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指算来,我与王希锋校长相识已八载。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与王校长的关系经历了“无视—合作—欣赏—对话”四个阶段。我与“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也经历了一个“批判—研究—震撼—宣讲”的过程。作为一个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能在自己所工作的领域遇到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是研究生涯的大幸;作为一个语文教育的思考者,能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后半段遇到一位思想的对话者则是三生有幸。正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我与王希锋校长相识在八年前高唐县教育局举办的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但当时王校长和高唐第一实验小学并没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之间真正的相识、相知是在2016年的寒假,王校长参加了我院举办的高唐县义务教育校长团队培训班。培训班结束时,他向我提出了双方进行实质性合作的方案,即王校长向我院的小学教育研究团队提供横向课题,我们的学科团队进驻王校长所在的学校与老师一起进行研究。2016年上半年伊始,我们的小学教育研究团队进驻高唐第一实验小学,运用质性研究范式的扎根理论,采用听课、收集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高唐第一实验小学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王校长的学校管理思想具有非常强的原生性和独特性,高唐第一实验小学也表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这里我并不想系统介绍王校长的学校管理思想和他所倡导的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只是介绍我们运用扎根理论发现的支撑“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七大核心技术。
一、遵守规则养成习惯的核心育人理念
一位校长的核心育人理念往往决定着他的教育思想的脉络。遵守规则、养成习惯既不时髦也不高深,但它却着眼未来,面向当下。说它着眼未来,意思是习惯往往决定一個人人生的成败。人生虽然短暂但却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一个人,求学阶段有老师为他引导方向、设计步骤,成年后进入社会,他的生活状态则往往由求学阶段所养成的习惯决定。求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决定了一个人成年后专业发展的程度。说它面向当下,有两层意思:一是小学阶段是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一最佳时期,好的习惯就很难养成。二是小学阶段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中学和大学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落实这个核心育人思想,王校长组织学校老师对学生习惯养成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编写了“好习惯益终生”系列校本教材,从做人、做事、学习三个方面建立了习惯培育系统。有课时、有教法、有考核,六年时间坚持不懈,从而养成学生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二、“爱即严格要求”的校长情怀
与王校长合作,除执行合同内容外,更多的时间我们是在“聊天”。一到周六或周日,王校长就会打来电话问我是否有时间。如果我有,他会开车1个小时来我的办公室,开始一整天的“聊天”。起初的“聊天”以我为主导,本质上是我对他进行教育理论的普及。慢慢地,他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始向我介绍他对教育的理解。我们就是这样从专家与普通校长的关系逐渐变成了朋友与朋友、思想者与思想者的关系。他成了我的思想对话者。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相互激发,思维之花次第开放。这种“聊天”大概持续了一年多时间。这一年里,我了解了他的教育经历,也发现了他“爱即严格要求”的校长情怀。
从在清平镇中心小学因为改革被教研员拉下讲台,到任清平镇少先队辅导员所创办的“一巾二旗三歌”活动,到任清平联校副校长所开展的“三德建设”,到任三十里铺联校校长时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再到在鱼丘湖联校时的“公平优先,差异发展”的管理体制探索,直到在高唐第一实验小学时的网格化管理,每到一处,他都会留下自己的足迹,在工作岗位上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己的创造并取得了成功。推动这些创造的动力是什么呢?王校长响亮的回答就是“爱”。朱自清先生曾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王校长爱他的学生、爱他的老师。
王校长爱他的学生,但这种爱不是虚情假意的“你真棒”,不是作秀式的“跪下来听孩子讲话”。他的教育之爱概括起来就是“爱即严格要求”,具体表现为爱即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习惯,爱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爱即依法依规办学。
爱即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习惯。习惯的培养不仅仅要在求学阶段思考,更要从受益终生的角度思考。他所在的学校对如何养成好习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把好习惯养成的内容分解到小学阶段的6个学年里,各种习惯有名称、有要求、有训练计划。只要坚持不懈,习惯就会慢慢养成,气质也会随之变化。
爱即按国家意志培养学生。在王校长的话语体系中,“这个问题课标是这样规定的”“对小学生的阅读量,课标是这样规定的”“因为教育部规定小学的书包不能超过××公斤,所以……”诸如此类的句子经常出现,这反映出他有非常强的依规办学意识。在他看来,校长作为国家代理人来管理学校就必须按照国家意志管理学校。按照国家意志培养学生就是最大的爱。
王校长爱他的教职员工,但这种爱并不仅仅是那种为他们多发点福利的庸俗之爱,而是一种健康温暖之爱。这种爱表现在行动上即庄重、孝慈、举善。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第二章第二十条)孔子认为,用庄重的态度对待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以孝慈喻民,百姓就会对你忠诚;举用善能者而教育能力稍差者就能使百姓相互劝勉。
王校长以庄重的语言、行为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职员工,从而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近无疏。一个人只要认真工作,收获就会如期而至。王校长同时也是一个孝慈之人。父母与他同住,每次吃饭他总是先拿起上顿剩下的碎馒头,而把完整的留给父母。春节回家,他看到已故乡亲的照片很多是从身份证上翻拍下来的,很不庄重,他就自己为村里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照了一张正规的照片。
王校长管理学校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集体主义,提倡大家共同进步,反对相互提防式的过度竞争。屈指算来,自当上正职校长以来,他带领的副职们已经有十几人走上正职校长的岗位,中层已经有五十几人走上副校岗位,这就是举善能。而对于众多教职工,他采取的策略则是依靠制度、依靠集体备课、依靠捆绑考核,通过集体的力量使他们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三、集体教研
教师发展的关键是教师专业的自我发展,而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是集体教研和教学反思。王校长曾经在过的高唐县实行的是城乡教师一体化管理体制,每年都会有10%的乡村教师交流到高唐第一实验小学学习,高唐第一实验小学也会有10%的教师交流到乡村小学支教。交流到一实小的教师往往会迅速融入到学校的教学文化中,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出来交流的教师回到原学校后则理所当然地成为教研骨干。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实小的集体教研制度功不可没。
很多学校现在都在采用集体教研制度,但往往都是分工备课、集体共享,并没有集体研讨的过程,其实质仍是个人备课。王校长则带领学校老师把集体教研真正落到实处。他采用的基本策略就是“三固定”,即时间固定、地点固定、程序固定。所谓时间固定就是同一门课程要么排在一、二节,要么排在三、四节,要么排在五、六节。如果排在一、二节,三、四节则集体教研,如果排在三、四节,则五、六节集体备课,依次类推。所谓地点固定就是教研活动固定在自己所在的教研室。所谓程序固定就是教研必须按“集体反思—集体研课说课—分别备课—相互交流—形成共案”的固定流程进行。集体教研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产生了共生效应,促进了教师的共同
成长。
四、双向选择捆绑考核的教师激励制度
“双向选择”是教师岗位选派制度。王校长带领的领导班子改变了传统金字塔式等级管理制度,实行扁平化管理。年级管理实行总管制,年级主任改称年级总管,职责从只管教学转变为负责年级全面工作。年级总管由校委员任命,总管下设语文和数学两个教研室主任,各班设班主任。每个教师填写三个志愿选择任教年级,年级总管选择任课教师。这种双向选择能够增加选择与被选择双方的压力,也会增强选择与被选择方心理相容的程度,起到了较大的激励作用。
同时,对教师实行“千分制”考核。与大部分学校不同的是,教师所得分数不仅仅来自自己的成绩,更多的是来自他们所在的集体。在学校生活中,每位教师都会分属不同的群体,如某班的任课教师群体、语文组群体、年级群体。在教师考核体系中,一个语文教师授课分数虽然与他所教班级成绩相关,但权重更大的是所在年级的平均成绩。如果年级平均成绩不高,即使自己所教班级成绩很高,考核分数也不会很高。捆绑考核制度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集体备课之所以能够在高唐第一实验小学贯彻执行,捆绑考核提供了制度保障。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
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自诞生之日起,其信息传播的不均匀性和难以达到因材施教就一直成为教育界努力克服的两大弊端。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学所探讨的分层教学、分组教学就是为克服这些弊端所做的努力。“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特点鲜明:第一,分组之前先分队,全班按座位区域分为4个小队。第二,4人小组为基本的教学单位,小组按学科学习水平分成4个层次,分别命名为1号、2号、3号和4号。第三,分组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之所以要进行分队,与王校长扁平化管理思想有关。分队之后班级形成4个相互竞争的团队,同时也形成4个管理单位,化大班教学为小班学习。头脑风暴法的参与人数一般是10~15人,成人LTD讨论学习法小组学习一般为5~15人,而王校长所在学校的学习小组却为4人。为什么是4人小组呢?4人小组更加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首先是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阅读能力必须通过阅读实践才能形成,写作能力必须通过写作实践才能形成,仅仅靠教师的讲解是学不会语文的。4人小组增加了每位学生的课堂练习机会,使学生在多个操作面上练习,语文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就成为必然。实行组内异质,使小组内形成“兵教兵”的局面。优秀生通过帮扶后进生使自己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后进生在组内都会有一位小老师从而得到真正的帮助。4人小组学习,本质上实现了教育的公平化。组间异质则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六、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是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它最早产生于计算机网络管理,后来被大面积地运用到城市管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提出语文教學管理要努力将事、时、人三者落到实处,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王校长提出的“学校发生的每一件事要在第一时间内找到责任人”与魏书生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网格化管理把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分解,形成一个个管理节点,每个节点有负责人、有工作标准、有考核要求、有联系电话,每个节点相互关联形成学校管理的网络。网格化管理做到了网络之外无遗事,网络之内必落实,使整个学校管理井然有序。
七、教学过程流程化
教育学家总是告诉我们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王校长认为:“教学是科学”就是把各门课程的教学规律总结出来,形成基本的教学流程使全体教师有所遵循;“教学是艺术”就是在遵循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允许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达到艺术境界。教学流程化使教学质量得到基本的保证,教学艺术化使教师享受到教学创造的快感,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美感。流程化思想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有流程、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教学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流程和模式。由于“单元整合多课渐进”改革的推动,语文教学的流程更加精细。流程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程的层面,每一类知识、每一种能力都有基本的流程。教学流程的精细化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如果说“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是王校长学校的教改之花,那这七大核心技术则构成教改之花的肥沃土壤。“遵守规则、养成习惯”的核心育人思想决定了王校长的学校踏实规范的办学风格,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风向标。“爱即严格要求”的校长情怀,使得他成为永不停歇的发动机,带领学校的改革永远在路上。“双向选择捆绑考核”的员工激励制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全员关联,形成了学校集体主义的风尚,全校“领导教领导、教师教教师、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形成了真正意义的团队。“集体教研制度”“网格化管理”和“教学流程化”则使目标明确、任务细化,学校运转进入自动化状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上认识只是我通过扎根研究所得的一孔之见,要真正理解“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理解王校长管理学校的核心技术还是需要自己亲身去感受、去体验。愿王校长的管理思想越来越系统化,愿丰奥嘉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作者单位:山东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杨壮琴
我与王希锋校长相识在八年前高唐县教育局举办的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但当时王校长和高唐第一实验小学并没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之间真正的相识、相知是在2016年的寒假,王校长参加了我院举办的高唐县义务教育校长团队培训班。培训班结束时,他向我提出了双方进行实质性合作的方案,即王校长向我院的小学教育研究团队提供横向课题,我们的学科团队进驻王校长所在的学校与老师一起进行研究。2016年上半年伊始,我们的小学教育研究团队进驻高唐第一实验小学,运用质性研究范式的扎根理论,采用听课、收集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高唐第一实验小学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王校长的学校管理思想具有非常强的原生性和独特性,高唐第一实验小学也表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这里我并不想系统介绍王校长的学校管理思想和他所倡导的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只是介绍我们运用扎根理论发现的支撑“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七大核心技术。
一、遵守规则养成习惯的核心育人理念
一位校长的核心育人理念往往决定着他的教育思想的脉络。遵守规则、养成习惯既不时髦也不高深,但它却着眼未来,面向当下。说它着眼未来,意思是习惯往往决定一個人人生的成败。人生虽然短暂但却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一个人,求学阶段有老师为他引导方向、设计步骤,成年后进入社会,他的生活状态则往往由求学阶段所养成的习惯决定。求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决定了一个人成年后专业发展的程度。说它面向当下,有两层意思:一是小学阶段是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一最佳时期,好的习惯就很难养成。二是小学阶段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中学和大学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落实这个核心育人思想,王校长组织学校老师对学生习惯养成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编写了“好习惯益终生”系列校本教材,从做人、做事、学习三个方面建立了习惯培育系统。有课时、有教法、有考核,六年时间坚持不懈,从而养成学生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二、“爱即严格要求”的校长情怀
与王校长合作,除执行合同内容外,更多的时间我们是在“聊天”。一到周六或周日,王校长就会打来电话问我是否有时间。如果我有,他会开车1个小时来我的办公室,开始一整天的“聊天”。起初的“聊天”以我为主导,本质上是我对他进行教育理论的普及。慢慢地,他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始向我介绍他对教育的理解。我们就是这样从专家与普通校长的关系逐渐变成了朋友与朋友、思想者与思想者的关系。他成了我的思想对话者。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相互激发,思维之花次第开放。这种“聊天”大概持续了一年多时间。这一年里,我了解了他的教育经历,也发现了他“爱即严格要求”的校长情怀。
从在清平镇中心小学因为改革被教研员拉下讲台,到任清平镇少先队辅导员所创办的“一巾二旗三歌”活动,到任清平联校副校长所开展的“三德建设”,到任三十里铺联校校长时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再到在鱼丘湖联校时的“公平优先,差异发展”的管理体制探索,直到在高唐第一实验小学时的网格化管理,每到一处,他都会留下自己的足迹,在工作岗位上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己的创造并取得了成功。推动这些创造的动力是什么呢?王校长响亮的回答就是“爱”。朱自清先生曾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王校长爱他的学生、爱他的老师。
王校长爱他的学生,但这种爱不是虚情假意的“你真棒”,不是作秀式的“跪下来听孩子讲话”。他的教育之爱概括起来就是“爱即严格要求”,具体表现为爱即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习惯,爱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爱即依法依规办学。
爱即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习惯。习惯的培养不仅仅要在求学阶段思考,更要从受益终生的角度思考。他所在的学校对如何养成好习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把好习惯养成的内容分解到小学阶段的6个学年里,各种习惯有名称、有要求、有训练计划。只要坚持不懈,习惯就会慢慢养成,气质也会随之变化。
爱即按国家意志培养学生。在王校长的话语体系中,“这个问题课标是这样规定的”“对小学生的阅读量,课标是这样规定的”“因为教育部规定小学的书包不能超过××公斤,所以……”诸如此类的句子经常出现,这反映出他有非常强的依规办学意识。在他看来,校长作为国家代理人来管理学校就必须按照国家意志管理学校。按照国家意志培养学生就是最大的爱。
王校长爱他的教职员工,但这种爱并不仅仅是那种为他们多发点福利的庸俗之爱,而是一种健康温暖之爱。这种爱表现在行动上即庄重、孝慈、举善。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第二章第二十条)孔子认为,用庄重的态度对待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以孝慈喻民,百姓就会对你忠诚;举用善能者而教育能力稍差者就能使百姓相互劝勉。
王校长以庄重的语言、行为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职员工,从而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近无疏。一个人只要认真工作,收获就会如期而至。王校长同时也是一个孝慈之人。父母与他同住,每次吃饭他总是先拿起上顿剩下的碎馒头,而把完整的留给父母。春节回家,他看到已故乡亲的照片很多是从身份证上翻拍下来的,很不庄重,他就自己为村里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照了一张正规的照片。
王校长管理学校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集体主义,提倡大家共同进步,反对相互提防式的过度竞争。屈指算来,自当上正职校长以来,他带领的副职们已经有十几人走上正职校长的岗位,中层已经有五十几人走上副校岗位,这就是举善能。而对于众多教职工,他采取的策略则是依靠制度、依靠集体备课、依靠捆绑考核,通过集体的力量使他们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三、集体教研
教师发展的关键是教师专业的自我发展,而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是集体教研和教学反思。王校长曾经在过的高唐县实行的是城乡教师一体化管理体制,每年都会有10%的乡村教师交流到高唐第一实验小学学习,高唐第一实验小学也会有10%的教师交流到乡村小学支教。交流到一实小的教师往往会迅速融入到学校的教学文化中,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出来交流的教师回到原学校后则理所当然地成为教研骨干。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实小的集体教研制度功不可没。
很多学校现在都在采用集体教研制度,但往往都是分工备课、集体共享,并没有集体研讨的过程,其实质仍是个人备课。王校长则带领学校老师把集体教研真正落到实处。他采用的基本策略就是“三固定”,即时间固定、地点固定、程序固定。所谓时间固定就是同一门课程要么排在一、二节,要么排在三、四节,要么排在五、六节。如果排在一、二节,三、四节则集体教研,如果排在三、四节,则五、六节集体备课,依次类推。所谓地点固定就是教研活动固定在自己所在的教研室。所谓程序固定就是教研必须按“集体反思—集体研课说课—分别备课—相互交流—形成共案”的固定流程进行。集体教研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产生了共生效应,促进了教师的共同
成长。
四、双向选择捆绑考核的教师激励制度
“双向选择”是教师岗位选派制度。王校长带领的领导班子改变了传统金字塔式等级管理制度,实行扁平化管理。年级管理实行总管制,年级主任改称年级总管,职责从只管教学转变为负责年级全面工作。年级总管由校委员任命,总管下设语文和数学两个教研室主任,各班设班主任。每个教师填写三个志愿选择任教年级,年级总管选择任课教师。这种双向选择能够增加选择与被选择双方的压力,也会增强选择与被选择方心理相容的程度,起到了较大的激励作用。
同时,对教师实行“千分制”考核。与大部分学校不同的是,教师所得分数不仅仅来自自己的成绩,更多的是来自他们所在的集体。在学校生活中,每位教师都会分属不同的群体,如某班的任课教师群体、语文组群体、年级群体。在教师考核体系中,一个语文教师授课分数虽然与他所教班级成绩相关,但权重更大的是所在年级的平均成绩。如果年级平均成绩不高,即使自己所教班级成绩很高,考核分数也不会很高。捆绑考核制度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集体备课之所以能够在高唐第一实验小学贯彻执行,捆绑考核提供了制度保障。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
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自诞生之日起,其信息传播的不均匀性和难以达到因材施教就一直成为教育界努力克服的两大弊端。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学所探讨的分层教学、分组教学就是为克服这些弊端所做的努力。“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特点鲜明:第一,分组之前先分队,全班按座位区域分为4个小队。第二,4人小组为基本的教学单位,小组按学科学习水平分成4个层次,分别命名为1号、2号、3号和4号。第三,分组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之所以要进行分队,与王校长扁平化管理思想有关。分队之后班级形成4个相互竞争的团队,同时也形成4个管理单位,化大班教学为小班学习。头脑风暴法的参与人数一般是10~15人,成人LTD讨论学习法小组学习一般为5~15人,而王校长所在学校的学习小组却为4人。为什么是4人小组呢?4人小组更加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首先是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阅读能力必须通过阅读实践才能形成,写作能力必须通过写作实践才能形成,仅仅靠教师的讲解是学不会语文的。4人小组增加了每位学生的课堂练习机会,使学生在多个操作面上练习,语文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就成为必然。实行组内异质,使小组内形成“兵教兵”的局面。优秀生通过帮扶后进生使自己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后进生在组内都会有一位小老师从而得到真正的帮助。4人小组学习,本质上实现了教育的公平化。组间异质则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六、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是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它最早产生于计算机网络管理,后来被大面积地运用到城市管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提出语文教學管理要努力将事、时、人三者落到实处,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王校长提出的“学校发生的每一件事要在第一时间内找到责任人”与魏书生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网格化管理把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分解,形成一个个管理节点,每个节点有负责人、有工作标准、有考核要求、有联系电话,每个节点相互关联形成学校管理的网络。网格化管理做到了网络之外无遗事,网络之内必落实,使整个学校管理井然有序。
七、教学过程流程化
教育学家总是告诉我们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王校长认为:“教学是科学”就是把各门课程的教学规律总结出来,形成基本的教学流程使全体教师有所遵循;“教学是艺术”就是在遵循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允许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达到艺术境界。教学流程化使教学质量得到基本的保证,教学艺术化使教师享受到教学创造的快感,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美感。流程化思想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有流程、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教学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流程和模式。由于“单元整合多课渐进”改革的推动,语文教学的流程更加精细。流程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程的层面,每一类知识、每一种能力都有基本的流程。教学流程的精细化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如果说“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是王校长学校的教改之花,那这七大核心技术则构成教改之花的肥沃土壤。“遵守规则、养成习惯”的核心育人思想决定了王校长的学校踏实规范的办学风格,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风向标。“爱即严格要求”的校长情怀,使得他成为永不停歇的发动机,带领学校的改革永远在路上。“双向选择捆绑考核”的员工激励制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全员关联,形成了学校集体主义的风尚,全校“领导教领导、教师教教师、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形成了真正意义的团队。“集体教研制度”“网格化管理”和“教学流程化”则使目标明确、任务细化,学校运转进入自动化状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上认识只是我通过扎根研究所得的一孔之见,要真正理解“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理解王校长管理学校的核心技术还是需要自己亲身去感受、去体验。愿王校长的管理思想越来越系统化,愿丰奥嘉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作者单位:山东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