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秋好时!照例,我们校又迎来了一批西华师大的教育系的实习生。看着她们,我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看到了曾经在成都四中实习的自己。站在讲台上,我也一如她们般紧张,自以为备好的课能够讲几个小时,却在十几分钟内匆匆讲完,然后,和学生尴尬地对望着。分针的齿轮仿佛需要阿基米德的杠杆撬动才能转动一般,许久才走了一小格,当它终于若无其事地走到下课的点上,清脆的铃声如圣谕般把我从地陷中掘起,我如释重负地冲出教室,坐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才发现后背冰凉,衣衫竟已湿透了。
而我的实习生,情况似乎比我好不了多少。为了提高她的课堂教学的质量,我有意识的让她独立备课,并完全按自己的设计上一堂课。那天她上课的内容是《小学教育学》(高教版)第三章中的第二节——小学学生的基本特征,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她用了绝大部分的时间精讲了“小学生的入学特征”,并辅以论据,加以佐证。她讲得很认真,也很投入,但我还是从学生的眼中看到了乏味,倦怠。第二课时,她要讲的知识点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是本章的教学重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并树立起小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这样的观点,这是教师必须树立起的学生观的内涵所在。我期待着精彩出现。但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她的讲解结束了。剩下的时间,她安排学生看了两个视频资料,第一个是“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实录,第二个是“美国小学教育的现状”。三个内容彼此无衔接,中间无过渡,无提问,甚至让人弄不清楚她这样安排的目的。再看看学生,早已无心课堂,各自收拾好书本,心照不宣地等待着,终于在一片无序地骚动中,下课的铃声响了。
在我接下来对同事的听课过程中,尽管我感受到了我的同事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不愿落后的决心,我也看到了他们为提升教学质量所做的种种努力。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教学水平,课件做得精美、独特;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创新着自己的教学方法等等。但我还是发现了他们自信背后的不安,看到了看似完美讲解后面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因为课堂似乎依然有些沉闷、乏味;学生的学习行为反馈好像也并不如人意;对学生思考的引领和指导似乎只停留在对教材表面的理解;专业理论知识仿佛也只是从书本到书本;看似热闹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仅仅只是让课堂的形式有别于传统……
我不禁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似乎回到了一些急需回答的原点问题上,那就是大学的课,究竟该怎样上?怎样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关注学生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能引领学生做深度思考?怎样有效使用并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面对川北幼专的课堂,我,确然如一名实习老师,惶惑,焦虑,小心翼翼。在“旧传统”与“新观念”的融合中,慢慢地悟着,坚定地践行着……
一、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像培养自己孩子似的培养学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我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孩子的母亲。每天孩子放学回家,我都非常关心孩子在学校里过得快不快乐;老师有没有关心孩子的用眼卫生;老师的课上得认不认真,有没有趣味;老师有没有关注到她,经常请她回答问题;老师对她的学习行为反馈及不及时等等。在我的心里,怀着深深的期待,期待着每位老师能像培养自己孩子似的培养他的学生,期待着包括我的孩子在内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这种关怀。用这样的心思反思着我的课堂,以及我同事的课堂,原来,“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发展”,不是抽象的,不是大而空的,不是纸上谈兵的。它温情地体现在师生的言语交汇中,它让老师的语言耐心起来,动听起来;它温柔地体现在师生的眼神对望中,让老师的眼神如慈母般柔和,满含鼓励,满含欣赏;它让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不再是硬塞、硬灌,每位老师将自觉地寻找着适合学生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针对我校目前的现状,怎样才能树立起这样的教育观呢?
第一、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很多老师心中,对于师道尊严的理解,似乎就是在学生面前摆架子,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天然的划就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不敢亲近老师。因此无法对很好的学生进行求知、做人等方面的指导和引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第一要务,让学生真正成为大学的主人,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权益,切实关注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
第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是我们的一门必修课,我们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热情,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鼓励他们敞开心扉,表达自己,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用于创新,奋发进取,严谨笃学,志存高远,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师,乐于奉献,努力做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第三、以德为先,德能并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依然保持者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地学着。但也有部分学生,他们对学习开始倦怠,对前途充满迷茫。课堂上的他们无聊地翻弄着手机,或是干脆旷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是针对一部分学生的,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应该关切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引领他们的成长发展。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爱学习,会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自觉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加强师生互动,建立新型良好的师生观,引领学生思想创生力生长,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以师爱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让课堂始终保持教与学的激情,当然能让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但这只是一个基础。还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深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关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师生之间形成积极良性互动,让教师的思想创生力成为引领学生思想创生力生长的关键性标志,将会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关键的作用。在2013年教师节上,浙江大学表彰了两位常年为本科生上基础课且保持高水准的教授,每人获得了“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100万元的奖金。这两位获奖者中,被学生称为“姚妈”的姚缨英网上得票最高,近年来她承担面向全校的电气类基础课程,每周为本科生授课超过12学时。在浙大从教20多年的张振跃,则被学生评价为“将‘数学分析’这门基础课中的基础课上得幽默风趣、回味无穷”。这两位教授让我们看到了优秀教师何其为优秀的地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重视和学生的交流互动,重视和学生建立起亲密的合作关系,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重视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正是这些努力,让他们的课堂始终保持着高水准,使他们的学生不断地受益。 老师就像一棵树,以自己的高度升起学生的理想;以自己的钻研教学
奠实人生;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能够借此枝头窥探到蓝天的无垠;那对无垠的渴望来自于老师的放飞。因此,新型的师生观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外,还需建立起相互合作的方式。老师的尽心、博学具有了合作的资本;无限创造力、对未来的期望和发展是学生的合作资本,双方都在真诚的合作,必然会有良好的教学质量。既然是合作互动,就需要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每每反思我们的课堂,似乎总是老师讲得多,给学生留的时间少。即使老师想让学生发言,要想讨论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少学生上课时交头接耳,没完没了,但让他发言就没词了。因为,根本就没听进去,老师对学生的引领似乎不够。一堂课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互动变成了简单的是非问答,合作成了幌子。究竟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老师而言,“旧传统”依旧要保持,那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严格要求学生。老师认真备课,对学生负责,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补充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行为,热情授课,与学生深度互动等等。
三、创新思想,拓宽视野,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转型,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如今,我校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迫切需要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防止“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因此,这必然要求每位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要有与时俱进、不断刷新的思想产出,并在此基础上凝练课程开发能力,促进从“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转型,形成提升教学质量的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并由此而决定教师能否真正为学生从内心深处欢迎和为学生作出思想日新月异之蜕变的时代表率。
从深远的意义上说,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力远远比对课程的执行力更重要、更关键、更具有实质性意义。作为教师,用融入个人研究智慧的学术观点和放眼全球的人才标准来构建自己的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将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分析综合、批判性思考、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跨越各主要学习领域的较高的课程融合标准,将培养学生面对快速变革的外部世界和多元的价值取向所应具备的包容力和理解力等等。
因此,教师不能简单满足于忠实无误地执行教学指令或照搬教学计划,不能以置身教室、施行“讲课”为自己唯一的使命。它们需要教师以不断创生的思想力为依托,持续开发和设置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多元化、个性化课程体系。我校虽为新生,但同样需要高标准,这对我们每位教师而言,是个极大的挑战。
而我的实习生,情况似乎比我好不了多少。为了提高她的课堂教学的质量,我有意识的让她独立备课,并完全按自己的设计上一堂课。那天她上课的内容是《小学教育学》(高教版)第三章中的第二节——小学学生的基本特征,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她用了绝大部分的时间精讲了“小学生的入学特征”,并辅以论据,加以佐证。她讲得很认真,也很投入,但我还是从学生的眼中看到了乏味,倦怠。第二课时,她要讲的知识点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是本章的教学重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并树立起小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这样的观点,这是教师必须树立起的学生观的内涵所在。我期待着精彩出现。但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她的讲解结束了。剩下的时间,她安排学生看了两个视频资料,第一个是“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实录,第二个是“美国小学教育的现状”。三个内容彼此无衔接,中间无过渡,无提问,甚至让人弄不清楚她这样安排的目的。再看看学生,早已无心课堂,各自收拾好书本,心照不宣地等待着,终于在一片无序地骚动中,下课的铃声响了。
在我接下来对同事的听课过程中,尽管我感受到了我的同事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不愿落后的决心,我也看到了他们为提升教学质量所做的种种努力。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教学水平,课件做得精美、独特;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创新着自己的教学方法等等。但我还是发现了他们自信背后的不安,看到了看似完美讲解后面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因为课堂似乎依然有些沉闷、乏味;学生的学习行为反馈好像也并不如人意;对学生思考的引领和指导似乎只停留在对教材表面的理解;专业理论知识仿佛也只是从书本到书本;看似热闹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仅仅只是让课堂的形式有别于传统……
我不禁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似乎回到了一些急需回答的原点问题上,那就是大学的课,究竟该怎样上?怎样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关注学生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能引领学生做深度思考?怎样有效使用并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面对川北幼专的课堂,我,确然如一名实习老师,惶惑,焦虑,小心翼翼。在“旧传统”与“新观念”的融合中,慢慢地悟着,坚定地践行着……
一、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像培养自己孩子似的培养学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我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孩子的母亲。每天孩子放学回家,我都非常关心孩子在学校里过得快不快乐;老师有没有关心孩子的用眼卫生;老师的课上得认不认真,有没有趣味;老师有没有关注到她,经常请她回答问题;老师对她的学习行为反馈及不及时等等。在我的心里,怀着深深的期待,期待着每位老师能像培养自己孩子似的培养他的学生,期待着包括我的孩子在内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这种关怀。用这样的心思反思着我的课堂,以及我同事的课堂,原来,“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发展”,不是抽象的,不是大而空的,不是纸上谈兵的。它温情地体现在师生的言语交汇中,它让老师的语言耐心起来,动听起来;它温柔地体现在师生的眼神对望中,让老师的眼神如慈母般柔和,满含鼓励,满含欣赏;它让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不再是硬塞、硬灌,每位老师将自觉地寻找着适合学生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针对我校目前的现状,怎样才能树立起这样的教育观呢?
第一、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很多老师心中,对于师道尊严的理解,似乎就是在学生面前摆架子,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天然的划就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不敢亲近老师。因此无法对很好的学生进行求知、做人等方面的指导和引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第一要务,让学生真正成为大学的主人,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权益,切实关注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
第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是我们的一门必修课,我们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热情,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鼓励他们敞开心扉,表达自己,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用于创新,奋发进取,严谨笃学,志存高远,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师,乐于奉献,努力做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第三、以德为先,德能并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依然保持者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地学着。但也有部分学生,他们对学习开始倦怠,对前途充满迷茫。课堂上的他们无聊地翻弄着手机,或是干脆旷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是针对一部分学生的,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应该关切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引领他们的成长发展。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爱学习,会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自觉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加强师生互动,建立新型良好的师生观,引领学生思想创生力生长,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以师爱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让课堂始终保持教与学的激情,当然能让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但这只是一个基础。还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深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关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师生之间形成积极良性互动,让教师的思想创生力成为引领学生思想创生力生长的关键性标志,将会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关键的作用。在2013年教师节上,浙江大学表彰了两位常年为本科生上基础课且保持高水准的教授,每人获得了“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100万元的奖金。这两位获奖者中,被学生称为“姚妈”的姚缨英网上得票最高,近年来她承担面向全校的电气类基础课程,每周为本科生授课超过12学时。在浙大从教20多年的张振跃,则被学生评价为“将‘数学分析’这门基础课中的基础课上得幽默风趣、回味无穷”。这两位教授让我们看到了优秀教师何其为优秀的地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重视和学生的交流互动,重视和学生建立起亲密的合作关系,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重视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正是这些努力,让他们的课堂始终保持着高水准,使他们的学生不断地受益。 老师就像一棵树,以自己的高度升起学生的理想;以自己的钻研教学
奠实人生;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能够借此枝头窥探到蓝天的无垠;那对无垠的渴望来自于老师的放飞。因此,新型的师生观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外,还需建立起相互合作的方式。老师的尽心、博学具有了合作的资本;无限创造力、对未来的期望和发展是学生的合作资本,双方都在真诚的合作,必然会有良好的教学质量。既然是合作互动,就需要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每每反思我们的课堂,似乎总是老师讲得多,给学生留的时间少。即使老师想让学生发言,要想讨论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少学生上课时交头接耳,没完没了,但让他发言就没词了。因为,根本就没听进去,老师对学生的引领似乎不够。一堂课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互动变成了简单的是非问答,合作成了幌子。究竟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老师而言,“旧传统”依旧要保持,那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严格要求学生。老师认真备课,对学生负责,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补充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行为,热情授课,与学生深度互动等等。
三、创新思想,拓宽视野,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转型,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如今,我校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迫切需要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防止“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因此,这必然要求每位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要有与时俱进、不断刷新的思想产出,并在此基础上凝练课程开发能力,促进从“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转型,形成提升教学质量的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并由此而决定教师能否真正为学生从内心深处欢迎和为学生作出思想日新月异之蜕变的时代表率。
从深远的意义上说,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力远远比对课程的执行力更重要、更关键、更具有实质性意义。作为教师,用融入个人研究智慧的学术观点和放眼全球的人才标准来构建自己的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将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分析综合、批判性思考、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跨越各主要学习领域的较高的课程融合标准,将培养学生面对快速变革的外部世界和多元的价值取向所应具备的包容力和理解力等等。
因此,教师不能简单满足于忠实无误地执行教学指令或照搬教学计划,不能以置身教室、施行“讲课”为自己唯一的使命。它们需要教师以不断创生的思想力为依托,持续开发和设置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多元化、个性化课程体系。我校虽为新生,但同样需要高标准,这对我们每位教师而言,是个极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