园”中最大的一个西瓜和最小的西瓜。摘上来后,分别放在大筐和小筐里。第二步,尝试着请幼儿自由地摘西瓜,仍旧要求把大的放在大筐里,小的放在小筐里。孩子们兴趣盎然,都能将大西瓜和小西瓜分开。游戏二,我将布制熊猫拿来很多,将他们放在一个大盒子里(给孩子们一种神秘感),老师摸出一个又一个让他们比哪个大哪个小,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活跃,从而更好地掌握了知识,变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课,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动中学,让操作成为数学课又一道靓丽风景
操作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即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实物、教具、学具等各种材料,按一定的要求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学习数学有关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操作法是一种有效的教法,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法,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操作去寻求答案,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是发展幼儿感知与思维的方法。
1、让幼儿从探索、操作中获得知识
操作能较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其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4”的组成时,我给学生分去不同颜色的蝴蝶,让学生拿出4个相同颜色的蝴蝶,动手摆一摆,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将不同的结果记录下来,再由学生汇报自己分法,师生共同总结幼儿的记录,从而自然得到4可以分成几和几,这样把幼儿所获得的感性经验真正上升为理性知识,在操作活动中强化了数字概念。
2、灵活运用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学习知识最忌讳的就是机械记忆,如果让幼儿机械记忆所学的知识,就会制约他们的思想发展,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上,发展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学习3的加减法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每个学生分给3个苹果卡片,让幼儿仔细观察3个苹果的不同:(1)大小不同:1个小的,2个大的;(2)颜色不同:2个红的,1个绿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结果说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说出理由。这些活动,幼儿必须运用分析、抽象概括、语言表述等手段来完成。
总之,小班的数学教学更多的应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智力潜能的挖掘,如果简单机械地记忆知识,就会障碍幼儿思维,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