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w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研究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诸多因素中,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代教育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学习,主张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上好入门课,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有趣,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入门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放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教学中教师可以演示生动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简单地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学生发奋图强,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
  二、借助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实验前要充分准备,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学生观察实验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
  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巩固学生
  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这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悦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對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考试复习,都可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
  四、丰富化学课外活动,发展学生
  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
  1.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教师可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正是由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才攻克了科学难关,从而懂得兴趣广泛性的重要.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搞好课外活动,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最感兴趣的知识需求,以此选取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
  五、通过成功体验,强化学生对化
  学的学习信心和意志
  所谓成功,就是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那些学困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更要注重发展学困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其他文献
●现代人的生活都是快节奏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效安排时间,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事情.生活中有些小问题,能够给我们很好的启发.●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张饼,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与灵感,研究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思维.物理学按其本质是一种直觉的科学.”笔者认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人们不经分析,便能迅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的一种突变式思维.简单地说,就是当人们研究某个问题时,不像通常那样运用逻辑推理按规定程序一步步地由已知达到未知,而是一步到位,一眼看穿事物现象的本质.  一、直觉思维的特点  1.对称性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信息化技术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活、学习、工作都与信息化技术联系越来越密切.结合时代高科技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生活质量成为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面笔者就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路径进行浅析.  新课改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机遇.创新教育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提出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新的课程理念逐渐进入课堂.其中提出了许多有别于传统观念的新理念,尤其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着眼于新课改,主动、积极地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  首先,培养探究能力,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