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的影响因素与实施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i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它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完善学生人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着明确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些要求如何落实?有哪些影响因素?可采取哪些策略?下面是我对这些问题的想法。
  一、影响课外阅读的因素
  1.学校方面。有些领导认为,课外阅读是软任务,不是硬杠杠,不好在试卷上测试,不好用分数衡量,教学中花了大量时间而收效甚微。在这种以考定学、以升学为导向的氛围下,他们的短视行为,导致课外阅读越来越被边缘化。
  2.教师方面。今天的教师是否博览群书,是否视读书为生活,答案是否定的。特别是语文教师的阅读行为起到示范作用了吗?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教师阅读还不是发自内心的需要,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有几人?教师未能不断地阅读形成丰厚的学养,如何指导学生的阅读?今日教师的读书状况实在让人无法乐观,一部分语文教师急功近利,认为抓课外阅读耗时不出成绩,因而指导课外阅读不精心备课,课上有应付之嫌,课后检查落实不到位。
  3.学校图书室(馆)方面。学校图书室有其名无其实,常常是“铁将军把门”,沦为应付上级验收检查的硬件,只是装点门面,不是学生学习的必需。如要搞学校管理问卷调查,学生提的意见最多的是“图书室不能正常开放”“书少且旧”。
  农村孩子的教育阵地只能被非法的网吧游戏厅占领,哪还有什么课外阅读?
  二、实施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1.校长力推,营造氛围。有这样一则故事:1998年11月9日,美国犹他州叶土尔市的一位小学校长——42岁的路克先生,在雪地里爬行1.6公里,历时3小时去上班,受到过路人和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学期初,为了激励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路克校长向全校公开打赌:如果你们在11月9日前读完15万页的书,我就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在校长的“刺激”下,全校掀起了读书的热潮,连校办幼儿园的孩子也参加了这一活动。终于在11月9日前,他们读完了15万页书。这时,有的学生打电话给校长:“校长先生,你说话算不算数啊?还爬不爬啊?”也有人劝路克校长:“你已经达到激励学生读书的目的,不要爬了。”可路克校长坚定地说:“一诺千金,我一定要爬着上班!”早晨7点,路克校长四肢着地爬行上班,为了安全和不影响交通,他不在公路上爬,而在路边的雪地上爬,过路汽车知道后,都向他鸣笛致敬,还有的学生索性也和校长一起爬,经过三小时的爬行,路克校长磨破五副手套,护膝也磨破了,但他终于爬到了学校。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自己心爱的校长,当路克校长从地上站起来时,孩子们蜂拥而上,抢着拥抱他,亲吻他……
  读后,我深受感动:这位校长为了激励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宁肯付出爬行去上班的代价。他的做法值得校长们学习借鉴,并不是要求校长们也去打赌爬着上班,而是要学习他的“一诺千金”,大力推进,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校长们应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重视课外阅读。
  2.教师重视,指导得法。伏尔泰曾说:“大部分人不会读书。对学生来讲更是如此,对他们的读书指导与读书本身一样重要。”语文教师有效的阅读指导是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保证,是使学生课外阅读形成习惯并不断提高层次的一个重要条件。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着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名著欣赏。
  只有语文教师热爱阅读,视读书为立身之本,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心灵对话的话题,才能充实课堂,并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之间要努力形成“共生”效应。
  3.活动引领,激发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搭建平台,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1)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比赛活动。针对初中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语文教师在学期初给学生开列书目,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分阶段阅读。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赛,比赛优胜者由学校发给荣誉证书,并对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2)进行课外阅读笔记检查批阅与展览。课外阅读的开展,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要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开始的时候,必须采取强化手段,以克服惰性。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变成自觉行为。要求学生每星期一上交读书笔记,教师检查批阅,班级内展览,并做出讲评,奖优罚劣。通过这种形式,既起到了检查督促的作用,又起到了交流学习和效果评估的作用。
  (3)每周开设一次课外阅读推荐与交流课。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并加以指导,与学生探讨交流;学生阅读后,可以发表意见,可以相互交流读书的体会,可以举行读书报告会。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通过交流获得了别人的体会,得到了启发,加深了理解。
  (4)评选学校“课外阅读之星”。每学期以学生的读书笔记的质量、读书征文比赛成绩和读书报告会水平为评分标准,实行量化评分,评选“课外阅读之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课外阅读的开展仅仅是一个开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探究。
其他文献
中药在我国历史悠久,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疗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验证,然而如何开展深入的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是中药现代代面临着的难题。本文以阿胶及肺宁颗粒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研究:采用柱前衍生-HPLC-UV法建立了阿胶中13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这13种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羟脯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结果表明各氨基酸
学生语文素养可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得,因此,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不仅是语文科本身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文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  一、实施原则  (一)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
“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一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指出: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这给语文教学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那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接收的气管切开患者50例下呼吸道感染状况全面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 要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艺术,作者提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教育思想求“美”,教学方法求“活”,阅读训练求“实”,教师讲解求“精”,课堂效果求“显”。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质量 有效方法  “语文课,要教知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要练能力:听、说、读、写、思。有的教师,教知识则眼中有知识,练能力则眼中有能力,只见其一,不见其余。有的教师却怀着‘人’的大目标,把知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 要: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成了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处于“半盲点”状态。作者认为口语交际中“情动”才会“词发”,借助多种形式形成“交际场”才能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我国古代就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之说,又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之论,充分表明了口语交际的作用和价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建平等和谐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
摘 要: 语文阅读课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教学要组织引导学生完全投入到阅读当中,着力于文本的阅读。本文从探究的定义出发,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分析探究性阅读的主要特征,探究了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探究性 方法 策略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所谓语文探究式教学,实质上就是把探究引入语文课堂,使学生通过质疑、求证、交流、体验,努力寻求对文本的理解和对自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