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引导探索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来提高课堂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改革“单一”的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引导探索与讲练结合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巧设疑问,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三角形中位线”一课时,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接着让学生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已知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那么线段BE、CD是什么线段?”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ABC的两条中线。”
  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用色笔连接DE并提问:“线段DE是不是△ABC的第三条中线?”当然学生回答说不是,“那么,谁能准确地说出DE究竟是一条怎样的线段呢?”学生面面相觑。教师可抓住这个时机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又如在教“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这节课时,我先复习了“HL”定理的内容,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把定理中的“对应相等”改为“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会是什么关系呢?此时,启发学生进行了思考、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会猜想到“相似”,最后我又反问学生:“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一定相似呢?”继而引出了课题。
  像这样通过巧设疑问,层层推进的形式引入新课,不仅揭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思维
  平面几何的学习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让学生从探究中得到理性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一课时)”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用纸片制作的学具:等腰△ABC,AB=AC,然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依次完成以下的实验步骤并进行讨论:
  1. 通过折叠和度量观察比较两底角∠B和∠C的关系怎样?
  2. 找出∠A的角平分线AD,并观察BD与CD的关系怎样?
  3. 过顶点A作BC的垂线是否也是AD?
  4. 作BC边上的中线是否也是AD?
  5. 刚才作出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是在同一直线上吗?
  6. 请同学们自己分析,并将你所得的结论用命题的形式表达出来。
  此时,发动学生积极开展讨论,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并最终让学生猜想并归纳出以下两个命题:
  命题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命题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进行合作交流,体验感悟,去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三、引申拓展,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
  在八年级数学内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有这样的一个题目:“求证:有一条直角边及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这个问题学生不难证明,但教师不能到此为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探索1:能否将斜边上的高线改为斜边上的中线和对应角的角平分线?
  命题1:有一条直角边及斜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真)
  命题2:有一条直角边及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真)
  探索2:能否把直角三角形改为一般三角形?
  命题3: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命题错误,因为三角形的形状不同,高的位置不同。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命题成立?学生自然提出下面三个命题。
  命题4:如果两个锐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条边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5: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条边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6:如果两个钝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条边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分类后,三个命题肯定正确,对命题6教师引导学生画图探究,可以发现下图中△ABC和△ADC符合条件但结论不成立。
  探索3:把命题3的高变为中线或角平分线呢?
  命题7: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真)
  命题8:有两边及这两边夹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真)
  这样通过对比、引申,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产生积极作用,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使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和高效。
其他文献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要给予学生更为自主的学习空间,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生态课堂,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究,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应试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为了提高考试分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满堂灌的方式组织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灌输,制约了学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  1. 情境的预设和话题选择  其一,创设情境不仅只是还原生活,教师在开始活动前要设计好和现实问题相类似的情境,预设交际所需的客观环境,预设学习结果迁移、学生在交际中的表现以及情感体验。其二,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话题感兴趣,需选择和初中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使得话题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特点、认知水平。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践经验选择交际话题,方
一、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1. 掌握方法,树立自信,养成良好习惯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仍然是致力于传授给学生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并督促其掌握。小学语文学科所涵盖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章,学生只要牢牢掌握每一课的字词与段落大意即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又进了一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不再是掌握简单的字词句,更着重培养学生对文章全篇的理解与作者精神世界
该系统是基于893-IDCN智能数据采集网络,针对热电厂设备分散在不同的区域,组成了小型集散监测系统,文中讨论了其硬件组成与软件结构.
系统研究了2-乙基已氧基甲基膦酸工(2-乙基已基)酯(代号PT-28)在硝酸介质中萃取三价镧系元素的行为,讨论了萃取剂浓度的变化、硝酸钠的浓度及温度变化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对PT-28. 萃取HNO_3的机理进行了
一、什么是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之间自愿组成学习研究小组,一起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在学校的号召和组织下,有组织、有目的地组成学习共同体,同一个科目之间的教师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致力于本科目的教学任务。用通俗的话来说,教师学习共同体有点类似于学生之间的学习小组,但又有区别于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只要研究学习上的问题就好了,但是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要让老师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让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感染力。  一、教学语言应生动形象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人文素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不仅会奠定课堂教学的基调,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针对有些教学文本,教师应当采用
巴松这种神奇的双簧管乐器几百年来音乐舞台上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种用枫木制作的锥状内膛双簧振源的低音乐器总长近3米,在将此管折叠后长度也达到1.3米。巴松的音域宽广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教学效率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这些变化还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主体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能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把合作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会心情愉悦、自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