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运用问题情境 提升物理课堂实效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pe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部分学生学起来备感吃力。因此,如何让每个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轻松地学习物理,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问题情境的运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实效。文章结合实例,从“生活化”“目标化”“信息化”及“操作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阐述问题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生活化;目标化;信息化;操作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8-0124-02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问题情境的运用愈发普遍,被灵活应用到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着独特的引导价值,深受广大教育者喜爱。在物理课堂上,问题情境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推动整个教学的开展。
   一、 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物理源于生活,有效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现实,更不能缺乏生活经验的依托。因此,教师就要立足教材,根据要点设计生活化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把抽象概括的物理知识与生活情境充分结合,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多元思考,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焦耳定律”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把握要点,充分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理解焦耳定律,教师可以提问:在新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大功率电线起火事故,你知道这些事故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吗?这一问题的提出马上就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学生随即进行交流,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认真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对于有偏差的理解要进行纠正,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认真讨论,主动发表自身看法,在疑惑处及时发言,无形中就收获了很多物理知识,这样能提升物理教学质量。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现象,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洞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中提炼出物理问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物理为实际生活服务。
   有效的问题情境要与生活相联系,营造学生熟悉有趣、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由此提升认知能力,并在不断深入学习中完善知识体系。同时,在创设“生活化”情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生活化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推动课堂教学。
   二、 创设“目标化”情境,调动探究思维
   创设“目标化”情境,即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指明方向,使学生在问题引领下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分析问题,由此提升学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这一类问题情境十分重要,能有效调动学生探究思维,推动教学高效进行。例如,在教学“声音的特性”一课时,考虑到这是重点内容,如果沿袭传统,仍旧采取讲解的方式,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并打击学生探究积极性,因此,教师可借助“目标化”情境,教学前对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随后制定符合教学实际情况的目标,围绕目标开展问题设计,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融入探究情境。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音调、音色及响度,了解三者的特性,并借助实验帮助学生了解物理问题分析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围绕目标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导入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听过无数的声音,有些动听,有些美妙,有些熟悉,有些刺耳,那你们了解这些声音吗?然后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交流,让学生围绕“声音”自由表达,各抒己见。其次,围绕目标提问:女高音和男低音歌唱家演唱的声音分别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一问题,学生给出了不同看法,并引出“声调”的概念,即“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在敲鼓时,如何才能让鼓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基于此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有哪些?以此使学生积极开展探究,在不断深入思考中获得启发,不断向最终的目标靠近。
   借助“目标化”问题情境,能提升学生逻辑思维,使学生在问题引导下逐步深入,层层递进,有目标、有计划地思考,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困生,把学困生认为较难的问题进一步分解成学困生能回答的简单问题,帮助学困生跟上整体教学进度,加深学困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三、 创设“信息化”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物理教师习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自身理解代替学生思考。这种做法不仅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会降低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就要借助“信息化”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效启迪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光的反射”这一课时,就可借助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自主思考,积极探究。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要侧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優美风景的视频,并且配上典雅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进行提问:为什么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很多不发光的物体,像水果、植物、建筑物等?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思考时间,先让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思考,随后分小组交流,让学生尝试独立分析并得出结论。在这之后,就可进一步引导,给学生播放“引光入室”的演示实验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不仅能对光的反射现象有更多了解,还能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以此加深对问题要点的理解,无形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更深入的探究奠定基础。学生在对“光的反射”有一定了解后,就可回到之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很多不发光的物体?同时,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分析,由此完善认知体系,为这一板块的学习做充分的准备,逐步实现物理探究能力的提升。
   “信息化”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一方面,吸引学生关注,调动学生探知欲,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到学科探究中,为构建高效物理课堂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启迪学生思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探究中。    四、 创设“操作化”情境,发展探究素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整个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操作化”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画图等,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践感悟的机会,从而拓展学生的物理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挖掘兴趣与潜能,引发内在的探究冲动。例如,在教学“压强”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实验创设“操作化”情境,带领学生实践,让学生独立操作、观察,由此发现问题,主动参与探究思考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游戏环节,提前准备两只空铁盒(一个有底,一个没底),两盒细沙。具体操作时,将两个铁盒放在细沙上面,邀请两名学生上台,让力气大的学生压有底的铁盒,另一个力气小的学生压没底的铁盒,让其他学生观察:谁能更快将铁盒压入细沙中?对此,大部分学生认为力气大的会赢,可是当比赛结束后,却让很多人出乎意料:力气小的学生赢了!对于这一结果,大多数学生会觉得不可思议。对此,教师不要透露太多,而应让每个学生依次进行操作,体验两个铁盒“压力”的不同。学生置身于“操作化”情境之中,带着问题主动深入探究、学习,学习效率必会大大提升。
   可见,借助实践操作,不仅能拉近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还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不断深入学习,结合实践操作开展更深入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在关键处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有效的调动下主动探究,积极分析,以此获得探究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总之,问题情境的运用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十分有效,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还能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进行思考,在不断深入探究中完善认知,加深学生对物理的理解,逐步实现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问题情境的运用有助于提升物理课堂的实效,深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惠广俊.创设问题情境 启迪学生思维[J].物理教师,2019(12).
  [2]张小建.析悟物理问题情境 发展学科关键能力[J].物理教师,2019(08).
  [3]陈建华.中学物理“问题导学式”教学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3(06).
  [4]王较过,刘海涛,朱贺.物理探究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02).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根本要求,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构架原则,并为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提供具有针对性对策,旨在提升初中生物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物课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
摘 要:随着体育课程改革進程的加快,许多体育教师越来越关注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文章结合体育教学实例,从四个方面探讨体育课堂资源的开发与作用。要改变运动形式,丰富学习体验;选用生活器材,增加运动趣味;运用多媒体授课,点燃学习热情;引入民间资源,促进文化传承。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实效性;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
摘 要:数学阅读是学生学好数学,进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在高阶思维视域下,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重视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阅读反思,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阅读;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
摘 要:科学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文章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为例,从设计教学中的实验操作入手,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与实践的兴趣,以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   关键词:科学教学;探究学习;实践技能;提高策略;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具有内容丰富、方便学习、强身健体、发展智力、推动人际交流以及陶冶情操等优势。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应用体育游戏开展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提升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游戏;身心健康;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摘 要:句型作为英语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英语,活用句型是关键。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操练句型、巩固句型、记忆句型、应用句型,进而完善学生的英语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良性发展,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活用句型;英语素养;综合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31 文献标志码
摘 要:随着我国基礎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的一门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努力挖掘实践活动与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对实践活动更乐于参与、更便于掌握,从而降低知识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教学;学科知识;能力培养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处于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全社会面对的重要课题。由政府和社会一体协同,构建完善的社会关爱服务体系是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案之一。文章分析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助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助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关爱服务体系;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助力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思维导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在“写困生”习作构思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写困生”更好地掌握语文习作方法。文章以“写困生”为研究群体,以思维导图为工具,针对“写困生”在记叙文习作构思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索思维导图在“写困生”记叙文构思中的应用策略,期望能为处理“写困生”记叙文习作构思教学难点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思维导图;“写困生”;习作构思;记叙文;写作能力   中图分
摘 要:目前生活技能教育方面存在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对生活技能价值观存在误解、教育观念落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应加强对生活技能的研究,大众媒介应传播生活技能,学校课程设置中应增加生活技能内容,家长应给孩子创设动手操作的环境,使学生的生活技能不断发展。   关键词:生活技能;教育缺失;解决策略;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