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疑探微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txwd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离不开语言,精妙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化境。教师的主导地位能否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就看她能否圆熟的运用艺术性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乐园。毫无疑问,设疑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语文新课标指出:课堂提问(即设疑),是以语文学习材料为依托,教师通过对文章的研读产生思维碰撞生发出来的“火花”。这需要教师既立足于学生,又力图使学生能超越“自我”,让学生享受到语言、心灵沟通的愉悦。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却是随心所欲,没有一个系统的提问设计,这样,不仅起不到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应起到的积极作用,还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倦情绪。
  纵观我国的教育历史,我们的教育家非常重视生成式教学。孔子的“循循然善诱人”,叶圣陶的“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大教育家的精辟之言不言而喻。因此,精彩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悟学习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诚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师的提问若能与学生的心理倾向相一致,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课堂提问就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形式之一。教师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用多种有趣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对象、内容的不同,教师要不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用巧妙地设疑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因此,问题设计的质量高低关乎一节课的成败。那么,如何进行巧妙地设疑呢?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抓住文本的兴趣点设疑。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求知欲望的关键处。在文中能否找到兴趣点考量着一个教师功力的高低。比如我在执教《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时,感触颇深,至今记忆犹新。上课伊始,我直书课题——山中访友,随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想象: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呢?首先要求学生不看书做出构思想象。学生思考了一会后,全班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举起了小手,信口开河。学生甲说:去访一位像陶渊明一样的怀才不遇的隐士;学生乙说:作者只是去访一户在山里的帮助过自己的普通的樵夫;学生丙说:作者到山中去访一个武功天下无双的武者;学生丁说:去访一位得道的高僧,论经讲佛。学生的兴趣高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表现欲此起彼伏。此时,我不动声色,让学生翻开书,自己去书中找答案,看谁说得对,学生们急于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一个个急不可待地翻开书尽情的读起来。读完后,个个瞠目乍舌,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朋友”令他们惊讶不已。由此,我便顺藤摸瓜,顺其自然的以表现手法为突破口,学生在期待中愉快的欣赏了美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抓住文本中疑惑点设疑。以疑惑点为突破口,既可化难为易,又可以打开学生的阅读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课文中的疑惑点也是文本中的重点、难点,因此,抓住文本中的疑惑点提问非常必要。去年我在教《风筝》这篇文章时,师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对文中“精神的虐杀”这句感到难于理解,首先我引导学生查词典“虐杀”这一词是什么意思,接着,我设置了三个问题:A.作者对小弟的精神虐杀过程中,作者与弟弟各自有哪些表现?B.他为什么那样对待自己的小弟?C.这种“虐杀”在当时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吗?首先,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再拿到班上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问题的理解一个个慢慢被突破。我——傲然、按自己的意愿办事、成就感;小弟——瑟缩、惊惶、绝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我又问学生:如果这个小弟是你家中的小弟,你会如何处理?学生通过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小弟不会反抗。在第二个问题时学生很容易便联想到封建家庭中的男尊女卑、长兄如父等封建家庭等级制度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从而更进一步联想到整个封建社会,再结合历史知识完成了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这样巧妙地设疑使重难点得到了有效地突破。由此可见,巧妙设疑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的有效捷径之一。
  三.抓住文本的发散点设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先设定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因素,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发散思维的发散点设问,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是十分有益的。何谓“发散点”呢?笔者认为,发散点是指课文中蕴含的具有一定引发、激活思维发散活动功能的材料源。换句更通俗的话说,就是课文中的一些能够启发学生产生多元化想法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一篇课文的各个环节和内容中都客观存在着“可发散点”。但是,不同“点”的可挖掘深度毕竟不同,能够引起思维发散的广度也不同,对于训练的意义和价值自然也就不同。我在教学中就有过这样的尝试,我在课前设计《散步》一文的思维发散训练时,曾设计过这样一个思路:我将婆孙俩将走大路与走小路的矛盾冲突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谁的想法更有道理;以此为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在辩证的思维中感悟课文。同样,在设计《陋室铭》一文的发散思维训练时,我有过两个思路:思路一是将“往来无白丁”这句话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是不是没有文化的人就不能与其交往;思路二将思考“安贫”与“乐道”的内在联系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二者是否根本对立,绝对相互制约。同样,经过对比,我认为后一种思路更好。通常情况下,有价值的“可发散点”并非一目了然,往往以隐性的居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前精研课文,以敏锐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寻找、遴选。同时,在一篇文章中如何找文本中的发散点呢?笔者认为,文章不同,方法各异。其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材料发散法——以某个物品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结构发散法——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形态发散法——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组合成新事物;因果发散法——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我在讲解《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便综合运用材料发散、因果发散等方法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皇帝游行结束后,回到皇宫他可能会做什么?”学生们展开想像,一个个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的回答。学生一:“我认为皇帝会下令抓住那两个骗子,因为他们触犯了皇帝的尊严,而后他会把那两个骗子处死。”学生二:“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以皇帝虚伪的性格,他处死了骗子则表明了他是一个蠢才,连这样的当也能上?不是蠢才是什么?他可不愿承认这一点,我想他会制作一个特殊的容器,把那件不存在的衣服珍藏起来,而且下令抓住那个小孩子,让他当奴隶,而这种做法也会得到所有大臣的赞同,所以皇帝做这件事的可能性更大些。”学生在发言过程中,不仅拓展了思维的广度,而且学会了结合现实中人性的理性思维进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像这样类似的文章很多,如《我的叔叔于勒》《威尼斯商人》《孤独之旅》等。
  总而言之,好的提问,犹如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波澜迭起。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不妨从巧妙地设疑入手,一定会给你的语文课堂带来惊喜。
  
  颜复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秭归。本文编校:左晓光
其他文献
河北省张家口沙岭子发电厂单机30万kW发电机蛆锅炉管道,采用EDTA新材料进行酸洗。酸洗时需设置2个450m~3的钢制贮药罐,用于贮备药液,并在罐内投放化学药剂回收EDTA材料。贮药
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和新的开始,每当开学的时候,让人更多地想到了校园,想到了讲台,想到了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耳旁回荡的是他们的谆谆教导,眼前
3月18日,陕西汉中市第二十一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城固县董家营镇举行。本届宣传月活动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标志着一年一度的科技惠民工程全面拉开帷幕。  汉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林华在第21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上致辞(卫坤摄)  汉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林华,市政协副主席李克欣,城固县委书记刘双耀、县长陈心亮等市、县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副市长王春丽主持。 
数学学习中,经常遇到一类以我们非常熟悉的而且经常玩的游戏为背景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求我们判断和说明所给定的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破解它们,应根据现有的游戏规则,求出游戏的双方或多方胜或赢的概率.如果双方或多方胜或赢的概率相等,那么游戏就公平;否则,就不公平.现以几道中考题为例介绍.供同学们参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閱读原文
六月的第一天是儿童节,儿童节过后不久便是传统的端午节,雙节来到,我们玩点不一样的。   特约嘉宾李白:大家先看一看这幅图,猜猜这是在干什么?嘿嘿,让我来告诉你们,这是在玩一种端午节传统游戏——斗草。今日咱们就来扒扒斗草这游戏吧。  斗草来源   斗草作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其起源却难以查到,最早有文献记载是在南北朝时期,每年端午节前后,人们都会外出采药,上山采药草会见到各种各样的草类,这斗草一说,大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巧妙地导入新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讲授新课时,精心设计导入方式,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歌曲导入新课  音乐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兴趣,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因此语文课上,适时恰当地利用它,效果是非常好的。如讲《鸿门宴》时,课前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霸王别姬》这首歌,歌曲优美的旋律,屠宏刚富有磁性的声
据NRCA的1992~1993年度市场研究年报提供的信息,1992年美国的屋面材料市场销售较1991年下降了10.7%,总额为143亿美元。虽然整个市场销售有显著的下降,但在 According to the
第一拖拉机厂建机分厂研制的三种型号的路面压实机械于1992年12月通过了建设都新产品鉴定。其中WBZ20轮胎式全液压稳定土拌和机是该厂为适应市场形势而开发的产品。该机采用
由新疆建筑科研所项翥行编写的《混凝土冬季施工工艺学》8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叙述了混凝土工程的冬季施工工艺。共分工艺基础、养护工艺和质量控制三部分
不同的教育阶段,相通的教育智慧。本期,我们从《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0年上半年的杂志中,精选出数篇各具代表性的文章,希望中学老师的妙招也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只要做了教师,总是不可避免遇到不做作业的学生。  遇到这样的学生,我的经验是:老师在没有进行调查研究之前,不要给学生贴任何“标签”:这是懒惰,或者学习目的不明确,品德有问题之类的。这样的“标签”可能会阻碍你对学生进行研究,束缚你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