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绕物理新课程理念,如何以“趣”唤起物理课堂的生命活力,可以通过实验“引”趣,让学生“动”起来;讨论“兴”趣,让课堂“活”起来;激励“固”趣 ,让思维“新”起来等方面作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中物理兴趣实验创新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学生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求知欲、能力的提高、創新精神的培养更是成了空中楼阁。怎样以“趣” 唤起物理课堂的生命活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实验“引”趣,让学生“动”起来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可以说,离开了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发展。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出乎意外的实验现象可以使他们疑惑和好奇;科学合理的解释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在新授每一节课前,我一改传统的说教模式,以“物理:奥妙无穷,趣味无穷”和学生一起探讨:
如1、让你站不起,试一试实验:请你象坐下来,把上身挺直,而且不准把两只脚移到椅子底下去。现在,不准把上身向前倾,也不许改变两脚的位置,请你试试看站起身来。怎么,不成吧?无论你花多大力气,只要不把上身向前倾或者把两脚移到椅子底下去,你就休想站得起来。
要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得先来谈些关于物体以及人体平衡的问题。一个站立着的物体,只有当那条从它重心引垂下来的竖直线没有越出它的底面的时候,才不会倒下,也就是说,才能够保持平衡。
如2,请判断,天平盘瞬间变动实验:把一只夹碎胡桃用的铁钳放到天平的一只盘上,这只钳的一只“脚”平放在盘面上,另一只脚用细线挂在天平的挂钩上。天平的另一只盘上放砝码,使两边恰好达到平衡。现在,用一根燃着的火柴把细线烧断,于是,原来挂在钩上的一只脚就落到盘上来。
请想想看,当这只脚落下的一瞬间,天平会起一些什么变动?在这只脚还在继续落下的这一瞬间,放着钳子的这只天平盘会向下沉呢,还是向上升呢,还是停留在原地不动?
对于这个问题,你现在既然已经知道自由落下的物体没有重量,就可以先提出正确的答案来:这只盘在这一瞬间一定会向上升起。果然,原来挂起的那只脚,在落下的时候,虽然跟下面那只脚连在一起,但是它对下面一只脚所施的压力,到底比它在固定不动的时候小。钳子的重量在这一瞬间要减少些,因此天平盘就要在这一瞬间升起一下。
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大家议论纷纷,都想尽快知道真相。我趁机告诉学生,学了《罗森堡实验》后,这一现象的奥秘自然会一清二楚。
……
一个个谜团,一个个悬念,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都希望下一节物理课快点到来。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实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探讨,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总结,从而领略到了学习的无穷乐趣。
二、讨论“兴”趣,让课堂“活”起来
讨论是为了养成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从而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大胆质疑中萌芽,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交流碰撞中开花,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豁然开朗中形成。在教学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实际,畅谈自己的看法,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评价,在交流中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以功的概念教学为例。在功的概念教学中可分三个不同层次去进行理解:1.力和位移同方向时:W=FS。 (特殊)2.力和位移方向成任一角度时: W=FScosθ(一般)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本质)为了突出功的决定因素可设计下述例,组织讨论:
例1:一个与水平方向成a=45°的恒力F=20牛推一只箱子,把箱子在水平方向移动了S=100米,求:推力所做的功WF=?
讨论1:(1)题目未提及地面摩擦情况,有无摩擦对WF的
求解有影响吗?
(2)题目未提及物体运动状态,匀速运动或匀加速运动对WF的求解有影响吗?(3)若再在物体上叠放一个重物,对WF的求解有影响吗?
(4)若将F反向(即由原来的推力改为拉力而大小及水平夹角不变,仍使物体从A→B,对WF求解有影响吗?
讨论2:若物体移至10米处时将推力改变方向(大小不变,方向仍与水平夹角为45°)把物体再往回推10米至原出发点,那么,(1)在推回过程中推力做功多少?(2)在A→B→A全过程中推力做的总功多少?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这一教学行为在促进学生发展、贯彻新的教育理念等方面有其它教学行为难以实现的功能。
三、激励“固”趣 ,让思维“新”起来
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后,要通过及时的表彰和肯定给予巩固。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发现学生有点滴进步,就以不同的方式给予表扬,特别是对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性见解和设想予以及时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从而不断探索创新,去争取新的成功。
1、营造和谐、民主、创新学习的氛围。成就感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源泉。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学习动力。在物理学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快乐,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要善于用鼓励信任的表情加以肯定与表扬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创造精神。方法之一就是赞扬,如果你想让学生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好品格,你就在那些方面赞扬他,将他的优点放大、升华,让他的缺点在优点的发扬中克服,让他充满自尊地健康成长。作为教师,更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善于运用表扬的武器,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在实践中品尝到创新与成功的乐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2、关心学生热点,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青年学生关心热点问题正是青年人的朝气所在,教师如能抓住这一契机,大胆地将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的质疑有机地融入课堂,无疑会给课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这一学生关注的热点渗入到《天体运动》部分的高三复习课中。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关于“神州5号” 飞船的相关问题,如,为什么杨利伟在飞船中采用平躺的姿势?飞船的火箭发射为什么是竖直发射而不是其他方向?“神州5号” 宇宙飞船最终在离地面约340千米的高空飞行了14圈,它是直接被送到这个高度吗?飞船是如何实现“变轨”的?等等,为此,在我在网上查找资料,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去引发讨论、进行释疑,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热点问题质疑和析疑,既强化了基本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更激发了学生探索未来世界的创新激情。
3、优化教学行为,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关键,现代新型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例如:为讲解“动量”一节课,有位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设计“摔不碎的鸡蛋”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为了能成功地表演,真是开动脑筋,煞费心机,到处采集各种各样的材料,精心设计,细心制作,当教师把一个包装好的鸡蛋从楼上往下扔的时候,学生欢呼,跳跃。结果有五个成功的杰作,鸡蛋没有被摔碎。比赛结果令我们事先预想的方法要科学、新颖的多。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以“趣”拔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孙晓玉.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赤峰学院学报2005.32.
[2]阴瑞华.物理教学与创造能力的培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3.
[3]梁文清.改革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J].广州师院学报,1998.7
【关键词】高中物理兴趣实验创新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学生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求知欲、能力的提高、創新精神的培养更是成了空中楼阁。怎样以“趣” 唤起物理课堂的生命活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实验“引”趣,让学生“动”起来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可以说,离开了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发展。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出乎意外的实验现象可以使他们疑惑和好奇;科学合理的解释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在新授每一节课前,我一改传统的说教模式,以“物理:奥妙无穷,趣味无穷”和学生一起探讨:
如1、让你站不起,试一试实验:请你象坐下来,把上身挺直,而且不准把两只脚移到椅子底下去。现在,不准把上身向前倾,也不许改变两脚的位置,请你试试看站起身来。怎么,不成吧?无论你花多大力气,只要不把上身向前倾或者把两脚移到椅子底下去,你就休想站得起来。
要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得先来谈些关于物体以及人体平衡的问题。一个站立着的物体,只有当那条从它重心引垂下来的竖直线没有越出它的底面的时候,才不会倒下,也就是说,才能够保持平衡。
如2,请判断,天平盘瞬间变动实验:把一只夹碎胡桃用的铁钳放到天平的一只盘上,这只钳的一只“脚”平放在盘面上,另一只脚用细线挂在天平的挂钩上。天平的另一只盘上放砝码,使两边恰好达到平衡。现在,用一根燃着的火柴把细线烧断,于是,原来挂在钩上的一只脚就落到盘上来。
请想想看,当这只脚落下的一瞬间,天平会起一些什么变动?在这只脚还在继续落下的这一瞬间,放着钳子的这只天平盘会向下沉呢,还是向上升呢,还是停留在原地不动?
对于这个问题,你现在既然已经知道自由落下的物体没有重量,就可以先提出正确的答案来:这只盘在这一瞬间一定会向上升起。果然,原来挂起的那只脚,在落下的时候,虽然跟下面那只脚连在一起,但是它对下面一只脚所施的压力,到底比它在固定不动的时候小。钳子的重量在这一瞬间要减少些,因此天平盘就要在这一瞬间升起一下。
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大家议论纷纷,都想尽快知道真相。我趁机告诉学生,学了《罗森堡实验》后,这一现象的奥秘自然会一清二楚。
……
一个个谜团,一个个悬念,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都希望下一节物理课快点到来。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实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探讨,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总结,从而领略到了学习的无穷乐趣。
二、讨论“兴”趣,让课堂“活”起来
讨论是为了养成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从而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大胆质疑中萌芽,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交流碰撞中开花,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豁然开朗中形成。在教学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实际,畅谈自己的看法,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评价,在交流中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以功的概念教学为例。在功的概念教学中可分三个不同层次去进行理解:1.力和位移同方向时:W=FS。 (特殊)2.力和位移方向成任一角度时: W=FScosθ(一般)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本质)为了突出功的决定因素可设计下述例,组织讨论:
例1:一个与水平方向成a=45°的恒力F=20牛推一只箱子,把箱子在水平方向移动了S=100米,求:推力所做的功WF=?
讨论1:(1)题目未提及地面摩擦情况,有无摩擦对WF的
求解有影响吗?
(2)题目未提及物体运动状态,匀速运动或匀加速运动对WF的求解有影响吗?(3)若再在物体上叠放一个重物,对WF的求解有影响吗?
(4)若将F反向(即由原来的推力改为拉力而大小及水平夹角不变,仍使物体从A→B,对WF求解有影响吗?
讨论2:若物体移至10米处时将推力改变方向(大小不变,方向仍与水平夹角为45°)把物体再往回推10米至原出发点,那么,(1)在推回过程中推力做功多少?(2)在A→B→A全过程中推力做的总功多少?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这一教学行为在促进学生发展、贯彻新的教育理念等方面有其它教学行为难以实现的功能。
三、激励“固”趣 ,让思维“新”起来
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后,要通过及时的表彰和肯定给予巩固。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发现学生有点滴进步,就以不同的方式给予表扬,特别是对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性见解和设想予以及时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从而不断探索创新,去争取新的成功。
1、营造和谐、民主、创新学习的氛围。成就感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源泉。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学习动力。在物理学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快乐,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要善于用鼓励信任的表情加以肯定与表扬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创造精神。方法之一就是赞扬,如果你想让学生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好品格,你就在那些方面赞扬他,将他的优点放大、升华,让他的缺点在优点的发扬中克服,让他充满自尊地健康成长。作为教师,更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善于运用表扬的武器,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在实践中品尝到创新与成功的乐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2、关心学生热点,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青年学生关心热点问题正是青年人的朝气所在,教师如能抓住这一契机,大胆地将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的质疑有机地融入课堂,无疑会给课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这一学生关注的热点渗入到《天体运动》部分的高三复习课中。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关于“神州5号” 飞船的相关问题,如,为什么杨利伟在飞船中采用平躺的姿势?飞船的火箭发射为什么是竖直发射而不是其他方向?“神州5号” 宇宙飞船最终在离地面约340千米的高空飞行了14圈,它是直接被送到这个高度吗?飞船是如何实现“变轨”的?等等,为此,在我在网上查找资料,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去引发讨论、进行释疑,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热点问题质疑和析疑,既强化了基本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更激发了学生探索未来世界的创新激情。
3、优化教学行为,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关键,现代新型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例如:为讲解“动量”一节课,有位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设计“摔不碎的鸡蛋”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为了能成功地表演,真是开动脑筋,煞费心机,到处采集各种各样的材料,精心设计,细心制作,当教师把一个包装好的鸡蛋从楼上往下扔的时候,学生欢呼,跳跃。结果有五个成功的杰作,鸡蛋没有被摔碎。比赛结果令我们事先预想的方法要科学、新颖的多。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以“趣”拔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孙晓玉.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赤峰学院学报2005.32.
[2]阴瑞华.物理教学与创造能力的培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3.
[3]梁文清.改革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J].广州师院学报,1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