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见的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精读、诵读、略读、浏览等,其中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朗读训练应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朗读,像一位出色的导游,把朗读者引入神奇美妙的境界,朗读取得的效果,有时靠分析是永远得不到的。一堂“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阅读课,绝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朗读训练呢?
一、朗读教学要备好
要上好课,应该有“备”无患。教师认真备“朗读”是指导学生读的前提。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教师不能掌握正确的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就不能很好地通过指导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和思维。教师备朗读,是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的过程,是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过程。要让学生感受,教师首先要直接感受。只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时,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恰当的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在备课时,要特别注重备“范读”,应多读几遍课文,真正发挥范读的作用。
二、教师范读要巧设
范读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替代的。教师范读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范读可设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进行:一是讲读课文前的范读,一般是全篇课文的范读。其目的是激起学习新课的欲望,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语调平稳,速度略微缓一些。如果速度过快,学生听起来跟不上进度,会影响范读效果。二是讲读课文时的范读,一般是部分内容的范读,可以是一个段落,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一定的朗读技能,要注重指导,讲究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三是讲读课文后的范读。可以是全课或片段的范读。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总结全文,欣赏课文精彩之处,要求能以声传情,充分发挥教材的感染力。教师范读时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学生可以静静地聆听,边听边看课本,可以轻声伴读,也可以逐句跟读。有时可以让学生代替教师范读,但时机與次数要把握好,不能过多。
三、朗读感悟要强化
朗读感悟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及其描述的事物、事理有所了解和体验,从而达到领悟、理解的目的。语文实验教材所选入的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富于人情味的好文章,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强烈共鸣,形成“心理相融”,这样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时,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体悟情感、体验生活。如教《荷叶圆圆》这一课,教师让学生表演读小水珠的“躺”、小蜻蜓的“立”、小青蛙的“蹲”,并让学生读后谈谈躺、立、蹲在荷叶上的心情和感受。学生像进入了童话世界,理解得以深化,朗读也就自然到位。
四、朗读技巧要掌握
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准确、清晰且声情并茂,使听者感到“声声入耳,心心相应”,使读者感到“耳濡目染,心领神会”,除了要学生的情感参与,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才能恰到好处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朗读的效果。朱自清先生在《了解与欣赏》中说:“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是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不过在吟诵时,要能分辨语气的轻重,要使声调有缓急,合于原文意、发展的节奏。”朱自清先生的独到见解不无道理。的确,正确把握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语速的快慢等是朗读必须掌握的技巧。同样一句话,由于重音、停顿等不同,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就有显著的不同。所以,通过朗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中品味文字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获得广泛的美感体验,这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
五、朗读形式要多样
为能正确指导朗读,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分角色读、赛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只要教师能够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指导,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其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六、朗读评价要增强
对于朗读评价,《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每一位朗读者的情况,正视差异。学生朗读完了,不能光用“好”与“不好”,“有感情”与“没有感情”来简单评价。评价用语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条。如“听了你的朗读,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的朗读赛过播音员了。”“你读得真好,如果读得再重些就更棒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另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朗读水平。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朗读还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至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一、朗读教学要备好
要上好课,应该有“备”无患。教师认真备“朗读”是指导学生读的前提。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教师不能掌握正确的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就不能很好地通过指导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和思维。教师备朗读,是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的过程,是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过程。要让学生感受,教师首先要直接感受。只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时,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恰当的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在备课时,要特别注重备“范读”,应多读几遍课文,真正发挥范读的作用。
二、教师范读要巧设
范读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替代的。教师范读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范读可设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进行:一是讲读课文前的范读,一般是全篇课文的范读。其目的是激起学习新课的欲望,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语调平稳,速度略微缓一些。如果速度过快,学生听起来跟不上进度,会影响范读效果。二是讲读课文时的范读,一般是部分内容的范读,可以是一个段落,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一定的朗读技能,要注重指导,讲究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三是讲读课文后的范读。可以是全课或片段的范读。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总结全文,欣赏课文精彩之处,要求能以声传情,充分发挥教材的感染力。教师范读时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学生可以静静地聆听,边听边看课本,可以轻声伴读,也可以逐句跟读。有时可以让学生代替教师范读,但时机與次数要把握好,不能过多。
三、朗读感悟要强化
朗读感悟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及其描述的事物、事理有所了解和体验,从而达到领悟、理解的目的。语文实验教材所选入的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富于人情味的好文章,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强烈共鸣,形成“心理相融”,这样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时,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体悟情感、体验生活。如教《荷叶圆圆》这一课,教师让学生表演读小水珠的“躺”、小蜻蜓的“立”、小青蛙的“蹲”,并让学生读后谈谈躺、立、蹲在荷叶上的心情和感受。学生像进入了童话世界,理解得以深化,朗读也就自然到位。
四、朗读技巧要掌握
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准确、清晰且声情并茂,使听者感到“声声入耳,心心相应”,使读者感到“耳濡目染,心领神会”,除了要学生的情感参与,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才能恰到好处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朗读的效果。朱自清先生在《了解与欣赏》中说:“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是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不过在吟诵时,要能分辨语气的轻重,要使声调有缓急,合于原文意、发展的节奏。”朱自清先生的独到见解不无道理。的确,正确把握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语速的快慢等是朗读必须掌握的技巧。同样一句话,由于重音、停顿等不同,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就有显著的不同。所以,通过朗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中品味文字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获得广泛的美感体验,这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
五、朗读形式要多样
为能正确指导朗读,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分角色读、赛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只要教师能够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指导,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其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六、朗读评价要增强
对于朗读评价,《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每一位朗读者的情况,正视差异。学生朗读完了,不能光用“好”与“不好”,“有感情”与“没有感情”来简单评价。评价用语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条。如“听了你的朗读,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的朗读赛过播音员了。”“你读得真好,如果读得再重些就更棒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另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朗读水平。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朗读还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至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