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实朴实见巧思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尽苍生是语文。”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备受争议,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模式、追求有效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纷至沓来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我们语文教师有的无动于衷、有的盲从跟风、有的迷茫困惑,徘徊在教育理念的十字路口,找不到努力前行的方向。
  近日,有幸聆听了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所上的《孔乙己》一课。黄老师平实拙朴的教学风格严谨而不拘泥、生动而不煽情、简约而不简单,教学打着传统的节拍从容走过精彩的45分钟,让我真正领略到了大巧若拙、举重若轻的本色课堂魅力。
  为了便于赏析,容我赘述黄老师本课教学的大致环节与内容——
  师:《孔乙己》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很多,请同学们找找看,对孔乙己的哪一点描写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命运?我们能够尽量把这些描写找全吗?我们能听听你的理解吗?(课堂反馈情况:学生认为对手的描写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命运。学生分组查找描写内容,相互补充。独立思考、相继阐述自己对描写手动作的看法。教师深入学生之间,手握话筒朝着学生,寻找每一个要求回答和可能回答的学生,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及时给予指导、肯定和纠正)
  师:本文最后一次对孔乙己手的描写中用“走”,为什么不用“爬”这个字呢?(说明: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理解字面的深层含义。教师适时板书并图示讲解“爬”和“走”的不同形态)
  师:如果我们也对孔乙己进行一段手的描写,大家看加在哪里比较好?怎样去写呢?(课堂反馈:学生受启发,展示自己的创作,创作者谈自己的写作缘由,学生点评。教师认真倾听,及时点拨评价)
  师:孔乙己最后的命运如何呢?如何理解“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课堂反馈:学生自由讨论,对照文本查找证据。教师引导学生倾听、思考,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从看似矛盾的词语中欣赏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
  师:孔乙己的命运是悲惨的,我们能不能以“孔乙己之死”为题写一个简短片段,来体现一下大家的创作天赋?(课堂反馈:学生纷纷进入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自己的创作。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点评习作,教师下水作文。在师生作品交流中升华小说的创作主题)
  没有声色兼备的多媒体演示,没有气氛热烈的小组讨论,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回答,在这堂原汁原味的语文课上,让我找到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有人把教师上课分为四种类型:浅入深出者装腔作势,浅入浅出者全盘托出,深入深出者缺少方法,深入浅出者功底深厚。黄老师的课平实拙朴却匠心独运,精妙之处在于如下几点——
  一、用心交流,有效沟通,机会交给每一个学生。黄老师的语文课没有讲台,有的只是师生间的零距离接触,他把关切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问题绣球抛向每一个学生,手中的话筒始终朝着学生的方向,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李镇西老师说过:“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但提高语言表达技巧,而且要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治学方法和人生态度。”不经意一句“试试看”的鼓励,看似寻常的“我们”称呼,所体现出来的是执教者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人本理念。
  二、潜心设计,有效训练,体验语文真滋味。黄老师的语文课节奏舒缓,没有急三赶四的“任务式”教学,抓住关键,深度切入,小火慢炖,语文味越发浓郁。有的人认为课堂容量太小,有的人认为没有热烈讨论的氛围,但李希贵老师曾告诫过:“不要经不住课堂上的沉默,因为,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潜心设计课堂的“留白”,并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阅读、分析、理解、写作、朗读、辩论……所有活动中,没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南郭先生”,一人回答问题,全班共同参与,互动对话,合作交流,有效破解了语文教学“一人应答”的困境,增加了课堂宽度,提升了课堂效率。
  三、精心点拨,有效反馈,激发学生众智慧。黄老师的语文课构思精巧。今年,江苏电视台推出的“非诚勿扰”节目火爆一时,看后曾为编导的节目编排拍案叫绝,黄老师的课堂指导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试以指导学生描写孔乙己的手为例:在何处写?选择心仪的对象——最能打动读者心灵的段落;怎样写?展示自己的辉煌——充分发挥想象;写得怎样?交给大众认可的权利——同学评判质疑;为什么这样写?激发互动的心灵交流——陈述创作理由;怎样写得更好?提醒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通过下水作文,促使课堂产生更为精彩的智慧火花。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交汇碰撞,这样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迸发。于永正老师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促使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学生才能拥有创造的机会,获得全面的发展,这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四、静心教学,有效提高,突显传统之精髓。黄老师的语文课拒绝浮躁。他认为,语文课必须要用语文的方法来教学,五光十色的“贵族化”教学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高位式”教学事倍功半,要回归传统,关注常规和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整体效果的有效性。善诱须用心,顿悟方有效,从本课教学实践看,完全体现了他的这一语文教学思想。扎实的功底、平实的语言、丰实的内容、充实的训练、真实的过程,教有效果,学有效率。处处平实处处新,“教”到拙朴见“真金”,这正是黄老师语文课堂教学魅力之真正所在。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无论是钱梦龙老师的善导型教学,还是魏书生老师的民主型教学,无论是于漪老师的情感型教学,还是黄厚江老师的平实型教学,专家们高超的教学艺术与他们深厚的语文素养沉淀是密不可分的,专家们与时俱进的教改理念和创新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①栀子《教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新浪博客。
  ②李镇西《让思想冲破牢笼》,《语文学习》1995年第6期。
  ③赵新华《破解“一人应答”之困,增加课堂宽度》,《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23日基础教育版。
  ④李镇西《还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权利》,《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21~22期。
  ⑤肖成全等编著《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作者单位:盐城市响水县教育局)
其他文献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不但是一部体大精深、无与伦比的历史名著,而且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影响巨大而深远。  《史记》中的名篇《陈涉世家》是司马迁怀着崇敬心情为秦末农民起义英雄精心谱写的一曲赞歌。其中的主旋律是对起义的主要发动者和领导人陈涉的赞颂。通过对陈涉年轻时生活片段和发动起义过程中言语、行动的记叙,塑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敢于反抗暴虐
精神分裂症严重危害人们的日常生活,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精神分裂症的几个征兆。  有不同程度的幻想 在精神分裂症发作期间,幻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这种幻觉是不符合日常生活的。在幻想期,患者会深深陷入自我建构的内心世界,无法与正常人交流,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幻觉也因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异。  时而热情,时而冷漠 患精神分裂症后,患者的情绪变化很大,人们往往无法判断患者此刻是开心还是痛苦,其感情的
“看来,你真的是出道了!”山岸高兴地拍了拍修哉的肩膀说,修哉听了一头雾水。  顺着山岸手指的方向,他看到了墙上贴着的“上月销售业绩表”。还是老习惯,修哉在最底下寻找自己的姓名,但最末尾是别人的名字。他一个个往上找,终于在抬起上颚的位置看到了自己——倒数第五,位置在表格的中间。  “营业本部葛木修哉”。他从未感觉这个姓名是如此地帅气。但是才一会儿他就觉得不对劲——难道上个月其他人的业绩都特别差?  
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的、个人独创的,都位于若干文本的交汇点上,相互间都存在互涉关系。互文对读,就是抓住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将与所阅读文本相关或相类的其他文本汇集起来,以文本的“此言”为轴心,与相关的其他文本的“彼意”相对照,在词句、结构、题旨以及其他方面进行比勘,以期达到互注、互释、互训、互补、互证的目的,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涵,透彻领悟文本意蕴,进一步生成和创新文本意义。  叶圣陶先生早在70多年
《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中极富代表性的名篇,历来对它的主题多有争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范摅《云溪友议》认为是为杜甫、房琯担忧而作。杜甫晚年,与房琯俱在蜀地为剑南节度使严武的部下。严武飞扬跋扈,李白担心两人将遭危险,故作此诗希望他俩早日离蜀。其二,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以及《唐宋诗醇》等认为是为规劝唐玄宗而作。安史乱起,玄宗逃避入蜀。李白认为蜀地凶险,不可久居,故
“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项羽经过钜鹿激战,歼灭秦军主力,威名大振,率四十万诸侯联军浩浩荡荡开往关中。而此时刘邦已捷足先登进入关内,并派兵把守函谷关,俨然以关中王自居。面对着轻松窃取胜利果实的刘邦,项羽焉能甘心?而曹无伤的告密、范增的“望气”进一步激怒了项羽,一场大战如箭在弦。但是故事的发展却出人意料:刘邦接受了项伯的建议至鸿门“道歉”,项羽一反常态,对范增的“杀刘”暗示不予理会,对项伯的公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学习手段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最大可能的充分发展。于是,我们不得不重提关于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以至智慧的话题。  我们并不否认知识的重要性,因为没有知识很难发展什么能力,对能力的高低也无从谈起。而且,当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就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知识来自觉地解决问题,在内心世界里生成
面对高考作文,相当一部分考生一怕审题,二怕无材料。审题困难,是因为解读作文材料的能力有限;而缺乏材料,则是因为缺乏积累和不善激活。实际上,虽然他们阅读少,阅历少,积淀不多,但凭借初高中六年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积淀,完成一篇内容较为丰富的应试文章是不成问题的。没有作文材料,大多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无法激活昔日储存的沉睡的材料。  高考应试作文,少不了这么几个步骤:审题——立意——联想(发散思维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育人”为教学的根本,让其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理想与道德形成的基础,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宽容豁达、坚韧顽强、包容他人、严格自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使人宠辱不惊、受挫不屈、临危不惧,为着理想和信念拼搏抗争,不达目的不止;所以,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内动力源。如果把德育
怎样的语文课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怎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有效的?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成长的?长期以来,这些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和我的课堂。听了《春酒》一课,我认为有效的语文课一定具备以下特点:    一、立足文本、含英咀华,彰显语文魅力。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吕叔湘)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析与体味,让学生在形成良好语感的同时,感知到语言文字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