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私”是继“小资”之后出现的又一流行语。“小私”的出现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及观念的变化,同时也体现了新词衍生的一些规律。本文将系统研究“小私”的语义内容、构词方式及语法功能。
私,是一个构词能力很强的语素,“私+X”类型的合成词已构成一个庞大的词群:
1.“私+X”作名词:私产、私娼、私仇、私党、私法、私房、私愤、私货、私交、私酒、私利、私囊、私念、私情、私事、私室、私心、私刑、私语、私欲、私章。
2.“私+X”作动词:私奔、私卖、私生、私逃、私通、私吞、私蓄、私有、私运。此外,“私人+X”式短语也屡见不鲜:私人法律顾问、私人飞机场、私人教师、私人秘书、私人企业、私人汽车、私人造型师、私人印戳、私人侦探。但“小+私”构成“小私”,用来指称特定的社会人群,或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却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小私”主要有两个含义:
一、指以享受私人专业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人群。(这类人与“小资”、“布波”族相比,他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年轻,向往自由时尚的生活,追求独立的个人空间,文化素养较高,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例如:
1.小私们追求的生活方式是这样的:“吃着私人营养师给安排的膳食;有私人美容师进行皮肤护理;有私人医生照看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据说小私与某些发烧友相似,年龄在30岁左右,他们极其重视健身和美容,有个人隐私,敢于冒险追逐时尚,同时也有较宽裕的经济基础。(《华西都市报》2004年1月29日)
2.小私并不介意蹲在街头吃3元的盒饭,只要盒饭看上去对胃口。但进西餐厅,他们绝不会简单地来一份菜单上的套餐,而是不厌其烦地将菜单从头翻到尾,从汤到主菜到酒到甜品一一钦点。(《四川在线》2004年1月29日)
3.从心理学上分析,“小私”实际上是企图将自己从人群中划分出来,从而拥有自己独立的话语权。(《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2月23日)
二、指以享受私人专业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1.在“小资”一词风行之后,都市人又开始青睐“小私”生活:私佣、私宴、私家侦探、私人顾问、私人秘书……社会学家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不愿再随波逐流,转而追求与众不同的私人空间了。(《燕赵都市报》2004年2月27日)
2.或许你还不太明白什么叫“小私”,不过当你放眼全国,私人教练、私人医生、私人营养师、私人美容顾问、私人金融顾问、私人法律顾问等,这种一对一的私人化服务,已成为生活中逐渐流行的新消费方式。(《四川在线》2004年1月29日)
3.社会学家认为,“小私”现象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重集体而轻个人”“重共性而轻个性”的中国传统观念正受到挑战。(《中国妇女报》2003年6月17日)
“社会生活任何变化,哪怕是最微小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在语言——主要在语汇——中有所反映……”从昨天的“小资”,到今天的“小私”,它们都是中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见证,也是东西方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与“小资”刻意追求生活的情调与品位相比,“小私”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现代人在物质领域,特别是精神领域不断升级的要求。“小私”一词真实地纪录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同时,如果从语言的角度,观察“小私”的产生与发展,我们能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
从构词的角度看,“小私”是一个较典型的派生词。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谈到,“小”作前缀构成名词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小+名:小字 小报 小麦
2.小+动:小说 小吃 小学
3.小+形:小寒 小暑 小便宜
4. 加在姓氏前,指年轻人:小张 小李;加在人名前,指小孩:小华 小强。
那么,小私属于其中哪种构成方式呢?我们知道,在汉民族语言使用习惯当中,人们经常把非姓氏词语当作姓氏词语来使用,用来强调所叙事物与某种性质特征之间的联系。例如:
1.这一笔交易的将来,自然在运命手里:女儿本姓‘碰’,由她去碰了!但可知的,运命决不加惠于她!”(朱自清《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2.“蛇口的青年在一些重要的观点上与演讲者发生争执,比如蛇口姓“社”还是姓“资”的辩论,最后被上纲上线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场大争鸣,这就是著名的“蛇口风波”。(《读者》1999年第1期)
例1把“碰”当作姓氏用,凸显了旧社会女子无力操控自己命运的悲苦。例2姓“资”与姓“社”的对立,反映两种社会发展模式的对立。同样的道理,“私”在此处也是由非姓氏词语当作姓氏词语来使用,“私”正充分体现了“小私”一族享受私人服务,追求个人独立空间的特点。而姓氏前的“小”则含有年轻的意思。很显然,“小私”契合“小+姓氏”的结构槽。与“小李”、“小张”比较,其共同点是都往往指代年轻人;其不同点则在于,小私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一类人、一群人。
从语言发生的内部机制看,“小私”也受到了“小资”类推的影响。类推也称类比。“一种类比形式就是根据一定规则,仿照一种或其他几种模式而打造出来的形式。”类推机制普遍存在于新词的产生发展过程当中:从酒吧衍生出陶吧、迪吧、网吧、纸吧、氧吧;从军嫂衍生出警嫂、空嫂、股嫂;从烟民衍生出股民、彩民、网民,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小资”一词在近两年来十分流行,可谓深入人心。从语源上看,“小资”是“小资产阶级”的缩略语。但同时在形式上,“小资”也契合了“小+姓氏”的结构槽。由于“小资”在言语交际中的深刻影响,当多方面享受私人专业服务的新兴人群出现时,人们自然而然地仿“小资”创造出“小私”一词,普遍存在的类推机制再一次发生了作用。
从语法功能的角度来看,由于出现的时间较短,“小私”的用法比较单纯。一般的情况下,“小私”只用作名词。
(一)做主语、宾语。例如:
1.“小私”闪亮登场。(《中国新闻网》2004年3月16日)
2.昨天你还为进入小资一族而沾沾自喜,也许,今天你不得不承认落伍了。因为现在开始流行“小私”。(《四川在线》2004年1月29日)
(二)能受另一个名词直接修饰。例如:
什么是“粉私”?当然就是粉领小私。(《金陵晚报》2004年4月5日)
(三)直接做定语。例如:
1.“小私”经济呈现上涨走势。(《四川在线》2004年1月29日)
2.……拥有了独特的话语权和身份认证,他们的精神需求有了升级的机会,乃至形成“小私”格调。(《中国新闻网》 2004年3月16日)
(四)加“们”“一族”表复数意义。例如:
1.“小私”们大约在30岁左右,既没老到只有钱的份上,也没年轻到只有年轻的程度,他们身上还残留青春的印迹。(《中国新闻网》 2004年3月16日)
2.值得一提的是,有极少数单身青年,竟同时拥有好几项私人服务,被认为是最纯粹的“小私”一族。(《中国新闻网》2004年3月16日)
在极少的情况下,“小私”也可活用为动词。例如:
1.如果你还在苦苦奋斗欲跻身“小资”之林,这已经有些老土,那些追求品位注重生活质量的白领之间正悄然兴起一句新的问候语:“你,小私了吗?”。(《星辰在线》2003年11月25日)
2.一不留神,我们发现这个社会正在用各类名词串接起不同时期的潮流:从不小心“小资”,到争着去SOHO;在“忽然中产”后,大家开始努力奔着“小私”去。(《新闻周刊》2004年4月1日)
例1“你,小私了吗?”应理解为“你,过上小私生活了吗?”。例2中“小资”、“SOHO”、“小私”均活用作动词,用法一致。
我们由此反观“小资”,“小资”的用法明显丰富很多。小资不仅可以作名词,在很多情况下还可活用为形容词与动词,如:很小资、更小资、比较小资、最小资、非常小资;小资起来、小资着、小资一把、小资一下。那么,随着“小私”更为普遍的使用与接受,在语言类推作用以及语言使用的简约经济原则影响下,我们是不是可以预测,“小私”也将会出现“很小私”、“更小私”、“小私起来”、“小私着”的用法呢?
“新词新义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产生新词新义的方式也很多,有构词、借词、仿造词、旧词复活、作家新语、派生新义、词类转换、词缀新义、潜在词等等。”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私”、“小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词语产生发展过程当中缀化的倾向。近些年来,无论是古已有之的老词缀,还是出现不久的新词缀,都异常活跃。尤其“的、吧、超、高、多、名、网、黑、软、硬、热、度、霸、风、族”等成为了构筑新词的主力军。词缀化具有经济能产的特征,能很快地形成系列词群,以满足由于现代社会新事物剧增而给言语交际带来的现实要求。
新词语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它是昭示人们新思想、新理念的风向标。不少新词语既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伴随新事物、新观念、新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新词新语予以更多的关注。
(吉 晖,武汉大学文学院;曾 丹,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私,是一个构词能力很强的语素,“私+X”类型的合成词已构成一个庞大的词群:
1.“私+X”作名词:私产、私娼、私仇、私党、私法、私房、私愤、私货、私交、私酒、私利、私囊、私念、私情、私事、私室、私心、私刑、私语、私欲、私章。
2.“私+X”作动词:私奔、私卖、私生、私逃、私通、私吞、私蓄、私有、私运。此外,“私人+X”式短语也屡见不鲜:私人法律顾问、私人飞机场、私人教师、私人秘书、私人企业、私人汽车、私人造型师、私人印戳、私人侦探。但“小+私”构成“小私”,用来指称特定的社会人群,或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却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小私”主要有两个含义:
一、指以享受私人专业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人群。(这类人与“小资”、“布波”族相比,他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年轻,向往自由时尚的生活,追求独立的个人空间,文化素养较高,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例如:
1.小私们追求的生活方式是这样的:“吃着私人营养师给安排的膳食;有私人美容师进行皮肤护理;有私人医生照看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据说小私与某些发烧友相似,年龄在30岁左右,他们极其重视健身和美容,有个人隐私,敢于冒险追逐时尚,同时也有较宽裕的经济基础。(《华西都市报》2004年1月29日)
2.小私并不介意蹲在街头吃3元的盒饭,只要盒饭看上去对胃口。但进西餐厅,他们绝不会简单地来一份菜单上的套餐,而是不厌其烦地将菜单从头翻到尾,从汤到主菜到酒到甜品一一钦点。(《四川在线》2004年1月29日)
3.从心理学上分析,“小私”实际上是企图将自己从人群中划分出来,从而拥有自己独立的话语权。(《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2月23日)
二、指以享受私人专业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1.在“小资”一词风行之后,都市人又开始青睐“小私”生活:私佣、私宴、私家侦探、私人顾问、私人秘书……社会学家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不愿再随波逐流,转而追求与众不同的私人空间了。(《燕赵都市报》2004年2月27日)
2.或许你还不太明白什么叫“小私”,不过当你放眼全国,私人教练、私人医生、私人营养师、私人美容顾问、私人金融顾问、私人法律顾问等,这种一对一的私人化服务,已成为生活中逐渐流行的新消费方式。(《四川在线》2004年1月29日)
3.社会学家认为,“小私”现象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重集体而轻个人”“重共性而轻个性”的中国传统观念正受到挑战。(《中国妇女报》2003年6月17日)
“社会生活任何变化,哪怕是最微小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在语言——主要在语汇——中有所反映……”从昨天的“小资”,到今天的“小私”,它们都是中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见证,也是东西方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与“小资”刻意追求生活的情调与品位相比,“小私”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现代人在物质领域,特别是精神领域不断升级的要求。“小私”一词真实地纪录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同时,如果从语言的角度,观察“小私”的产生与发展,我们能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
从构词的角度看,“小私”是一个较典型的派生词。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谈到,“小”作前缀构成名词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小+名:小字 小报 小麦
2.小+动:小说 小吃 小学
3.小+形:小寒 小暑 小便宜
4. 加在姓氏前,指年轻人:小张 小李;加在人名前,指小孩:小华 小强。
那么,小私属于其中哪种构成方式呢?我们知道,在汉民族语言使用习惯当中,人们经常把非姓氏词语当作姓氏词语来使用,用来强调所叙事物与某种性质特征之间的联系。例如:
1.这一笔交易的将来,自然在运命手里:女儿本姓‘碰’,由她去碰了!但可知的,运命决不加惠于她!”(朱自清《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2.“蛇口的青年在一些重要的观点上与演讲者发生争执,比如蛇口姓“社”还是姓“资”的辩论,最后被上纲上线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场大争鸣,这就是著名的“蛇口风波”。(《读者》1999年第1期)
例1把“碰”当作姓氏用,凸显了旧社会女子无力操控自己命运的悲苦。例2姓“资”与姓“社”的对立,反映两种社会发展模式的对立。同样的道理,“私”在此处也是由非姓氏词语当作姓氏词语来使用,“私”正充分体现了“小私”一族享受私人服务,追求个人独立空间的特点。而姓氏前的“小”则含有年轻的意思。很显然,“小私”契合“小+姓氏”的结构槽。与“小李”、“小张”比较,其共同点是都往往指代年轻人;其不同点则在于,小私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一类人、一群人。
从语言发生的内部机制看,“小私”也受到了“小资”类推的影响。类推也称类比。“一种类比形式就是根据一定规则,仿照一种或其他几种模式而打造出来的形式。”类推机制普遍存在于新词的产生发展过程当中:从酒吧衍生出陶吧、迪吧、网吧、纸吧、氧吧;从军嫂衍生出警嫂、空嫂、股嫂;从烟民衍生出股民、彩民、网民,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小资”一词在近两年来十分流行,可谓深入人心。从语源上看,“小资”是“小资产阶级”的缩略语。但同时在形式上,“小资”也契合了“小+姓氏”的结构槽。由于“小资”在言语交际中的深刻影响,当多方面享受私人专业服务的新兴人群出现时,人们自然而然地仿“小资”创造出“小私”一词,普遍存在的类推机制再一次发生了作用。
从语法功能的角度来看,由于出现的时间较短,“小私”的用法比较单纯。一般的情况下,“小私”只用作名词。
(一)做主语、宾语。例如:
1.“小私”闪亮登场。(《中国新闻网》2004年3月16日)
2.昨天你还为进入小资一族而沾沾自喜,也许,今天你不得不承认落伍了。因为现在开始流行“小私”。(《四川在线》2004年1月29日)
(二)能受另一个名词直接修饰。例如:
什么是“粉私”?当然就是粉领小私。(《金陵晚报》2004年4月5日)
(三)直接做定语。例如:
1.“小私”经济呈现上涨走势。(《四川在线》2004年1月29日)
2.……拥有了独特的话语权和身份认证,他们的精神需求有了升级的机会,乃至形成“小私”格调。(《中国新闻网》 2004年3月16日)
(四)加“们”“一族”表复数意义。例如:
1.“小私”们大约在30岁左右,既没老到只有钱的份上,也没年轻到只有年轻的程度,他们身上还残留青春的印迹。(《中国新闻网》 2004年3月16日)
2.值得一提的是,有极少数单身青年,竟同时拥有好几项私人服务,被认为是最纯粹的“小私”一族。(《中国新闻网》2004年3月16日)
在极少的情况下,“小私”也可活用为动词。例如:
1.如果你还在苦苦奋斗欲跻身“小资”之林,这已经有些老土,那些追求品位注重生活质量的白领之间正悄然兴起一句新的问候语:“你,小私了吗?”。(《星辰在线》2003年11月25日)
2.一不留神,我们发现这个社会正在用各类名词串接起不同时期的潮流:从不小心“小资”,到争着去SOHO;在“忽然中产”后,大家开始努力奔着“小私”去。(《新闻周刊》2004年4月1日)
例1“你,小私了吗?”应理解为“你,过上小私生活了吗?”。例2中“小资”、“SOHO”、“小私”均活用作动词,用法一致。
我们由此反观“小资”,“小资”的用法明显丰富很多。小资不仅可以作名词,在很多情况下还可活用为形容词与动词,如:很小资、更小资、比较小资、最小资、非常小资;小资起来、小资着、小资一把、小资一下。那么,随着“小私”更为普遍的使用与接受,在语言类推作用以及语言使用的简约经济原则影响下,我们是不是可以预测,“小私”也将会出现“很小私”、“更小私”、“小私起来”、“小私着”的用法呢?
“新词新义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产生新词新义的方式也很多,有构词、借词、仿造词、旧词复活、作家新语、派生新义、词类转换、词缀新义、潜在词等等。”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私”、“小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词语产生发展过程当中缀化的倾向。近些年来,无论是古已有之的老词缀,还是出现不久的新词缀,都异常活跃。尤其“的、吧、超、高、多、名、网、黑、软、硬、热、度、霸、风、族”等成为了构筑新词的主力军。词缀化具有经济能产的特征,能很快地形成系列词群,以满足由于现代社会新事物剧增而给言语交际带来的现实要求。
新词语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它是昭示人们新思想、新理念的风向标。不少新词语既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伴随新事物、新观念、新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新词新语予以更多的关注。
(吉 晖,武汉大学文学院;曾 丹,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