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自然谜底?感悟生活哲理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ha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谷中的谜底》是六年级下册课文中一篇散文。作者用洗练的文笔,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当正面难以抗争时,要学会以退为进。
  【关键词】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以读为本”,落实新课程精神,创设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氛围,强化自主学习;加强阅读,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味道。
  “尊重个性”。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读中学,读中悟,在着重品味语言之中感悟哲理之妙,联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与文本所反映的经验进行同构,让“弯曲”这种人生哲学逐步移植在学生心间。
  一、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弯曲”“反弹”的本领是雪松冲破恶劣环境,顽强生存下来的根本原因。感悟雪松能屈能伸,以屈求伸的生存智慧。
  (二)联系具体的语境,理解“反弹”、“弯曲”等新词的意思。
  (三)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初步领会在困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四)拓展课外阅读,进一步懂得从简单的自然现象中获取生存的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
  文章中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知谜底
  (1)自然之美,需要我们用心欣赏、感受。今天,我们一起到加拿大去感受、去领悟——《山谷中的谜底》(揭题,齐读。)
  (2)课前自读存疑: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是什么?谜底的揭开有什么意义?
  (3)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呢?
  (5)出示相关文字,理解谜底。(ppt)
  (6)小结过渡。是啊,正因为山谷中有着特殊的风向,使得东西坡雪势大小不一,再加上雪松独特的本领,所以形成了这样一道奇异的景观。那么,雪松到底有着什么独特的本领呢?
  (二)读悟课文,感知“弯曲”
  (1)感知内容。
  1.请大家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找出描写雪松本领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板书:雪松)
  2.学生交流。雪松的本领究竟是什么呢?来,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
  第一,投影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第二,雪松的本领是什么?你能从中找到两个词来概括一下吗?
  第三,看来大家很会读书,会读书的孩子还会提问题,读到雪松的“弯曲”,雪松的“反弹”,你有什么想问的?交流:雪松怎样弯曲?为什么要弯曲?弯曲是为了什么?
  (2)感悟形象。
  1.是啊,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雪松?答案就藏在语言中,请大家再次默读有关语句,在特别有感受的地方圈圈画画,写写体会。①感悟:强者(顽强)②感悟:智者③感悟:胜者:
  2.然而,这样的“弯曲”是一次吗?这样的“反弹”是一回吗?投影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引读。
  A、听,寒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这时只有雪松……
  B、看,寒风更猛烈了,肆虐的雪花压断了柘、柏、女贞等杂树,只有雪松……
  3.小结:这是充满智慧的弯曲,这是充满力量的反弹,这就是雪松独特的本领,这本领让它在恶劣的环境下得以生存,这本领让人情不自禁地赞叹与佩服。来,再次读出我们的敬佩。
  【学生以“读”为主。从一开始的默读读到想象着读,到带着问题去读,再到后面的对比读,读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扎扎实实在语言文字里走个来回,让文字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让学生自我体验感悟雪松的形象。】
  (三)联系生活,感悟“弯曲”
  1.看来大家已经真正读懂了雪松充满智慧的弯曲,体会到了雪松那富有弹性的美丽。面对此情此景,旅行者有了什么感悟呢?
  2.出示旅行者的话。能不能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呢?(学生自由交流)
  3.同学们,这句话其实告诉了我们面对压力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
  4.同学们,雪松的弯曲是向困难低头吗?是毁灭吗?雪松的“弯曲”为的是东山再起,是为了下一次的“反弹” 积蓄力量。它的这种独特的生存本领让你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话呢?
  (四)拓展阅读,感悟人生
  1.其实,大自然更像是一位无声的老师,伟大的智者,启迪着我们的智慧。请同学们取出老师下发的资料读一读,试着完成要求。(冰雪的启示刘庸)
  2.要点:(1)填词语 (2)说主要内容 (3)补充文章的结尾
  3. 交流。
  4.总结全文。今天,我们揭开了山谷中的谜底,感受到了雪松独特的本领,更揭开了我们人生的一个谜底,那就是怎样面对压力,怎样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其实,生活的智慧很多很多,愿我们多用自己敏锐的双眼、智慧的大脑去感受、去领悟!
  【如何帮助学生尽可能多而有效地阅读呢?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是很好的一处阵地。在课堂上,有老师的指导、点拨,有同学的交流、碰撞,更加能促使学生的思维有方向性,有策略,思维也更能得到训练与发展。我们合理、适当地拓展一些课外阅读,指导学生从字词运用,内容概括,主旨揣摩方面来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套用朱光潜的观点,阅读经验多的人在阅读文本时可能就会多一层的有“距离”的审视,而与阅读经验少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能也就只会“一味客观地看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促使学生的阅读信息加大,阅读质量得到保障。】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以“雪松的启示”为话题,写下学习本课的感受,和自己的伙伴交流交流。
  板书:(见ppt)
  (编辑:刘婷婷)
其他文献
【摘要】小说带有浓厚的生命体验,语言诚挚,象征意蕴丰厚,讲述的是一个有关遭遇人生困境、寻求精神救赎的故事。本文从小说的主体意象——药方、行走、琴弦这三个角度,研读分析,解读作者对于人生目标、追求过程以及自我超越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目标;追求;超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莽莽苍苍的群山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故事由此开始。  这是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  这
【摘要】本文想探究“兴趣”的外延与内涵,以及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诸多方面的“兴趣”。这不仅是关系到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益问题,更是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时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问题。  【关键词】激发;力炼;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兴趣”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对小学生的成长显现其应有的重要性。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果科学把握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更能让
【摘要】为了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走出教研的盲区,本文提出了“一二三”研究设想。  【关键词】教研活动;研究设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缘起,新的课改理念、教学方法纷纷涌现,“校本教研”这一字眼,也逐渐走进了教师的教学生涯中,被视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追随着这一课改洪流,我校也开展了“同课异教”“课例研讨
【摘要】语文来源于生活,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同时将语文的诗意带到生活中去提升学生生活的品位,本文具体论述了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在书籍报纸中学习语文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通过看书,可以
【摘要】写作是语文素养及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中要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厚实的文化基础上创造性地抒写自我,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关键在于教师持久性、策略性地加以关注与引导,通过观察引导、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策略训练,积极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及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努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断引导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促使学生走向“乐写作文”的心界,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引向
【摘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知审美对象,激发审美情感,培养审美观念,参与审美鉴赏,引发审美创造,适时对学生实施美育。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引导学生追求美,熏陶和感染学生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创造美,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无关的。”确切地说语文课是与美育关系
【摘要】新任教师要尽快溶入新环境,适应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变换视角、正视差异现实,以宽容之心尊重学生,精心设计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质,追求有差异的发展。  【关键词】宽容;接受差异;关注差异;星光档案;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是一名刚入编不久的小学语文教师,师范毕业后,凭着对工作的一腔热情,对孩子的宽容与耐心,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学期中途分
【摘要】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加以阅读教学。将一组文章按一定要求放在一起,通过教师精选的文本分析探究;群文阅读还可以不同的议题为组,一起品读文本,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起来,读中练,练中求发展,就能有效推动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通过比手法、比语言、比表达,学生轻易就能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真
【摘要】一篇《滕王阁序》,为初唐天仙才子王勃赢得了生前身后名。这篇“诗人之赋”极尽藻饰之华美,诗意之优美,音韵之清灵为能事。自佳篇名世,不知感动过多少人。本文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句分析;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王勃生于初唐,天纵英才,恃才傲物,虽年轻而位居“四杰”之首,且为有唐一代诗歌王朝的形成擅开风气之功
【摘要】古诗词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本文从以读为主,自主感悟;质疑讨论,自主理解;想象理解,体悟诗情;自主探究,勤思创新几个方面出发,思考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  【关键词】创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