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擒龙术”,缚得“苍龙”回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mbo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鉴赏评价”是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A级)、理解(B级)和分析综合(C级)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属于D级。在文言文板块中,高考定位于“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评价”的考查涉及以下两个方面: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者着眼点迥异,前者主要涉及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后者主要针对文章的思想内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包括从整体上了解作品所描绘的人物、景物;了解形象的典型性和独异性。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包括分析语言所传达的情感;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格以及作用、效果;分析语言的风格与艺术魅力。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分析作品在构思谋篇、材料选择、人物刻画等方面的艺术特色及其表达效果;鉴赏作者运用表达技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主要包括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什么,有怎样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价值判断是什么等。
  实事求是地说,虽然“鉴赏评价”这个考点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但是真正在高考试卷中亮相的频率不是很高。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这个考点是对“古代诗文阅读”而设,更多地落实在“诗”的考查上(本文只谈“文”不论“诗”);也因为其难度不低,所以古代诗歌的鉴赏题是学生心头的痛,得分率一直不高。二是文言文的阅读选段虽然立足于“浅易”,但是因为缺少鲜活的语言环境,没有实际的语用实践,学生读着“浅易”的选段时好像并不感到其“浅”、“易”;因此,命题者也不愿意为难考生,而是避难就易。
  仅以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而论,似乎也只有2003年的全国卷,2005年的上海卷、浙江卷,2006年的浙江卷、上海卷有限的几套试卷考到了“鉴赏评价”。
  如2005年浙江卷第14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这就是对“鉴赏评价”的考查。A之“借他人之口”、“含蓄地表达”,B之“承上启下”,C之“借题发挥”、“寓议于叙”、“小中见大”等说法比较集中地指向了表达技巧;A之“揭示出”、“表达了”,B之“表明”,D之“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等文字比较明确地指向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的选项是A,因为它的理解停留在浅表层面。
  又如2003年全国卷第15题: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阿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考题语料由《旧唐书·裴矩传》和《资治通鉴·唐纪八》两段组成,题目要求联系文章所述及的裴矩的行迹来正确认识司马光的议论:“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这是“评价”层面的考查,涉及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综合考察原文后,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应该选出来的是B项,因为它误读了原文。司马光说得很明确,是“君明臣直”、“非其(裴矩)性之有变也”。
  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即使是较高层次的“鉴赏评价”的考查,也常常是在Ⅰ卷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的(结构独特的上海卷姑且置之不论),而且常常是要求考生“选误”。
  概而言之,无论题目怎样命制,只要它属于“古代诗文阅读”的范畴,就必须认真阅读你所面对的那篇“古代诗文”,真正把它读懂,这是解题的基础。毕竟,“万丈高楼平地起”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因为是选择题,只要仔细地审读命题者所提供的备选的说法,同时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是否言之有据,即所说内容在选段内是不是有过硬的依据。旁逸斜出的无中生有,生拉硬扯的强作因果,纠缠不清的张冠李戴等是题目设置时常见的干扰手段,解题者胸中一定要有这些知识储备;是否言之有度,即要说在恰当的分寸上,实事求是。既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恣意贬损。
  如果说鉴赏评价考点是条“苍龙”的话,上面所论的命题常规和解题指要就是我们的“擒龙术”。掌握了这“擒龙术”,我们就一定能够缚得“苍龙”回。
  (责编 雷 艳)
其他文献
城墻边做游戏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我们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往往会出现跨文化交际失误,因此考查情景交际常选择容易出现失误的交际项目,或考查某一交际项目的常用套句。命题一般采用提供情景或用对话显示情景的方式,选项一般为句子。常考查的交际项目几乎包括大纲和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功能项目,如:问候、介绍、打电话、感谢、谈论天气、邀请、祝贺、看病、问路、购物等。    一、问候  1.Good morning/aftern
泽西家隔壁搬来了新邻居,这是做啤酒生意的一家人——胖胖的拉夫尔先生,文静内向的菲比女士,他们的女儿贝拉。贝拉的年龄与泽西相仿,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这天,拉夫尔先生打了一通紧急电话给贝拉,需要在20分钟内把家里的25个酒桶送到小镇的中心广场。可是贝拉妈妈出门采购,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回家。这些酒桶是空的,并不重。贝拉打算求助邻居,帮忙运送一下酒桶,可只有泽西一人在家。  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泽西还没
聚会中,大家最喜欢聊八卦和爱好。这不,你看这边就聊起了爱好!
中学英语课程改革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无论教材还是教法,无论思维还是理念,较以前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课程标准将英语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上,提出了创新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是对英语学习的全新理解,“英语素养”和“英语能力”看似是概念的区别,实际上是对英语学习功能、目的、内涵的重新定位。“能力”能在短期内强化训练中形成,具有非常强的功利性,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难点: 民族精神我传承    追寻篇  追寻“中国的脊梁”,
迷途鯨鱼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行程路线的问题。比如,邮递员送信要穿遍所有的街道,为了少走冤枉路,需要选择一条最短路线;看画展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寻求一条最佳路线,以求能不重复地观摩画作……这类路线问题总给人一种高深的感觉。然而,只要掌握正确的思路,你就能找到那条最佳路线。  优秀的邮递员  年轻的杰克刚刚成为邮递员,他信心满满,决心要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邮递员。邮递员的工作有些枯燥:每人负责一个区域
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者,由于各自的写作修养的决定和制约,写作文章时思路结构、创作技法千差万别,因而写出了千姿百态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写作过程是属于每一位作者自己的,但在这些写作进程中所沉积的共性,可供每一位创作者模仿和借鉴。写作过程中的共性是抽象的、概括的,但它并非一个没有内容的空洞躯壳,它统摄着无以穷计的具体文章和千变万化的写作过程,隐含了各种写作方法。而这些抽象、概括的写作共性,都可以形成有形
古诗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试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考语文对古诗文的考查,主要表现在积累默写、古涛赏析、文言文阅读几个方面。    [题型特点]    古诗文鉴赏阅读的题型以填写题、翻译题、简答题为主。对于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理解,一般多采用填写题,也有个别采用选择题的,这些基本属于客观性试题,答案比较固定,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积累情况;对于文中的重要句子,大多采用翻译题,要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