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把自己看作知识的传播者,把学生当作“被填的鸭子”,装什么,怎么装,主动权在教师而非学生。在高考指挥棒的驱赶下,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教师讲授的方法、技巧,而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语文素养却被淹没在日复一日的机械训练中,以至于许多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没有意思,学不学都一样。形成这样的局面,课堂教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但让学生喜欢语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内容本身有丰富的内涵,或语言优美、或结构严谨、或感情真挚、或情景交融等等,课堂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必须全身心地,研读文章,读出作品的内涵与魅力,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深层次、高品位地欣赏文章。只有这样,才不会成为平庸的教书匠和教参的传声筒,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正是他们喜欢语文课的一种表现。新课标颁布以后,许多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等已耳熟能详,但在实际教学中,却还是应试教育的老套路。我们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接受大量的知识信息,同时把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入课堂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课本剧、辩论会、故事会、小组竞赛等实践活动学习语文,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潜能。笔者听过一堂公开课《故都的秋》,教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里,不但将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文章意境、结构层次等讲述清楚,而且还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秋景图并自己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讨论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清、静、悲凉”的故都情怀。相比传统教学手段,这样的课显然传递的信息量大,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感,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文章的理解也非常透彻。
让学生喜欢语文,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联系生活则生动活泼,脱离生活则死气沉沉”。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内容适当地向学生熟悉的领域拓展,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能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中,这是非常好的方法。如在教学《六国论》时,可以让学生撰写小论文,讨论当今世界弱国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在教学《背影》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谈父母在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研究现代社会中两代人之间的沟通问题;教学《篱笆外边》时,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改写童话故事,深刻理解诗歌蕴含的丰富的哲理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会非常有吸引力。
总之,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动参与者,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就一定会吸引学生喜欢语文课。
(董晓哲,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子弟一校)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内容本身有丰富的内涵,或语言优美、或结构严谨、或感情真挚、或情景交融等等,课堂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必须全身心地,研读文章,读出作品的内涵与魅力,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深层次、高品位地欣赏文章。只有这样,才不会成为平庸的教书匠和教参的传声筒,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正是他们喜欢语文课的一种表现。新课标颁布以后,许多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等已耳熟能详,但在实际教学中,却还是应试教育的老套路。我们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接受大量的知识信息,同时把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入课堂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课本剧、辩论会、故事会、小组竞赛等实践活动学习语文,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潜能。笔者听过一堂公开课《故都的秋》,教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里,不但将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文章意境、结构层次等讲述清楚,而且还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秋景图并自己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讨论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清、静、悲凉”的故都情怀。相比传统教学手段,这样的课显然传递的信息量大,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感,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文章的理解也非常透彻。
让学生喜欢语文,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联系生活则生动活泼,脱离生活则死气沉沉”。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内容适当地向学生熟悉的领域拓展,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能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中,这是非常好的方法。如在教学《六国论》时,可以让学生撰写小论文,讨论当今世界弱国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在教学《背影》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谈父母在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研究现代社会中两代人之间的沟通问题;教学《篱笆外边》时,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改写童话故事,深刻理解诗歌蕴含的丰富的哲理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会非常有吸引力。
总之,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动参与者,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就一定会吸引学生喜欢语文课。
(董晓哲,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子弟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