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1987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是一种先进的理念,而基本的途径是朗读。
  苏教版新编一年级教材,坚持选文的高品位、典范性,与其编选教材的基点是相符的——书要读得好听,字要写得漂亮。《我叫“神舟号”》一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富有童心童趣。编者把《嫦娥奔月》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与现代科学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其奇特的构思,大胆的想象,实为让人称奇。在表达上,以嫦娥姐姐和小“神舟号”在太空相遇,一问一答的形式贯穿全篇。语言简约,情趣盎然,在教学中,只要抛弃繁琐的讲解,把握教材特点,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细细品味,必能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先自由练读,勾词画语,读准字音,并通过汇报的形式,把课文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接着,把嫦娥姐姐的话用“~~~~~”,小“神舟号”的话用“_______”划下来。设疑:嫦娥姐姐说第一句话时样子是怎样的?在这一环节,及时活用插图,体验情感。
  课文中的压题插图,画着嫦娥姐姐亲切地与小“神舟号”对话的情景。学生观察后,都认同她是一位美丽的仙女。有的说:“嫦娥姐姐像古装戏里的小姐一样温柔。”有的说:“我看见嫦娥姐姐眼睛睁得大大的,是因为她没见过小‘神舟号’,她不认识它。”有的说:“嫦娥姐姐与小‘神舟号’说话时弯着腰,像老师一样,很亲切。”我便让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体会,自读第一句:“小弟弟,你从哪里来?以前怎么没见过你?”读完后,比一比,评一评。用上各种激励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体会出嫦娥姐姐温柔、亲切而又惊奇的神情和语调。其间,一个学生突发奇想,问:“老师,嫦娥姐姐问‘神舟号’是问句,我妈妈说过,这样的句子叫问句。问号后面都有‘呢’字的。可是,这两句为什么没有?”孩子的这一问,可谓天赐良机,这正是体察语感的绝好时机。我便对学生说:“嫦娥姐姐在月宫呆得太久了,太久了。第一次见到可爱的小‘神舟号’她是多么激动,多么惊奇呀,心情是那么急切,说话一快,就忘了“呢”“呀”的了。”学生一听,会心地笑了,于是,迫不及待地反复朗读起来,完全把自己融入了情境之中。
  接下来,朗读小“神舟号”的回答,也是活用插图,体验情感,图中的小“神舟号”是一个人物化的卡通形象。这对于伴着动画成长的现代儿童来说,这样的形象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体会其语言、动作、表情、神态是轻而易举的了。课堂上,孩子们一个个歪着小脑袋,眨巴着透亮的眼睛。有几个还创造性地吮着大拇指,显出天真、可爱、淘气、调皮而又神气十足的样子。入情入境地读起来——“我叫‘神舟号’,从中国来,科学家派我来做飞行实验。”在学生汇报朗读时,我还不失时机地引导:“你们试试,把‘从中国来’这几个字读得神气一些,那就更像‘神舟号’了。”这么一点一拨,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更深入了。
  谈到巧点妙拨,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教学艺术的莫过于点拨了。它能给学生在求知的攀登中铺设级级台阶,缩小坡度。在指导学生读“小弟弟,你回家的时候,一定要把我带上,我真想回家看看。”这一句学生开始没有把嫦娥姐姐那种归心似箭的心情表达出来。我不是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机械、反复地说的层面上,而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加以点拨:“你读得我有一点想了,但还不是很想、很想的样子。”“嫦娥姐想家都快想哭了,谁来帮她表达出来?”学生茅塞顿开,完合融入角色之中,更让我意料不到的是,学生齐读完这一句后,不知谁开了个头,孩子们竟然不约而同地唱起《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来。
  还有哪一种诠释比这样的情感交融更感人呢?这不正是当前新课标下的语感意识培养理念当中所追求的对语言反应自动化的那种思想境界吗?这完全是一个人智商、情商、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呀!
  从模仿到理解,再到形成语感,进而生成一定的知识模式,环环相扣,步步深化,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把握作品的语言艺术,真正地体会古今的语言文字的精华,感悟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丽。
  (责编 覃亮生)
其他文献
泽西家隔壁搬来了新邻居,这是做啤酒生意的一家人——胖胖的拉夫尔先生,文静内向的菲比女士,他们的女儿贝拉。贝拉的年龄与泽西相仿,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这天,拉夫尔先生打了一通紧急电话给贝拉,需要在20分钟内把家里的25个酒桶送到小镇的中心广场。可是贝拉妈妈出门采购,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回家。这些酒桶是空的,并不重。贝拉打算求助邻居,帮忙运送一下酒桶,可只有泽西一人在家。  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泽西还没
聚会中,大家最喜欢聊八卦和爱好。这不,你看这边就聊起了爱好!
中学英语课程改革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无论教材还是教法,无论思维还是理念,较以前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课程标准将英语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上,提出了创新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是对英语学习的全新理解,“英语素养”和“英语能力”看似是概念的区别,实际上是对英语学习功能、目的、内涵的重新定位。“能力”能在短期内强化训练中形成,具有非常强的功利性,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难点: 民族精神我传承    追寻篇  追寻“中国的脊梁”,
迷途鯨鱼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行程路线的问题。比如,邮递员送信要穿遍所有的街道,为了少走冤枉路,需要选择一条最短路线;看画展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寻求一条最佳路线,以求能不重复地观摩画作……这类路线问题总给人一种高深的感觉。然而,只要掌握正确的思路,你就能找到那条最佳路线。  优秀的邮递员  年轻的杰克刚刚成为邮递员,他信心满满,决心要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邮递员。邮递员的工作有些枯燥:每人负责一个区域
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者,由于各自的写作修养的决定和制约,写作文章时思路结构、创作技法千差万别,因而写出了千姿百态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写作过程是属于每一位作者自己的,但在这些写作进程中所沉积的共性,可供每一位创作者模仿和借鉴。写作过程中的共性是抽象的、概括的,但它并非一个没有内容的空洞躯壳,它统摄着无以穷计的具体文章和千变万化的写作过程,隐含了各种写作方法。而这些抽象、概括的写作共性,都可以形成有形
古诗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试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考语文对古诗文的考查,主要表现在积累默写、古涛赏析、文言文阅读几个方面。    [题型特点]    古诗文鉴赏阅读的题型以填写题、翻译题、简答题为主。对于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理解,一般多采用填写题,也有个别采用选择题的,这些基本属于客观性试题,答案比较固定,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积累情况;对于文中的重要句子,大多采用翻译题,要求学
所谓“鉴赏评价”是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A级)、理解(B级)和分析综合(C级)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属于D级。在文言文板块中,高考定位于“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评价”的考查涉及以下两个方面: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者着眼点迥异,前者主要涉及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后者主要针对文章的思想内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故事背景:程颢(hào)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在做晋城县令时,有一位张少爷找他判案。  出场人物:程颢、老汉、张少爷、仆人  第一幕  上午,张家大院,仆人找到张少爷。  仆人:张少爷,外面来了一个老汉,说有急事找您。  张少爷:你将他带上来。  老汉:孩子,我是你的父亲啊。  张少爷:怎么可能?我父亲刚刚去世,前一阵子刚办的丧事。  老汉:三十几年前,我家里穷,就把你送给了张财主,现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