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交际教学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语言交际能力。笔者多年教学农村生源高中生,针对他们的情况,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形成了一套创设敢说之境、营造可说之境、酝酿善说之境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口语交际 交际能力 农村生源 高中生
我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农村生源学生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认识不足,觉得只要语文知识学好了,会不会说话不要紧。且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淡化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以及今后对社会的适应。“新课标”明确提出: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做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三种境界“说”的尝试。
一、天生我“口”必有用——创设敢说之境
高中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就是他们很希望得到尊重、认可,生怕被人“小瞧了”,特别是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心理异常敏感,不敢展示自己,总怕被别人笑话。因此,在课堂上,他们往往很少说话,就连指名回答问题,他们一般也只是报以沉默。这沉默也有因为准备不足、考虑不周而无话可说的因素,但更多的却是因为害羞不敢开口。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和学生一起聊天,主动探索打开学生心扉的途径,让关爱如无声的细雨随言语的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从而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敢于问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才有机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与赏识。正如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唤醒和鼓舞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天生我‘口’必有用”,学生的“胆”便在无形中“壮”起来了,课堂上的气氛也在更多的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对话中活跃起来。
二、小舟撑出绿荫来——营造可说之境
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有话可说。
1.抓好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在语文课上营造各种情境,设置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机会。这种“说”是平时就可以训练的,如利用课前3分钟演讲,课堂上的课文朗读、问答、复述、口语化文段的学习、口头作文等。也可每隔一段时间便穿插进行专门的口语交际教学课,这样的单独设课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口语课中可以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话题。如:让学生说说家乡特色菜。为了确保“说”的顺利进行,要求学生提前练习,可对镜练习,看自己的姿态和表情;可在家人和朋友面前练习,汲取好的建议。上课时让学生先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交流,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生动、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如何在众人面前发言,如何使用声音和姿态吸引听众的注意等。然后各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演讲比赛,由同学评价。我的学生在进行了“说说家乡特色菜”的口语交际课后,普遍反映“胃”开了,“口”也开了,说家乡特色菜也说出特色了,自豪感有了,想说、爱说也会说了。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创造一切可以“说”的机会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拓展与深化。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广阔的天地,为学生搭建多样化“说”的平台。如:竞选演讲、朗读比赛、辩论会、当主持人、会务接待、家长会、课本剧演出、小品等形式。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说”的平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腹有诗书“说”自华——酝酿善说之境
经过了以上的训练,学生胆气壮了,说话的声音也大了,但要做到声情并茂、优雅大方,还需要注重平时的日积月累。首先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卡片或者摘录的形式积累雅词美句、文学常识、名言警句,丰富词汇。其次是诗文精品的积累。除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还可以要求学生积累现代美文。最后是美的感悟的积累。让学生把自己对自然、生活、人生的美的感悟每天写在专用本上,期末选评,装订成册,全班交流传阅,再次接受语言美的陶冶。教师还需要用自身的语言形象——声情并茂、生动优美、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典范,对提高学生说话能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正如韦志成先生在《语文教师的语言美》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或明快与含蓄,或豪放与柔婉,或庄严与诙谐,或简练与繁丰,或平实与绚丽,教师一展风采,给学生作鲜活的示范。”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帮助学生掌握一般性的发声技巧,纠正本地方言对读音的误导,使普通话得到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同时,还可以通过观看优秀的演讲学习体态语言的恰当应用。
总之,口语表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生源高中生由于自身条件的束缚,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师必须寻找机遇,为学生搭建平台,采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方法,坚持训练,让学生敢“说”、可“说”、也善“说”,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罗城第二高级中学。
【关键词】新课标 口语交际 交际能力 农村生源 高中生
我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农村生源学生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认识不足,觉得只要语文知识学好了,会不会说话不要紧。且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淡化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以及今后对社会的适应。“新课标”明确提出: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做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三种境界“说”的尝试。
一、天生我“口”必有用——创设敢说之境
高中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就是他们很希望得到尊重、认可,生怕被人“小瞧了”,特别是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心理异常敏感,不敢展示自己,总怕被别人笑话。因此,在课堂上,他们往往很少说话,就连指名回答问题,他们一般也只是报以沉默。这沉默也有因为准备不足、考虑不周而无话可说的因素,但更多的却是因为害羞不敢开口。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和学生一起聊天,主动探索打开学生心扉的途径,让关爱如无声的细雨随言语的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从而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敢于问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才有机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与赏识。正如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唤醒和鼓舞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天生我‘口’必有用”,学生的“胆”便在无形中“壮”起来了,课堂上的气氛也在更多的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对话中活跃起来。
二、小舟撑出绿荫来——营造可说之境
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有话可说。
1.抓好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在语文课上营造各种情境,设置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机会。这种“说”是平时就可以训练的,如利用课前3分钟演讲,课堂上的课文朗读、问答、复述、口语化文段的学习、口头作文等。也可每隔一段时间便穿插进行专门的口语交际教学课,这样的单独设课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口语课中可以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话题。如:让学生说说家乡特色菜。为了确保“说”的顺利进行,要求学生提前练习,可对镜练习,看自己的姿态和表情;可在家人和朋友面前练习,汲取好的建议。上课时让学生先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交流,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生动、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如何在众人面前发言,如何使用声音和姿态吸引听众的注意等。然后各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演讲比赛,由同学评价。我的学生在进行了“说说家乡特色菜”的口语交际课后,普遍反映“胃”开了,“口”也开了,说家乡特色菜也说出特色了,自豪感有了,想说、爱说也会说了。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创造一切可以“说”的机会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拓展与深化。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广阔的天地,为学生搭建多样化“说”的平台。如:竞选演讲、朗读比赛、辩论会、当主持人、会务接待、家长会、课本剧演出、小品等形式。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说”的平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腹有诗书“说”自华——酝酿善说之境
经过了以上的训练,学生胆气壮了,说话的声音也大了,但要做到声情并茂、优雅大方,还需要注重平时的日积月累。首先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卡片或者摘录的形式积累雅词美句、文学常识、名言警句,丰富词汇。其次是诗文精品的积累。除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还可以要求学生积累现代美文。最后是美的感悟的积累。让学生把自己对自然、生活、人生的美的感悟每天写在专用本上,期末选评,装订成册,全班交流传阅,再次接受语言美的陶冶。教师还需要用自身的语言形象——声情并茂、生动优美、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典范,对提高学生说话能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正如韦志成先生在《语文教师的语言美》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或明快与含蓄,或豪放与柔婉,或庄严与诙谐,或简练与繁丰,或平实与绚丽,教师一展风采,给学生作鲜活的示范。”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帮助学生掌握一般性的发声技巧,纠正本地方言对读音的误导,使普通话得到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同时,还可以通过观看优秀的演讲学习体态语言的恰当应用。
总之,口语表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生源高中生由于自身条件的束缚,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师必须寻找机遇,为学生搭建平台,采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方法,坚持训练,让学生敢“说”、可“说”、也善“说”,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罗城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