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音乐的多样化特征,并以此来引领教学的方向。对于音乐教材中所蕴含的多元文化元素,教师要努力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受个人素质与家庭影响,对音乐的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文化熏陶。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足够的音乐常识,还能使他们的文化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对于音乐的审美观,学生就能够在音乐中吸收更多的营养,并将之转换为能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能量。
一、利用教材渗透多元文化
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着非常明显的多元文化特性。我们无法抵挡西方文化的渗透,也不能忘记我们的民族音乐。我国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因此,我们有了更多机会与条件去了解音乐的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去为学生搭建认识音乐的平台,让学生的精神营养更丰富、多样。
(一)教材具备地域性
小学音乐教材的涉猎非常广泛,并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国家性。我们可以结合地域特性将音乐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每个国家的音乐都有其独有的风格,能让我们领略不同的味道和文化。西方音乐大多以钢琴和小提琴为主,而我们国家的音乐则多为民歌,如山东的“沂蒙山小调”,江苏的“茉莉花”。这两种音乐都具有很明显的地域性,能够看出那些地区的风土人情与文化。
(二)教材具有民族性
在我们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所占的比重相当大,从片面反映出了国家和人民对民族音乐的重视。我国的民歌有着五千年的传承,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每一首歌都代表着一种文化,那些流畅的音符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象征。如《对花》这首河北民歌,它的节奏明快,活泼俏皮,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向往,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民族色彩也极其鲜明。《牧童之歌》描述的是新疆小牧童的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小牧童欢快地骑马驰骋。在歌曲中,“天山”“河滩”等词都能够让我们看到新疆的文化元素。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由音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的文化。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去感受各个民族的文化。
二、课堂上展示多元文化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多数是带着学生一起学唱新歌或是欣赏音乐,很少去为学生费心介绍音乐的背景或文化元素,尤其是国外的音乐作品,教师讲解的就更少了,只是为学生播放一遍让他们熟悉旋律。这种做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音乐文化的一种削弱,忽视了音乐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要改革这种弊端,逐渐加强音乐文化的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西方文化介入小学音乐
西方音乐不仅在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在我们的教材中占有着一定的比重。一些世界名曲成为了我们重要的欣赏内容。此外,学生对于西方音乐也有一定的接触与了解。有些学生学了钢琴、小提琴、吉他,足以表明西方音乐已经与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不可分了。并且,学生对国外的知名音乐家有着很大的兴趣,也了解的比较多。如肖邦、巴赫、贝多芬等,学生都能随手拈来。而对于中国的音乐家却知之甚少,比较知名的如聂耳、冼星海等,只有很少的学生能说上来他们的名字与作品。由此可见,西方音乐具有强大的渗透力,隐隐有超越中国民族音乐的势头。
(二)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产生的,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音乐,还要和学生一起挖掘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展现作品的文化内质,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以《我的祖国》这首歌曲为例,虽然它诞生于上个世纪,但是热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体,无论什么时候演唱,它都是适宜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以优美的旋律与大气磅礴的演唱方法为我们描绘了祖国的美好蓝图,赞扬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歌声响起,我们每个人都会心潮澎湃,内心的热血与激情随之燃烧。这就是民族音乐的魅力,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
三、多元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乐理知识,还能让学生从音乐中受到更多的教益。任何形式的音乐都是一种载体,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音乐的学习实现文化元素的传播和传承。
(一)中西音樂和谐共存
教材的编写者将中西方音乐都写入教材中,其目的就是要实现中西多元文化的碰撞,让这些不同国家、地域的音乐实现大机会,让学生在充分吸收音乐英语的过程中接受多元文化的洗礼,实现中西合璧,多样文化共生。
(二)蓬勃不衰的现代音乐
虽然我们的教材中没有涉及现代流行歌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流行音乐与学生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要正视流行音乐,挖掘流行音乐中的积极因素,让其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学生爱唱的流行歌有《最初的梦想》《我们都是好孩子》等。这些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也直白、简单,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相符,很容易受到小学生的喜爱。音乐的魅力与文化的感召力我们都不能放弃。将这些积极的音乐因子优化整合,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教育契机。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多元文化元素,并对独有文化进行全面展示,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感悟机会,让音乐文化渗透得更加深入和彻底,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观。(责编 张宇)
一、利用教材渗透多元文化
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着非常明显的多元文化特性。我们无法抵挡西方文化的渗透,也不能忘记我们的民族音乐。我国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因此,我们有了更多机会与条件去了解音乐的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去为学生搭建认识音乐的平台,让学生的精神营养更丰富、多样。
(一)教材具备地域性
小学音乐教材的涉猎非常广泛,并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国家性。我们可以结合地域特性将音乐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每个国家的音乐都有其独有的风格,能让我们领略不同的味道和文化。西方音乐大多以钢琴和小提琴为主,而我们国家的音乐则多为民歌,如山东的“沂蒙山小调”,江苏的“茉莉花”。这两种音乐都具有很明显的地域性,能够看出那些地区的风土人情与文化。
(二)教材具有民族性
在我们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所占的比重相当大,从片面反映出了国家和人民对民族音乐的重视。我国的民歌有着五千年的传承,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每一首歌都代表着一种文化,那些流畅的音符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象征。如《对花》这首河北民歌,它的节奏明快,活泼俏皮,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向往,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民族色彩也极其鲜明。《牧童之歌》描述的是新疆小牧童的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小牧童欢快地骑马驰骋。在歌曲中,“天山”“河滩”等词都能够让我们看到新疆的文化元素。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由音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的文化。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去感受各个民族的文化。
二、课堂上展示多元文化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多数是带着学生一起学唱新歌或是欣赏音乐,很少去为学生费心介绍音乐的背景或文化元素,尤其是国外的音乐作品,教师讲解的就更少了,只是为学生播放一遍让他们熟悉旋律。这种做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音乐文化的一种削弱,忽视了音乐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要改革这种弊端,逐渐加强音乐文化的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西方文化介入小学音乐
西方音乐不仅在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在我们的教材中占有着一定的比重。一些世界名曲成为了我们重要的欣赏内容。此外,学生对于西方音乐也有一定的接触与了解。有些学生学了钢琴、小提琴、吉他,足以表明西方音乐已经与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不可分了。并且,学生对国外的知名音乐家有着很大的兴趣,也了解的比较多。如肖邦、巴赫、贝多芬等,学生都能随手拈来。而对于中国的音乐家却知之甚少,比较知名的如聂耳、冼星海等,只有很少的学生能说上来他们的名字与作品。由此可见,西方音乐具有强大的渗透力,隐隐有超越中国民族音乐的势头。
(二)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产生的,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音乐,还要和学生一起挖掘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展现作品的文化内质,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以《我的祖国》这首歌曲为例,虽然它诞生于上个世纪,但是热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体,无论什么时候演唱,它都是适宜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以优美的旋律与大气磅礴的演唱方法为我们描绘了祖国的美好蓝图,赞扬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歌声响起,我们每个人都会心潮澎湃,内心的热血与激情随之燃烧。这就是民族音乐的魅力,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
三、多元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乐理知识,还能让学生从音乐中受到更多的教益。任何形式的音乐都是一种载体,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音乐的学习实现文化元素的传播和传承。
(一)中西音樂和谐共存
教材的编写者将中西方音乐都写入教材中,其目的就是要实现中西多元文化的碰撞,让这些不同国家、地域的音乐实现大机会,让学生在充分吸收音乐英语的过程中接受多元文化的洗礼,实现中西合璧,多样文化共生。
(二)蓬勃不衰的现代音乐
虽然我们的教材中没有涉及现代流行歌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流行音乐与学生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要正视流行音乐,挖掘流行音乐中的积极因素,让其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学生爱唱的流行歌有《最初的梦想》《我们都是好孩子》等。这些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也直白、简单,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相符,很容易受到小学生的喜爱。音乐的魅力与文化的感召力我们都不能放弃。将这些积极的音乐因子优化整合,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教育契机。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多元文化元素,并对独有文化进行全面展示,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感悟机会,让音乐文化渗透得更加深入和彻底,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观。(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