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份数学作业应当包含哪些部分,如何将逻辑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作业难度如何把握等,都是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当仔细思考的问题.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将学生思维能力与数学实用性有效结合的数学作业.
【关键词】 精巧设计;注重实效;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课后作业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 课后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公式法则等加深印象,更对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起到了引导作用.
一、精巧设计
1. 难度分层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题目的难易搭配,并且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进行要求. 数学作业应逐层加大难度,由浅入深,由简入难,最开始的几道题难度较小,注重内容复习,基础巩固,帮助学生回忆课堂知识. 例:小明家养灰兔8只,养白兔4只. 一共养兔多少只?在刚刚学过加减法之后帮助学生回忆加法. 之后的几道题难度加大,主要为所学公式法则的简单应用,题型应尽量全面,让学生接触到该公式的几种主要用法. 例如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这道题使用了乘法和除法,并且分步计算加大了简单乘除的难度. 最后几道题对学生能力有较大要求,采用创新型题目,使学生拓展眼界,打开思维,这类题目可以让学生尽力而不做刻意要求. 这种梯度设计的作业分层顾及到了能力不同的学生,基础不足的学生巩固基础,能力较强的则进一步提高. 例如甲、乙、丙、丁四人共植树60课,甲植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乙植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丙植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丁植了多少棵?这类题目给予的条件较多,要将每一条都联系起来需要学生的专注力和仔细认真.由题可知,甲植树是其余三人的■,则占总体的■,即20棵,乙植树占总体的■,即15棵,同理,丙为12棵,丁为13棵.
2. 适量作业
在不断强调“给学生减负”的小学教学中,依旧有很多教师留大量作业,认为“量变带来质变”,却不考虑超量的作业,不仅加重学生身心负担,影响心理和生理发育,还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作业产生厌倦. 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注重内容的质量,同时保持适量的作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每一道题的解答中,都是全神贯注、认真完成的,这既节约学生的时间,还保证了作业完成的质量.
3. 作业的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爱玩,要想让学生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就要将作业设计得具有趣味性. 孩子们在面对逻辑性强的数学题目时,一般都会觉得枯燥无味,自然难以进入题目设立的环境当中,在设计一些开创思维的题目时,为题目设立背景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思考,更能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入情景当中思考问题,也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有助于思维的拓展. 例如小明和小华每人有一包糖,但是不知道每包里有几块. 只知道小明给了小华8块后,小华又给了小明14块,这时两人包里的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 同学们,你说原来谁的糖多?多几块?这一类题目考查了学生的逆向思维,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在复杂的线索中找到答案,而题目的背景则能吸引学生去解答. 解答时,由题目可知,其实小华在给了小明6块糖果之后他们的糖果数相同,所以小明一开始比小华少了12块,题目的难点在学生可能会误以为小明比小华少6块.
二、逻辑与实用相结合
1. 题目的实用性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的通病就是背熟了公式法则,但不懂得将其应用到实际当中,其实其根源还是在学生的练习中都是应用一些数学语言,仅仅考查了学生对于公式的运用,而缺乏有关生活场景的题目. 实用性题目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用到的问题,例如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有关学校的题目,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还可能是有关生产的问题,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子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等等.将问题转化到实际问题当中,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会将问题与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
2. 实践作业
数学作业的形式可以不局限于书面形式的题目,教师要结合所教授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小学生都很喜欢动手课,将逻辑性、抽象性的数学,转化为实践问题、动手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尤其在空间的学习中,对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也有一定帮助.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时,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长方体,或者制作长方体带到学校来,抑或是将长方体剪成不同的形状,观察其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在学习圆柱时,让学生拆开圆柱形的盒子,观察圆柱是由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就是通过计算圆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则能自然而然地记住了. 或者留一些家长参与的作业,比如,让家长将几个乒乓球分成黄白两色放在箱子中,孩子随机抽出小球,家长帮助孩子计算概率. 这类问题不仅能帮助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理解在生活中概率的含义,更能帮助他们在课堂学习时更加轻松.
结束语
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既体现在其分配的难度比例、有效题目数量,还体现在其数学知识转化为实用题当中,帮助孩子在做题时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一份有效的数学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要点,在创新型题目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力,培养数学思维,更能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如何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潘晓燕.新课改下如何预设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提高学习效率[J].文理导航(下旬),2014(10).
[2]汤乃余.关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4(10).
[3]孙玉辉.新常态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关键词】 精巧设计;注重实效;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课后作业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 课后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公式法则等加深印象,更对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起到了引导作用.
一、精巧设计
1. 难度分层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题目的难易搭配,并且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进行要求. 数学作业应逐层加大难度,由浅入深,由简入难,最开始的几道题难度较小,注重内容复习,基础巩固,帮助学生回忆课堂知识. 例:小明家养灰兔8只,养白兔4只. 一共养兔多少只?在刚刚学过加减法之后帮助学生回忆加法. 之后的几道题难度加大,主要为所学公式法则的简单应用,题型应尽量全面,让学生接触到该公式的几种主要用法. 例如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这道题使用了乘法和除法,并且分步计算加大了简单乘除的难度. 最后几道题对学生能力有较大要求,采用创新型题目,使学生拓展眼界,打开思维,这类题目可以让学生尽力而不做刻意要求. 这种梯度设计的作业分层顾及到了能力不同的学生,基础不足的学生巩固基础,能力较强的则进一步提高. 例如甲、乙、丙、丁四人共植树60课,甲植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乙植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丙植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丁植了多少棵?这类题目给予的条件较多,要将每一条都联系起来需要学生的专注力和仔细认真.由题可知,甲植树是其余三人的■,则占总体的■,即20棵,乙植树占总体的■,即15棵,同理,丙为12棵,丁为13棵.
2. 适量作业
在不断强调“给学生减负”的小学教学中,依旧有很多教师留大量作业,认为“量变带来质变”,却不考虑超量的作业,不仅加重学生身心负担,影响心理和生理发育,还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作业产生厌倦. 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注重内容的质量,同时保持适量的作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每一道题的解答中,都是全神贯注、认真完成的,这既节约学生的时间,还保证了作业完成的质量.
3. 作业的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爱玩,要想让学生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就要将作业设计得具有趣味性. 孩子们在面对逻辑性强的数学题目时,一般都会觉得枯燥无味,自然难以进入题目设立的环境当中,在设计一些开创思维的题目时,为题目设立背景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思考,更能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入情景当中思考问题,也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有助于思维的拓展. 例如小明和小华每人有一包糖,但是不知道每包里有几块. 只知道小明给了小华8块后,小华又给了小明14块,这时两人包里的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 同学们,你说原来谁的糖多?多几块?这一类题目考查了学生的逆向思维,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在复杂的线索中找到答案,而题目的背景则能吸引学生去解答. 解答时,由题目可知,其实小华在给了小明6块糖果之后他们的糖果数相同,所以小明一开始比小华少了12块,题目的难点在学生可能会误以为小明比小华少6块.
二、逻辑与实用相结合
1. 题目的实用性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的通病就是背熟了公式法则,但不懂得将其应用到实际当中,其实其根源还是在学生的练习中都是应用一些数学语言,仅仅考查了学生对于公式的运用,而缺乏有关生活场景的题目. 实用性题目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用到的问题,例如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有关学校的题目,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还可能是有关生产的问题,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子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等等.将问题转化到实际问题当中,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会将问题与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
2. 实践作业
数学作业的形式可以不局限于书面形式的题目,教师要结合所教授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小学生都很喜欢动手课,将逻辑性、抽象性的数学,转化为实践问题、动手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尤其在空间的学习中,对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也有一定帮助.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时,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长方体,或者制作长方体带到学校来,抑或是将长方体剪成不同的形状,观察其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在学习圆柱时,让学生拆开圆柱形的盒子,观察圆柱是由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就是通过计算圆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则能自然而然地记住了. 或者留一些家长参与的作业,比如,让家长将几个乒乓球分成黄白两色放在箱子中,孩子随机抽出小球,家长帮助孩子计算概率. 这类问题不仅能帮助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理解在生活中概率的含义,更能帮助他们在课堂学习时更加轻松.
结束语
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既体现在其分配的难度比例、有效题目数量,还体现在其数学知识转化为实用题当中,帮助孩子在做题时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一份有效的数学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要点,在创新型题目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力,培养数学思维,更能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如何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潘晓燕.新课改下如何预设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提高学习效率[J].文理导航(下旬),2014(10).
[2]汤乃余.关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4(10).
[3]孙玉辉.新常态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