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开阔处见凄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shen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于开阔处见凄然,在杜甫晚年的“登高”诗中有着极为鲜明的体现。本文结合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对他晚年典型诗作的风格和情感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登高”诗;开阔;凄然
  
  登高望远,境界开阔,往往能引发诗人的壮志豪情,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开阔的境界却能逗引或加强诗人的飘零孤独之感、渺小无依之情、壮志难酬之绪,正如清人查慎行所说:“于开阔处俯仰一身,凄然欲绝。”这一点在杜甫晚年的“登高”诗中有着极为鲜明的体现。
  登?摇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幕聊为梁甫吟。
  这首诗写于成都,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公元764年),当时万方多难,诗人登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颔联两句,空间开阔,时间邈远,形成了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可在这样的境界中,颈联、尾联诗人看到的却是现实的多难,而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危楼落日,忧愁万端,聊吟诗以自遣,如是而已。开阔后给人的却是无限的凄然。
  登?摇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三年(公元767年)在夔州时所作。诗人登上江边高处,仰望天空茫无边际,木叶萧萧而下;俯视江水滚滚而来,奔流不息。可谓境界雄阔,气势磅礴。但后四句诗人目睹恢廓的秋景之后,却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而生出无限的悲愁之绪,这种悲愁就像那落叶和江水一样,排遣不尽,驱赶不绝。登高的结果只是惹恨添愁,“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表”。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三年(公元767年)由公安到达岳阳后写的,境界依然十分开阔。诗人早已听说洞庭美境,如今漂泊辗转,迟暮之年终于登上了岳阳楼,但见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地和楚地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洞庭湖是如此浩瀚广阔,有一种涵天盖地、吞吐宇宙的宏伟。可是颈联、尾联诗人却转而写自己垂老之年,多病之身,孤舟一叶,异地漂零,家人朋友书信断绝,再看万里关山,兵慌马乱,动荡不安,诗人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此情此景,真是凄苦悲凉至极。
其他文献
摘要 善意的赞美和肯定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真诚的肯定,比批评更有力量,可以解开学生的心结,鼓起自信的风帆。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育工作者应像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不要忽视肯定的力量。  关键词 肯定 爱心 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
【摘 要】诗歌语言充满着一种独特的美感,在诗歌作品的解读中,通过感受语言的画面美、动态美、色彩美、立体美和音乐美,可以体验和领悟诗歌的审美特质。  【关键词】诗歌 语言 画面 动态 色彩     “诗歌是语言艺术”,也是想象艺术,它比其他文学作品尤其重视选择和运用最易唤起联想和想象的词语,使诗句更具形象美感。形象美具体表现在画面美、动态美、立体美等几个方面。诗的语言美还表现在韵律的音乐美
【摘 要】怎么样让新课程理念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发挥“传承汉语文明,感受经典魅力”的作用呢?主要途径有四个:加强朗读训练,引领学生感受汉语的语音魅力;加强国学教育,引领学生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加强成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远大理想;重视好书推荐,让学生展开语文学习的外延。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朗读训练 国学教育 成长教育 好书推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
【摘要】创办语文阅读实验室,是丰富学生第二课堂语文学习,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论述了办好语文阅读实验室的一些办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第二课堂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1.阅读是提高文化素养的需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内容限于字句篇章的解析,阻断了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限制了读者对文章的整体感悟。  2.阅读是培养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规模日益扩大,培养的学生人数也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和提升办学质量,深入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对合作办学院校的归属感,是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以华东理工大学中澳合作MBA项目为例,深入分析该项目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学校归属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对培养此类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提出建议。  
【摘 要】本文以课文《三块钱国币》为例,从教学内容的机械、刻板,教学设计的适度创新和教学内涵的深刻挖掘等三个方面,着重来谈语文阅读教学该如何提升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语文学习能力,以期对突破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魅力提升 技能培养     我曾在高中生中做过一个关于语文学习情况的调查,得出的数据令人深思。其中认为语文“很重要”的占60.3%
据《今日俄罗斯》网站2016年6月8日报道,日前,“统一俄罗斯”党举办了以“教育和科学发展”为主题的论坛,俄罗斯教科部部长利瓦诺夫在论坛上建议对优质中小学实行3或4年免于检查制度。  教科部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小学开展的各项检查中,约2/3的检查工作与教育无关。此外,教科部部长在对中小学和中小企业进行比较后指出,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新建中小企业3年内免于任何形式的督导和检查。但教育法律中缺少针对中小
【摘 要】“也”、“矣”、“哉”这三个文言虚词在翻译上均可不译,即便是将其译出在意义上也无很大差别,但是在表达语气和情感上却大有乾坤。了解“也”、“矣”、“哉”三字字中乾坤,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大意,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文言作品的思想情感、领悟文言经典的华章魅力。  【关键词】“也” “矣” “哉” 语气 情感    “也”、“矣”、“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三个均可用于句尾的语气词,这三个文言虚词在
【摘 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利用好课堂,引导学生感知、鉴赏课文之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使语文教育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人文素质教育的轨道。  【关键词】语文教育 课堂教学 审美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何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感受到语文之美,达到审美教育的预期效果呢?途径很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感知、鉴
【摘 要】在中学的以往的新闻教学中,我们过于强调其实用类文本的特点,而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观感受与情感体验。本文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例,探讨了新闻文体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课前进行了旁征博引的准备,课堂上学生探究本文主旨,展示学生对文本的思考。  【关键词】新闻文体 课前准备 教学重点 主旨探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人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本单元是新闻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