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空气》教学案例与感悟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465330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9-01
  
  科学探究:在运用感官,充分感知空气的结构活动中,通过设计实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借助其它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习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科学活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乐于开展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活动。
  科学知识:知道空气在我们的周围,知道空气会占据空间。
  片段再现一:
  经过一番斟酌后,在新课导入时我采用了游戏导入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游戏性质的活动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能紧扣学习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都吹过气球吧?(吹过)把气球放在可乐瓶里吹,(出示图片),吹过吗?想不想吹一吹?谁来吹?我们来进行比赛好吗?
  每大组一名同学,其余注意观察。
  师:你发现了什么?(气球吹不大。)你觉得这跟什么有关?
  生:可能跟空气有关。
  师:为了揭开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的秘密,今天的科学课,我们一起来走入空气的世界,了解空气。(板书课题:了解空气)
  师: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没有颜色,看不见,摸不着。
  生:我们生活离不开它。
  师:那有没有办法让我们可以看到、听到、摸到,皮肤感觉到空气?老师准备了一点材料给你们看有没有办法,信封里吸管,还有袋子,报纸还有大家非常喜欢玩的东西——气球,再有放你们桌上这一盆的水。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
  师:谁来说说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大家可以听、看、摸到空气,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最大的发现?
  生1:我用报纸,扇了扇,感觉有点凉。
  生2:我用塑料袋装了一袋空气在按在摸,感觉有弹性,能变形。
  生3:我用吸管放在水里吹,发现水里有气泡。
  生4:我把气球吹大,用牙签刺,气球爆了。
  师:这么普普通通的空气,同学们竟然有这么多的发现,杜老师真为同学感到骄傲。
  (细节感悟:激趣——设疑——探究,让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紧凑而又自然流畅,使课前的引入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伏笔和铺垫。玩即学习,学习即玩。拓宽了学生对空气的了解,从而玩出了“花样”,玩出了“科学”。对观察结果的描述的方式和内容都没有“规定”,同样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片段再现二:
  师:出示杯子,现在我这个杯子里空间被谁占了?
  生:空气。
  师:刚开始我们用塑料袋装空气,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空气占据了塑料袋里的空间。教室里充满着空气,空气占据了教室里面的空间。空气还占据哪里的空间?
  生:空气占据美术室的空间。
  生:空气占据操场空间。
  生:空气占据我们周围的空间。
  师:出示器材, 把乒乓球放在水面,倒扣杯子后乒乓球会在什么位置,并说说理由。
  师:演示操作
  师:再用一个杯底有洞的杯子试验,球怎么跑到上面来了?你发现了秘密是不是?(拿出杯子展示)
  生:有洞
  师:有洞怎样了?
  生:空气跑出来了。
  师:空气跑出来的时候谁进去了?
  生:水进去了。
  (细节感悟:这个演示实验既说明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也说明了空气是可以流动,知识点的巩固。)
  感悟与反思并行:
  根据这堂课我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情况,我对“有效、和谐”的科学课堂,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一开始我用在可乐瓶吹气球游戏导入,气球吹不,这一环节等,通过创设这一情景,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贴近了学生生活。
  1.拉近学生与空气的距离,使学生对空气产生兴趣;2。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课要研究的内容就在我们周围,就看你是否留心了;3。消除学生误认为科学知识理解起来都很枯燥很难的障碍。
  二、“搭桥”和“铺路”
  科学学习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科学活动的深化必须要将学生的探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善于为学生搭桥铺路!正如一座桥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探究活动连接起来,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凭借对生活中已有认识大胆“猜测”,由“猜”引发了学生不同看法,从而有了后面想亲自验证的欲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促进学生深层次探究奠定了基础。
  三、寻求开放的课堂,提供生成的空间
  在开放的课堂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权,拥有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才能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精彩纷呈,学生智慧和个性得到充分彰显,课堂因此更富生机和灵气。开放的课堂能够唤醒、开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这要求教师要务必信任学生;同时开放的课堂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有较为丰富广博的专业知识,更是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提出了挑战。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上,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促进学生核心素養的提升,让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2-0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建议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没有一个语文老师不在时刻提醒着学生要多读课外书,要看名著。事实是:名著备受冷遇。由于学习紧张,课余时间少,加之名著内容久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6-01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本节课以英语报刊为学习材料,先阅读,熟悉相关语言素材,再分层次引导学生写出一篇作文,或者描述地震与受灾者的心理感受,灾后救授工作或者写倡议信帮助灾民。    二、教学设计思路    1、报刊阅读,首先要做好阅读  本期报纸重点训练寻读scanning,教学生从问题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1-01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传统教材。如何围绕《语文课程标准》,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的落脚点定格在课后“思考·练习”之中的一句话,即课文的末尾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8-01     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Ⅳ。P124-P127)  三维目标:  1.通过让学生探索、猜想、发现并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了解单角与复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4-01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适当的习题训练,我认为在实践“新课标”教学理念中仍然是重要的环节。可是在习题训练时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在训练题型上又要加以改进,如何改进?这就是在习题训练的教学中值得讨论的重要话题。本文试论“在习题训练中注重实践探究”题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一、从培养学生动手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5-01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计算题的学习和理解一直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过这个难关,解决这一难题,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总结归纳一些简单可行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研究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会使学生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于提高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深刻性意义重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7-01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庞继贤教授则认为,所谓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制定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