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写结合的实践中生成语言智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gang8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恐龙》是一篇说明文。教师在教学中,挖掘了文本中的语言学习素材,让学生提取语言经验,内化语言积累,让读写美丽相约,在实践中生成语言智慧,为学生打开了获取语言智慧的密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语言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1-0074-01
  【课堂重现】:
  一、课前活动,形成认知冲突
  师:大家带来了许多恐龙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生:我介绍角鼻龙……(学生照本宣科,读了一段资料)
  师:他刚才介绍的是角鼻龙,同学们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真的明白吗?(开始有学生摇头)
  师:同学们都对恐龙挺感兴趣的,可要想把你喜欢的那种恐龙介绍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课文是怎么介绍的。
  二、学习课文,了解恐龙特点
  师:(出示雷龙的图片)我们先来看这只恐龙,谁认出它来了?
  生1:这只恐龙是雷龙。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生2:雷龙是个庞然大物,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
  生3:它比六头大象还要重,是把雷龙和大象作比较。
  生4:大象在我们的印象中已经是非常重了,可是和雷龙比的话,大象就是个小不点。
  生5:“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也可以看出它是“庞然大物”。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雷龙走路的声音。
  生6:真的像打雷。
  师:作者把雷龙的脚步声比作雷鸣,这种像比喻句一样的说明方法叫作打比方。
  师:作者介绍雷龙,抓住“庞然大物”这个特点,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出示表格)请大家按照学习雷龙的方法,结合表格,自学其他几种恐龙。
  三、练习表达,运用说明方法
  师:今天上课前,有位同学为大家读了一段关于角鼻龙的资料,刚才大家都没听懂,现在再一次请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角鼻龙,好不好?
  生:我来为大家介绍角鼻龙。角鼻龙身长6.5米,脑袋和嘴巴很大,牙齿像一把短刃。鼻子前端有一个尖角,眼睛上有一对小角,令人望而生畏……
  师:现在大家听明白没有?
  生:明白了。这次,他是抓住了角鼻龙的特点来说的,还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师:同学们都能生动形象地介绍一种恐龙,如果四人小组合作,用上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总分段式,我们可以介绍好几种恐龙呢!
  四、向外拓展,打开兴趣之窗(略)
  【点评】
  《恐龙》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我挖掘文本中的語言学习素材,让学生提取语言经验,内化语言积累,在实践中生成语言智慧。本课教学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强调学习兴趣的激发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我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视频。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奔跑、嬉戏、漫游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在教学的主体部分,我通过比较、判断、纠错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群体参与。下课前,我又给学生提供了关于恐龙信息的网址、图书、电影,并布置了后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有利于学生持续保持探究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恐龙的形态、生活习性等,我制作的课件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在研读课文、了解恐龙的教学中,我没有机械地一种一种地介绍恐龙,而是先重点教雷龙,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其余种类的恐龙以表格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学,并让孩子们在逐词逐句的朗读中理解课文中多处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这样,学生既读懂了课文,也掌握了说明方法,一举两得。
  三、在实践中生成语言智慧
  在教学开始时,我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一种恐龙,但学生只会照本宣科,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引导学生:书上是怎么介绍恐龙的,我们也可以像书上一样进行介绍。整体教学中,我始终抓住“特点”和“方法”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作用。在小练笔交流环节,我让课前照本宣科的学生重新介绍角鼻龙,这一设计与课开始时遥相呼应。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留下了语言,就留下了智慧。”语文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获得语言经验,获得语言积累。只有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经历语言实践,语言智慧才能水到渠成。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简正德老师的要素作文教学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前年1月,他在广州天河区以开设作文实验班的形式继续开展要素作文教学研究活动,把要素作文教学过程展示给了广州广大学生家长及教学同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要素作文;作文潜能;作文教改;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92-01  简正德老师被聘请为广东省中小
[摘 要]板块式教学,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将一篇课文或者一个课时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板块结构进行教学,这些板块彼此独立,彼此联系。教师可以这样推进板块教学:智慧取舍,让板块主线鲜明;点面结合,让板块层次分明;动静协调,让板块张弛有度;量序合理,让板块顺应认知,从而提升古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点面结合 动静协调 量序合理 板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对于写作指导来说,重在方法指导。当前不少学生不会写作文,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不会指导有关。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五》一课习作指导为例,浅析通过巧妙指导,生成学生习作精彩的方法。具体策略如下:借助故事情境,挖掘情感素材;还原故事细节,渗透表达技巧;鼓励故事创作,巧妙点拨巩固。  [关键词]情感素材;表达技巧;点拨巩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汉字是有生命的,是有灵性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这一个个有灵性的汉字动起来,让这一个个汉字引领学生遨游语文天地,让学生自如地运用汉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更好地与人沟通。要领略汉字的灵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书写中感知,在朗读中体会,在表达中领悟。  [关键词]汉字 灵性 书写 朗读 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
[摘 要]“LCC”新读写素养课程改革是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是一次有益的教学创新尝试。它包括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两个方面。拓展型课程通过学科融合课堂、社会研学课堂两种类型,采用跨学科整合、牧式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生活中学习、运用知识,以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LCC”新读写素养;拓展课程;学科融合;牧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
[摘 要]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开展微共体合作学习能促进小组内成员的互相学习、交往和表达。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识字写字、探究文本和表达交流中合作,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技巧,形成合作的意识和精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微共体;低段;识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
[摘 要]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中,写话训练是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很多老师对此束手无策。说、做和写是不能分开的,通过多样化的口语交际训练,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可以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使学生产生写话兴趣,提升写话能力。  [关键词]写话训练 口语交际 小学低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安排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三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观察小动物、描写小动物。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整体把握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  一、从养护入手,培养观察习惯  学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学生们了解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痴迷昆虫的故事。我便引导学生利用星期天去捕捉一些小昆虫,或者购买一只小动物,进行饲养。不几天,班级里就有很多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特别指出: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字体成形的时候,引导学生注重字体间架结构的书写是重中之重。在低段,以字喻人,让汉字充满生命,学生容易在教师的趣味讲解中找出字体间架结构中的重要骨架,进而提升学生的字感,提高写字效率。  [关键词]以字喻人;趣味;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基于文本视野融合角度思考,理解是建构教师视野的折射域,是圈定编者视野的指向域,是生成学生视野的融合域。理解,使师生、文本和教材编者的视野在融合中形成新的意义。这一新的意义又扩大师生的视野,带给师生精神世界的扩大和人生经验的增长。  [关键词]阅读教学 视野融合 文本解读 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