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产教融合下“物流管理1+X”书证融通信息化资源建设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职教二十条”中提出的“1+X证书”试点工作不断推进着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同样也对我们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传统授课模式已不能满足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促进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信息化资源建设应加快脚步。从“物流管理1+X”书证融通信息化资源建设背景,当前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问题和困难,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途径的研究进行阐述。
  [关键词]  信息化资源建设;物流管理1+X;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7-0030-02
   一、“物流管理1+X”书证融通信息化资源建设研究背景
   (一)“1+X证书”试点项目建设背景
   1.物流人才紧缺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最前端的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成品销售、售后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物流的支撑,因此凸显出社会对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的紧缺,物流人才已成为我国12类紧缺型人才之一。
   2.“1+X证书”制度推行
   2019年开始,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相继印发了《关于做好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等文件,启动试点工作,包括物流管理在内的5个职业技能領域参与首批试点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国家给予高度重视,教育部对院校内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工作负责监督管理,并建立中央财政奖补机制。
   3.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此次试点改革由传统的职业资格许可或行业认证向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转变,以往单纯依靠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是难以完成此次的职业教育的变革,此时行业、企业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共同探索改革方法,产教融合,实现互融互补,打造的“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一线岗位实习的老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要求融入教学培训活动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接校企合作、促进教学融合,建立健全对接产业发展中高端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优化专业结构。
   (二)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背景
   2012年“互联网+ ”概念首次提出就备受关注,以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实现互联网同各行各业的有机结合,并以互联网为枢纽在旧领域上创造出新发展、新生态。对于互联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而言高素质人才供给不可或缺,而职业教育对于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完善制度环境,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由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现代技术的出现,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此时如何使职业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二、“物流管理1+X”书证融通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及问题
   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有序地选取和组织,以形成适合学习者学习的信息化资源。经过长期的积累,目前大部分具备物流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都已积累了一定的物流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同时也使得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与企业实践脱轨
   面对信息技术发展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学校对企业技术缺乏高度敏感,无法及时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也就导致教学资源和企业实践两者之间无法连贯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加强深度产教融合,加强对职业院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分析,加快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创新优化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在新时代下,职业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给各职业院校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提出新的要求。
   (二)教学资源缺乏集中管理与共享
   现阶段,职业院校在设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过程当中,大多是按照物流行为的构成内容来进行设置的[1]。从物流行为的构成内容划分,出现有很多相似的课程内容,从而导致课程教学资源的收集并制作过程出现资源重复的现象。而物流专业和其他专业之间可共享的资源,但是由于跨专业的问题,使教学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造成浪费及重复。而平台的分散也导致学生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去搜寻所需资料。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平台更新维护不及时使用户无法获得良好的体验等问题降低了学生的使用兴趣。多方原因导致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无法发挥其最好效益。
   (三)信息化资源形式有待改进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要求较强的实操能力,职业院校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对文字较为排斥,而现如今资源库在资源形式上,仍以传统的文本、长视频为主,形式上缺乏创新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主动性降低。
   (四)重视力度和资金支持不够    在地方经济和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职业教育信息化区域不平衡现象还需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对软件的建设缺少足够重视和资金支持,主要还限于硬件设备建设阶段。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物流管理的认知也相对较低、信息化设备不足,从而限制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进展,并制约其应用。
   三、“物流管理1+X”书证融通信息化资源建设指导思想
   (一)注重学情分析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资源建设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职校生普遍好动,喜欢技能类课程,理论理解能力较差,学习兴趣低,自学能力差。因此在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资源建设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实际学情,深入产教融合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调整教学思路及相关课程设置,以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建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诉求,进而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彻底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模式[2]。
   (二)进行混合式教学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课中答疑、突出重难点,学生课后线上巩固练习,以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了学习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循序渐进完成学习任务以及能力提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并推进虚拟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及。如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实操部分通过一些在线仿真软件帮助学生进行模拟实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同时也能缓解因为设备场地限制学生练习次数的问题。
   四、“物流管理1+X”书证融通信息化资源建设途径
   (一)深度产教融合引导教学
   良好的师资是信息化资源建设的保障,学校通过 “走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方式,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提升老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深度产教融合,也能帮助学校及时掌握物流行业发展的最新诉求,以及新的技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避免资源陈旧,导致可利用性低。
   (二)书证融通引导课程重构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X”证书应对接职业标准,根据职业技能标准,物流管理“1+X 证书”课程体系构建将以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研制为突破口,依托物流行业协会平台,以岗位任务分析为基础,建立从初级、中级、高级、注册级、专家级的国内物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在“物流管理1+X”证书支撑及市场需求引导下,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重构,明确定位“为谁培养人”,界定“培养什么人”,落实“怎样培养人”[4]。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使其更具实用性,更贴近物流产业岗位需求,为培养职业院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做好保障工作。
   (三)实现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共享性
   一直以来由于学校的不同、专业的不同、人才层次要求的不同等限制,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都存在共享问题。做好资源共享工作,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与其相关的专业团队、政府部门及企业等做到资源共享,落实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使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更明显突出[5]。
   (四)建设学习平台
   在“物流管理1+X”书证融通的引领下,深度产教融合,对接职业标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知识点以及重难点分析。目前主流的学习平台,如Moodle、超星平台,通过对学习平台建设,引导学生学习,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平台信息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完善课程体系。
   五、结语
   面对当前社会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少毕业生出现入职发展后劲不足、适岗能力差等问题,职业院校可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推进“物流管理“1+X”书证融通,引入物流行业企业标准来引导物流专业信息化资源建设并以此帮助学生适应物流岗位需求。建设过程应贴近中职生学习习惯,根据物流行业变化实时更新新技能、新标准,充分考虑共享问题。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与强大助力[6]。信息化资源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职业院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资源建设,不是单纯地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更是一种新型的、理想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能够为提高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细萍,伏小良.物流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6).
   [2]高艳铃,李建媛,李研.高职院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9(6).
   [3]李贺军.基于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市场,2017(3):120.
   [4]蒋菲.产教融合视阈下广西高职“1+X证书”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开发研究与实践[J].交流探讨,2020(267):110-112.
   [5]郑贤龙.中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18(26):48-49.
   [6]刘京京,马静仪.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问题与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5):18-23.
其他文献
[摘要]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如果能够与企业之间形成共享实训基地,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同时也是提升服务地区发展战略决策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共建区域共享实训基地,通常情况下是指区域产业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并且全面实现校企一体化、区域联盟的协同共建机制,通过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实现对人才更好的培养,在市场化运作的經营管理机制的背景下,实现校企之间的和谐发展,进而在最大限
[摘要] 随着中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中职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要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等。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参与式教学应运而生。但是由于某些教师对参与式教学了解得不够深刻,导致理论课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也没有得到提高。因此,从不足、优势特点、途径、启示四个方面入手,对中职学前理论课中能否运用
[摘要] 随着国内职业院校逐步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中高职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需求日益迫切,中职学校的学分银行建设也是指日可待。针对此,论述了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内涵与学分银行的基本概念,概括了职业学校学分银行建设的优势作用,并且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职业学校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策略,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推动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摘 要] 目的:通过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方法:分析传统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的弊端,采用校企合作背景下多种方式的培养模式改革。结果:更好地培养实用型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结论: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克服了传统培养模式的缺陷,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摘 要] 国家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化社会的结构体系越来越完善,这离不开制度的改革创新和深入的实践,离不开劳动教育的参与,更离不开培养劳动教育的稳定输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重视劳动教育的基本培养模式,从师资队伍建设到社会组织发展,不仅要深刻认识培养人才的劳动教育理念,还要对课程改革与实践加强重视。把劳动意识建立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人才具有过硬素质、树立爱岗敬业的劳动意识
[摘 要] 在社会进步及时代发展背景下,国家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展英语教学需要重点培养的学生能力。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实现中职英语现代化教学是形势所趋。从当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出发,基于网络背景如何提高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效率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网络背景;中职;英语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摘 要] 中职会计教学要基于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角度,为学生未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有效探索“课岗证赛”四位一体有机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要继续加强实训工作的落实,更要采取四位一体评价方式,将理论考查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开放随堂考试与技能竞赛相结合的新型评价模式,让学生考取更多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积累更多实战经验,确保学生专业能力扎实提升。  [关 键 词] 中职会计;课岗证赛;评价体
[摘 要] 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护理学专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特定环境下,男性群体开始步入护理岗位,并且以其独特的岗位优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男性进行护理工作,表现出较强的判断力、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敏捷的反应力等综合素质。近年来,尽管我国医学院校招收护理专业的男生人数和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现有的护理队伍中,男护士离职率较高的现象日益严重,此情况密切地关联着男护士的职业认同因素。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