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当前的课外阅读依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阅读的量难以保证,阅读的质难以检测;缺乏切实可行的指导;课内外阅读未能实现有效的衔接与沟通,从而造成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阅读积累不够。因此,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依托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
1.转变家长的观念。借助家长会,请有关专家给家长们做报告,介绍课外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通过电话、网络视频、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使之转变观念,重视阅读,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
2.转变学生的观念。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可以从课外书中获得精神食粮,学到好词佳句,学到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一个人语文水平的提高,仅凭课内的篇章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适量的课外阅读。阐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学生就不至于课余时间沉迷于电视动画片、网络游戏了。
3.转变教师的观念。近些年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及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给孩子减负,留出时间让他们看书。
二、广开门路,丰富学生的课外读物
要顺利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首先是要创造条件,广开门路,为学生提供可读之书,保证书报的数量和质量。
1.鼓励学生订购书报。现在有部分学生手头上有一定数额的零用钱,要引导学生把钱用在购买书报上。在自愿参与的前提下,学校、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或小组订阅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报。
2.开放学校的图书室。学校图书室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场所和教育资源库,学校应建立和健全图书借阅制度,让藏书发挥应有的作用。
3.号召学生和家长自愿捐书。要号召学生和家长为学校、班级捐赠书报,充实学校图书室,组建班级的图书角,建立书报交流、轮阅制度,实行资源共享,营造读书氛围。
对一些旧书和过时的报纸杂志,师生可以自己动手,选、剪、贴、描、画,自制课外书,变废为宝。
三、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前提条件。
1.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可向学生讲述一些作家、名人通过读书走向成功、成才的故事,激发他们读书看报的欲望。也可请班上或学校里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介绍他们的读书经验,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读书看报能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进而产生强烈的课外阅读机动。
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读书看报的体会,讲述读书看报中所得的趣闻逸事等,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这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将会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3.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经常举办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继续阅读的信心,而且能帮助学生把这种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要设计、组织一次有趣的、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会,如:背诵诗文比赛、读书笔记展示比赛、手抄报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故事大王评选活动等,为学生展示读书成果搭建平台。
四、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扩展知识面。
1.课内指导,教之以法。要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自学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必要的读书方法。
阅读步骤指导。初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形成对课文最直接的、初步的印象。精读——把握课文重难点,理解重点字、词、句。诵读——体会文章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阅读方式指导。主要有问题式阅读、超越式阅读等方式,应根据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阅读技巧的指导。要根据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
写好读书笔记,注意知识的积累。要教学生记录什么和怎么记,比如可以记成语、名言、重点句子、描写生动优美的语段等,并根据内容分类记录,注明出处。
2.课外指导,拓宽引申。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拓宽阅读范围,扩大阅读数量,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1)选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课本中的范文,门类众多的报刊都是学生阅读的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可以结合教材选读,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选读。
(2)精读。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可向学生推荐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重点章节、段落,让学生读通、读懂、达到会读的程度,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明确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有明确目标和任务,规定一定的时间和阅读量,并要求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对阅读材料理解、感悟、诵读、评价,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
一、转变观念,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
1.转变家长的观念。借助家长会,请有关专家给家长们做报告,介绍课外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通过电话、网络视频、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使之转变观念,重视阅读,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
2.转变学生的观念。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可以从课外书中获得精神食粮,学到好词佳句,学到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一个人语文水平的提高,仅凭课内的篇章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适量的课外阅读。阐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学生就不至于课余时间沉迷于电视动画片、网络游戏了。
3.转变教师的观念。近些年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及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给孩子减负,留出时间让他们看书。
二、广开门路,丰富学生的课外读物
要顺利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首先是要创造条件,广开门路,为学生提供可读之书,保证书报的数量和质量。
1.鼓励学生订购书报。现在有部分学生手头上有一定数额的零用钱,要引导学生把钱用在购买书报上。在自愿参与的前提下,学校、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或小组订阅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报。
2.开放学校的图书室。学校图书室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场所和教育资源库,学校应建立和健全图书借阅制度,让藏书发挥应有的作用。
3.号召学生和家长自愿捐书。要号召学生和家长为学校、班级捐赠书报,充实学校图书室,组建班级的图书角,建立书报交流、轮阅制度,实行资源共享,营造读书氛围。
对一些旧书和过时的报纸杂志,师生可以自己动手,选、剪、贴、描、画,自制课外书,变废为宝。
三、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前提条件。
1.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可向学生讲述一些作家、名人通过读书走向成功、成才的故事,激发他们读书看报的欲望。也可请班上或学校里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介绍他们的读书经验,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读书看报能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进而产生强烈的课外阅读机动。
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读书看报的体会,讲述读书看报中所得的趣闻逸事等,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这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将会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3.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经常举办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继续阅读的信心,而且能帮助学生把这种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要设计、组织一次有趣的、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会,如:背诵诗文比赛、读书笔记展示比赛、手抄报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故事大王评选活动等,为学生展示读书成果搭建平台。
四、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扩展知识面。
1.课内指导,教之以法。要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自学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必要的读书方法。
阅读步骤指导。初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形成对课文最直接的、初步的印象。精读——把握课文重难点,理解重点字、词、句。诵读——体会文章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阅读方式指导。主要有问题式阅读、超越式阅读等方式,应根据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阅读技巧的指导。要根据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
写好读书笔记,注意知识的积累。要教学生记录什么和怎么记,比如可以记成语、名言、重点句子、描写生动优美的语段等,并根据内容分类记录,注明出处。
2.课外指导,拓宽引申。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拓宽阅读范围,扩大阅读数量,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1)选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课本中的范文,门类众多的报刊都是学生阅读的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可以结合教材选读,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选读。
(2)精读。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可向学生推荐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重点章节、段落,让学生读通、读懂、达到会读的程度,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明确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有明确目标和任务,规定一定的时间和阅读量,并要求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对阅读材料理解、感悟、诵读、评价,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