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669842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复习课怎样教学才能更有效,让学生喜欢呢?在一次小学数学网络培训中,我认真观看了华应龙老师教学六年级总复习“审题”的课堂实录后,豁然开朗,收获颇深。华老师摒弃了对审题重要性的繁琐赘述,通过独具匠心的预设和细腻灵活的指导,让学生对解题时应注意的地方心领神会。学生在这样动态的数学课堂里始终兴趣盎然,真正从“机械重复”走向“互动生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这样的复习教学不仅使数学课那种“冷、俊、美”的特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也使“真、善、美”的具体内涵得到了完美诠释。
  纯真——奠定学习基调
  真,即纯真。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依赖于一种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张齐华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站在讲台上,他就是数学!他的身上应该自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数学光华与气息,一种源自于理性、智慧、思辨的内在气质。”当教学能够深入到数学的内部,展现它自身的魅力时,那些从外部添加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五颜六色的教具等就可以少用乃至不用,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一种返璞归真吧!华老师的这节课既没有制作多媒体课件,也没有设计丰富的练习形式,全课的展开以一张综合测试卷为主线,从“热身起步→跌入陷阱→走出迷阵→交流收获”,环环相扣,靠的是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睿智的教学技巧以及师生的默契配合,从而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欢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特别是课即将结束时,华老师说“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说“怎么这么快呀”。可见,华老师的课是多么的纯真,做到了以知怡情,让学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特别是华老师最后的那首打油诗“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匆动笔希望空;量量关系要读懂,读完三遍再动笔”,肯定会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友善——融洽学习关系
  善,即友善。课堂上有了“善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善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善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教师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遇到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你一定行的,老师相信你,再试试”……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整节课中,华老师对学生很宽容,始终面带微笑;对学生很友善,拉近了师生距离。上课伊始,用5分钟时间比赛完成试卷,随着华老师的一声令下,学生奋笔疾书。时间到了,华老师亲切地说:“完成的请举手。”华老师满脸期待,学生一脸沮丧,面面相觑。“没有一个同学做完?”华老师似乎有些不相信,但仍和颜悦色。忽然,一个愤愤不平的声音出现:“老师,你在耍我们。”此言一出,学生们哗然。华老师故作迷惑地说:“我怎么耍你们了?请看卷子上的第8题‘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这时,学生们恍然大悟,华老师借机让学生反省审题的重要性。我们总习惯在学生做题时反复提醒“先审题再做”,日复一日,学生依然我行我素,结果屡说屡错、屡错屡说。华老师设计的这份卷子的价值在于不经意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使他们实实在在地体验到读题的重要性。这种体验比教师在学生面前反复叮咛千百遍更有效,这种善意的提醒更融洽了师生关系。
  完美——提升学习效果
  美,即完美。不管做人还是做事,人们都追求完美的境界;不管是语文课堂还是数学课堂,评价的标准还是追求教学效果。华老师说过:“没有错误,那是不正常的现象,要学会融错,让课堂更精彩。”这节课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困,华老师用他独特的教学思想,成就了课堂的精彩,他不仅包容了学生的错误,而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注意再生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如:“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生1:300-4×60=60(千米)。
  师:还有别的答案吗?
  生2:60×4=240(千米)。
  师:啊,还有不同的答案?认同第一个答案的请举手!同意第二个答案的呢?(生举手表决)
  师:哎,怎么这题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平时一直说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怎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呢?(生思考)
  师:那你们究竟同意哪一个答案?同意第一个答案的请举手。(许多学生改变了自己第一次的选择)为什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生3:因为“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就是求4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师:是这样的意思吗?那么,你们会画线段图吗?把问题标在哪里呢?(学生独立画线段图)
  师:画出图以后,是不是不会错了?那么,问题求什么呢?
  生(齐答):求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师:我们一开始以为求什么了?
  生4:以为是离乙地多少千米。
  师:刚才做这一题,最关键的是把题目认真读完。当你看完题后,把图画出来,问题就解决了,要么就南辕北辙了。(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
  ……
  这里,我被华老师的教学智慧所折服,被华老师关注细节的精神所感动。他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我反省、达成共识,同时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了新的生成资源,给予学生的评价更是恰如其分,怎一个“好”字了得!
  华老师的课虽然没有语文课的浓妆艳抹,没有音乐课的激情澎湃,却充满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新自然、飘逸洒脱,观课后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每一节数学课都有三维目标,它的达成度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要落实三维目标,关键就是抓“过程方法”这个核心环节。教师除了要把握与挖掘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更要有教学的智慧和艺术。我们要多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精华,形成清新自然的教学风格,追求实在有效的数学课堂,做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
  一颗数学思维的种子,不管我们有心还是无意,只要播进学生的心田,它就会以别人难以感知的方式存活、生长起来……什么是“数学思想”?什么是“有用的数学”?华老师的课作了最好的诠释。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数学魂、数学味,数学学习应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探索与渴望,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纷呈,让我们的学生变得更加睿智自信、充满朝气,让“真、善、美”伴随着课堂,使之返璞归真,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基地,使之更具有感召力和生命力!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缘起: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反复强调要将物品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就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每份尽可能接近,使每份多“1”或少“1”,但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中依旧有困难。于是,我在校教研活动中进行了本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案例:  教学片断一:借助天平,突破“3份”  师:有3瓶同样包装的
[摘 要]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高层次的互动,是学生思想观点、方法、问题的再现。教师通过营造氛围、学会聆听、将错就错等手段,让学生敢展示、想展示、爱展示、乐展示。  [关键词]小学数学 简约 高效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92  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
“问题导学”是最近研究、讨论得比较热门的教学模式,也是本校的课题研究对象。“‘问题导学’是将问题成为贯穿课堂教学的线索,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导学问题的落实。” “问题导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在高年级试行为主,让学生通过课前或课上的问题,自主探究本课内容,明白本课的教学内容或提出自己的困惑,在解惑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着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解,我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对比的策略,不但使得课堂教学环环相扣,还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独特美感,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将机械的说教转变为学生内在的感悟,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  一、快与慢——在节奏对比中感悟  在教学节奏的对比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快放”与“慢摇”两种镜头模式,在合理的镜头切换中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内容的感悟,该快的时候绝不拖沓,该慢的时候要耐心细致地进行雕琢。  如在教学
[摘 要]学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和发表的意见、观点、建议等,都可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有效利用与拓展教学资源,使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演绎精彩,共享有意义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资源 思考 生活世界 教学片断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44  在一次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凝聚和知识方法的验证,而应是一个探究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探究性学习品质孕育于探究发现的学习过程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同时突出教学最本质的目的——充分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自由地探究自己心中的数学世界中自主建构知识,获得丰富的探究体验,走向富于创新精神的主动学
高效的数学课堂旨在彰显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实现学习的“再创造”。因此,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鼓励、启发、赏识等手段去叩开学生的创新之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灵性。下面,我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的教学,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教学片断一:  师: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提出问题考考自己。  生1: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生2:什
平均数是数学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描述统计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代表值,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平均数虽然是借助于平均分的意义得到的,但平均分得到的是一个“实数”,而平均数则是一个“虚拟数”。如果从儿童视觉效果而言,前者是有形的,后者则是无形的。对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平均数有着一定的思维难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既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生活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一直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乘数末位有0的乘法”的内容是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错误很多,如把450×20算成900等,虽多次纠正、反复强调,但收效甚微。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乘数末位有0的乘法”教学进行思考与分析。  
问题缘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如春风般吹遍了大江南北,那崭新的教学评价理念逐渐渗透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评价从注意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和调整。但是现在的课堂上,我们虽然告别了“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样的机械式问答,却迎来了“好”“很好”“很不错”“太棒了”这样的“激励性”评价,导致评价迷失在一个生硬的、僵化的“赏识”怪圈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