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通过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三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展示了现实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对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对完善合作学习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数学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二、合作学习案例
授课年级: 高三
类型:习题课
课题:午间天天练讲评课(14道填空 1道大题)
分组:全班60人,按前后桌,4人一组,其中一人数学成绩在班级前15名的为本组组长,基本上可以称为小老师.
环节1:教师将统计好错误率的纸投影在黑板上,错误在20人以下的题目不进行讲评,课堂前10分钟投影答案,4人小组讨论解决,前10分钟学生热烈地讨论,一般是计算错,或是思维方向错,8分钟左右大多数组已经解决,静下来思考其余错题.
环节2:将剩余的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分类型讲解,但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由学生来讲.各组都有很优秀的学生,每一题都有学习较好的学生积极发言.不同于以往,不是所谓的启发诱导式讲解,而是让学生直接到黑板前面向全体学生讲解,讲得很好,思路清晰,板书工整(从高一就开始这样训练),个别讲解中有问题的,台下的学生积极上前来帮忙讲解.
环节3: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教师采用一讲三练的方法,投影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先做后讲,这里采取对话式,主要是思路的引导.课堂安静有序,有实效.
环节4:集体总结回顾.
点评: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教学活动也包含两个方面,即教与学.不能只有教没有学,也不能只有学没有教.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强调教也强调学,教师讲得少,就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也许会有不同的理解,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争论,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就把知识掌握了,实现了学习互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对合作学习的思考
一般而言,与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与学生交互占主要地位相比,合作学习中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趋于主导地位.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的数学交流增强他们的数学理解力,从而有助于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多种方式的数学交流中获得他们思维的情况.但是,利用合作学习方法促进教学改进学习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合作学习的方法并不是完美的,因此,如果想利用合作学习方法有效地服务于数学的教与学,我们应该在发挥其特点的同时思考、改善其中的一些问题.
1.适宜的学习任务类型是数学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学生小组活动,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但学生拥有的知识深度、广度及思维水平毕竟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独立地完成各种类型的学习任务,尤其是抽象的数学概念,此时就需要以教师精辟讲解为主.这就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不适宜一段新知识的最初教学,如概念教学与基础定理教学.那么,合作学习最适宜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数学知识应用学习、调查研究学习和实践操作学习.上面的习题讲评课学生拥有了丰富的背景知识,他们在合作学习环境中运用初步理解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同学间相互促进.
2.数学合作学习的本质在于独立完成与合作探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简单地将学生安排在小组中并让他们一起学习,这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和产生较大的效力,应强调个人责任和积极互助.在这个案例的课堂上每4人一个组长,有明确的职责,组织小组讨论,代表小组发言,有明确的时间概念、明确的议题.这就促使同学们积极思考,增进发表见解的主动性,避免了随便说话.所以,一个成功的合作学习小组在于成员间独立完成与合作探讨.
3.数学合作学习必须以一个人独立思考和深层次认知参与为前提
合作学习时,有的同学个性强,能说但不深入,有的脱离主要内容探讨,有的小组只有一个人在思考,其他人都不思考.热闹掩盖的是学生数学认知的表层和浅化.数学合作学习必须以个人独立思考和深层次认知参与为前提.这是因为,学生要有效地参与协作和交流,必须以自己的认知能力为基础.而个体的思考无法由他人或小组来替代,特别是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为主要特征的数学学习,个人独立思考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案例中的同学们在中午已经完成了这份试卷,小组学习时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交流了各自的错题,从而产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所以,只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浮”“泛”的现象.
四、合作学习的意义
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过多地强调竞争,致使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往往视别人的成功为自己的失败,自己的成功就是别人的失败.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他们大多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少与别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说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组活动不但可以让有不同能力的同学发挥所长,取长补短,还能让他们增加对彼此的了解,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也欣赏学习别人的机会.萧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通过对学生合作学习,不仅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也让学生们在互助互学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2.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合作学习打破过去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往往会发生思维的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在自由的表达中,学生的个性也会得到极大的张扬.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往往是一名学生的发言启发了其他学生,学生的发现也就更加深入,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3.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点燃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火花,使他们尝到追求真知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被看成纯粹的知识的被动接受和简单积累,而应被看成是个体在一定社会环境之中的“意义赋予”,是新、旧知识与经验的重组,是形式建构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通过合作学习为学生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使学生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维忠.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佐藤学,钟启泉.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管向群.中国教育最需要的新理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数学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二、合作学习案例
授课年级: 高三
类型:习题课
课题:午间天天练讲评课(14道填空 1道大题)
分组:全班60人,按前后桌,4人一组,其中一人数学成绩在班级前15名的为本组组长,基本上可以称为小老师.
环节1:教师将统计好错误率的纸投影在黑板上,错误在20人以下的题目不进行讲评,课堂前10分钟投影答案,4人小组讨论解决,前10分钟学生热烈地讨论,一般是计算错,或是思维方向错,8分钟左右大多数组已经解决,静下来思考其余错题.
环节2:将剩余的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分类型讲解,但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由学生来讲.各组都有很优秀的学生,每一题都有学习较好的学生积极发言.不同于以往,不是所谓的启发诱导式讲解,而是让学生直接到黑板前面向全体学生讲解,讲得很好,思路清晰,板书工整(从高一就开始这样训练),个别讲解中有问题的,台下的学生积极上前来帮忙讲解.
环节3: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教师采用一讲三练的方法,投影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先做后讲,这里采取对话式,主要是思路的引导.课堂安静有序,有实效.
环节4:集体总结回顾.
点评: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教学活动也包含两个方面,即教与学.不能只有教没有学,也不能只有学没有教.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强调教也强调学,教师讲得少,就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也许会有不同的理解,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争论,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就把知识掌握了,实现了学习互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对合作学习的思考
一般而言,与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与学生交互占主要地位相比,合作学习中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趋于主导地位.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的数学交流增强他们的数学理解力,从而有助于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多种方式的数学交流中获得他们思维的情况.但是,利用合作学习方法促进教学改进学习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合作学习的方法并不是完美的,因此,如果想利用合作学习方法有效地服务于数学的教与学,我们应该在发挥其特点的同时思考、改善其中的一些问题.
1.适宜的学习任务类型是数学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学生小组活动,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但学生拥有的知识深度、广度及思维水平毕竟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独立地完成各种类型的学习任务,尤其是抽象的数学概念,此时就需要以教师精辟讲解为主.这就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不适宜一段新知识的最初教学,如概念教学与基础定理教学.那么,合作学习最适宜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数学知识应用学习、调查研究学习和实践操作学习.上面的习题讲评课学生拥有了丰富的背景知识,他们在合作学习环境中运用初步理解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同学间相互促进.
2.数学合作学习的本质在于独立完成与合作探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简单地将学生安排在小组中并让他们一起学习,这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和产生较大的效力,应强调个人责任和积极互助.在这个案例的课堂上每4人一个组长,有明确的职责,组织小组讨论,代表小组发言,有明确的时间概念、明确的议题.这就促使同学们积极思考,增进发表见解的主动性,避免了随便说话.所以,一个成功的合作学习小组在于成员间独立完成与合作探讨.
3.数学合作学习必须以一个人独立思考和深层次认知参与为前提
合作学习时,有的同学个性强,能说但不深入,有的脱离主要内容探讨,有的小组只有一个人在思考,其他人都不思考.热闹掩盖的是学生数学认知的表层和浅化.数学合作学习必须以个人独立思考和深层次认知参与为前提.这是因为,学生要有效地参与协作和交流,必须以自己的认知能力为基础.而个体的思考无法由他人或小组来替代,特别是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为主要特征的数学学习,个人独立思考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案例中的同学们在中午已经完成了这份试卷,小组学习时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交流了各自的错题,从而产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所以,只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浮”“泛”的现象.
四、合作学习的意义
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过多地强调竞争,致使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往往视别人的成功为自己的失败,自己的成功就是别人的失败.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他们大多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少与别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说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组活动不但可以让有不同能力的同学发挥所长,取长补短,还能让他们增加对彼此的了解,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也欣赏学习别人的机会.萧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通过对学生合作学习,不仅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也让学生们在互助互学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2.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合作学习打破过去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往往会发生思维的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在自由的表达中,学生的个性也会得到极大的张扬.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往往是一名学生的发言启发了其他学生,学生的发现也就更加深入,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3.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点燃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火花,使他们尝到追求真知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被看成纯粹的知识的被动接受和简单积累,而应被看成是个体在一定社会环境之中的“意义赋予”,是新、旧知识与经验的重组,是形式建构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通过合作学习为学生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使学生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维忠.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佐藤学,钟启泉.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管向群.中国教育最需要的新理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