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学”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把学习的时间、空间、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取得数学教学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让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66
“让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最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得学会让学生学”。陶行知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见,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会学,会主动学习。“让学”,一个“让”字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智慧的、聪明地隐藏在学生“学”的后面,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需要指出的是“让学”中的“让”并不是教师完全放任不管,而是一种“放心让出来,适时钻进去”的智慧引领艺术,是数学教学的“华丽转身”。
一、让时间,放手等待,给予学生思考空间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思考、猜想、探究、验证、计算、证明等,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放慢教学的脚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慢慢苏醒,进而打造出基于学生的课堂。
如在教学应用题“学校组织课外活动,音乐组男生有8人,女生有6人,美术组人数是音乐组的2倍,体育组有8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时,我让学生口述解题办法,并在黑板上板书:84÷(8 6)×2=84÷14×2=6×2=12。板书完毕,立马有学生指出“老师,你写错了”,这时我故意问到“什么地方错了,我完全是按照你们所说的写的”,学生说:“应该先算(8 6)×2,因为美术组是音乐组的2倍,所以要想求出体育组是美术组人数的几倍,就必须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学生很快想到了应该在此处加上中括号的办法。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有意出错,把发现问题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使用中括号的必要性,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教学轻松、活泼、高效。
二、让空间,学大于教,在教学关键处点拨
在“让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不是数学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再在关键处点拨引导,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收获“柳暗花明”的快乐。在“让学”的教学模式里,学大于教,教师要在教与学之间适度把握。
如在教学“负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主要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实例入手(气温的差别、收入、支出等方面)使学生对正负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是,仍有同学对负数的认识没有真正地理解,此时,教师再于关键点对学生进行引领和点拨:在生活中有许多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如果我们把一种量作为正数,那么,与它相反的另一个量表示的就是负数。在教师点拨完毕以后,教师再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举出生活中完全相反的量或者关系的例子吗?在教师的鼓励下,诸如电梯楼层的正反方向、海拔高度的上下方向、数轴的左右两边等具体例子就被学生充分挖掘出来,深化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主要从创设生活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对负数产生关注,当学生对负数的认识了解仍然存在疑惑时,教师再通过自己的巧妙点拨使学生豁然开朗,最后,为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教师又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实例来说明。这样教学,既激活了学生思维,又达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让过程,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让学”的课堂注重的是过程的展示,也就是让学生把获得知识的细节展示出来。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空间里,学生才可以“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理解、看法,教师要尽好组织者的职责,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学习目标与方向。
如在教学“图形的变化规律”一课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摆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呢?摆3个三角形呢?……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回答第一个第二个时还能轻松回答,但是,随着三角形个数的增多,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不妨采取“让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摆一摆,并且记录好每次摆三角形需要的个数。就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开始学习,并且做好了记录,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个数与小棒之间的关系:n=2n 1。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之间接受新知的能力不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就是让学生自觉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数学实践,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自己去探索,自主获取知识,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华丽转身”。
(责编 罗 艳)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让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66
“让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最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得学会让学生学”。陶行知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见,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会学,会主动学习。“让学”,一个“让”字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智慧的、聪明地隐藏在学生“学”的后面,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需要指出的是“让学”中的“让”并不是教师完全放任不管,而是一种“放心让出来,适时钻进去”的智慧引领艺术,是数学教学的“华丽转身”。
一、让时间,放手等待,给予学生思考空间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思考、猜想、探究、验证、计算、证明等,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放慢教学的脚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慢慢苏醒,进而打造出基于学生的课堂。
如在教学应用题“学校组织课外活动,音乐组男生有8人,女生有6人,美术组人数是音乐组的2倍,体育组有8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时,我让学生口述解题办法,并在黑板上板书:84÷(8 6)×2=84÷14×2=6×2=12。板书完毕,立马有学生指出“老师,你写错了”,这时我故意问到“什么地方错了,我完全是按照你们所说的写的”,学生说:“应该先算(8 6)×2,因为美术组是音乐组的2倍,所以要想求出体育组是美术组人数的几倍,就必须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学生很快想到了应该在此处加上中括号的办法。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有意出错,把发现问题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使用中括号的必要性,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教学轻松、活泼、高效。
二、让空间,学大于教,在教学关键处点拨
在“让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不是数学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再在关键处点拨引导,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收获“柳暗花明”的快乐。在“让学”的教学模式里,学大于教,教师要在教与学之间适度把握。
如在教学“负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主要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实例入手(气温的差别、收入、支出等方面)使学生对正负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是,仍有同学对负数的认识没有真正地理解,此时,教师再于关键点对学生进行引领和点拨:在生活中有许多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如果我们把一种量作为正数,那么,与它相反的另一个量表示的就是负数。在教师点拨完毕以后,教师再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举出生活中完全相反的量或者关系的例子吗?在教师的鼓励下,诸如电梯楼层的正反方向、海拔高度的上下方向、数轴的左右两边等具体例子就被学生充分挖掘出来,深化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主要从创设生活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对负数产生关注,当学生对负数的认识了解仍然存在疑惑时,教师再通过自己的巧妙点拨使学生豁然开朗,最后,为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教师又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实例来说明。这样教学,既激活了学生思维,又达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让过程,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让学”的课堂注重的是过程的展示,也就是让学生把获得知识的细节展示出来。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空间里,学生才可以“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理解、看法,教师要尽好组织者的职责,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学习目标与方向。
如在教学“图形的变化规律”一课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摆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呢?摆3个三角形呢?……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回答第一个第二个时还能轻松回答,但是,随着三角形个数的增多,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不妨采取“让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摆一摆,并且记录好每次摆三角形需要的个数。就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开始学习,并且做好了记录,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个数与小棒之间的关系:n=2n 1。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之间接受新知的能力不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就是让学生自觉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数学实践,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自己去探索,自主获取知识,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华丽转身”。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