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剖析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2012年1月-201 5年12月间我院接收的1241例骨科手术患者,其中A组641例术后予以护理干预,B组600例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的疼痛情况。结果:A组术后1、4及24h的VAS评分明显比B组低,p<0.05;A组镇痛剂应用率为12.17%,明显低于B组(39.0%),p<0.05。结论:对于骨科病人来说,术后合理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缓解其疼痛感,降低镇痛剂使用率。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骨科患者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7)01-147-01
临床骨科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为手术,此法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促进骨折愈合。但术后患者易出现疼痛,严重影响病情的恢复。对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护理干预在骨科病人术后疼痛中的应用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骨科手术病例共1241例,就诊时间:2012年1月-2015年12月。所有病例都为单纯创伤性骨折,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组1241例病例:A组(n=641)男性325例,女性316例;年龄为25-79岁,平均(46.01±7.14)岁;胫腓骨骨折者,138例;股骨颈骨折者,96例;肱骨骨折者,9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者,11例;桡骨骨折者,159例;锁骨骨折者,143例。B组(n=600)男性309,女性291例;年龄为25-80岁,平均(46.25±7.31)岁;胫腓骨骨折者,129例;股骨颈骨折者,87例;肱骨骨折者,8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者,36例;桡骨骨折者,149例;锁骨骨折者,110例。两组骨折部位、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1)妊娠与哺乳期妇女。(2)颅脑损伤者。(3)胃肠道出血者。(4)合并活动性消化溃疡者。(5)内脏损伤者。(6)病历资料不全者。
1.3方法
B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并针对疼痛剧烈者指导使用镇痛剂。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
(1)积极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及时了解其疼痛情况,并经评估后确定是否应予以止痛剂。采取现场讲解、视频演讲与演示、相同病人护理干预效果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纠正其对术后疼痛的错误认知,帮助缓解焦虑、担心疼痛等负面情绪。
(2)视患者的手术情况与疼痛程度,指导其取最佳的体位,并定時协助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促使局部肌肉放松,提高疼痛阈值。主动和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需求,并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针对疼痛较轻者,可让其通过采取注意力转移法的方式减轻疼痛。多用温柔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告诉家属陪伴的重要性,让患者能感受到家人对其的关爱,以助于其良好心态的保持。
(3)病室内严禁高声喧哗,适当调低床旁监护仪器的声音,每日定时清洁、消毒病房环境,亦可于室内摆放绿色盆栽,播放轻柔的音乐,为患者营造一种舒适的住院环境,避免噪声等刺激影响患者的心情。
1.4临床观察指标
利用VAS评分法,评价两组术后1、4及24h的疼痛程度,最高10分,分值越高,提示疼痛越剧烈。同时观察两组术后镇痛剂的使用情况,并作相应的对比分析。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的术后VAS评分
A组术后1、4及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分析两组的镇痛剂应用率
A组术后应用镇痛剂者共78例,所占百分比为12.17%;B组共234例,所占百分比为39.0%。A组术后镇痛剂应用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9045,P<0.05)。
3.讨论
综上所述,骨折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既可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又能降低其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的积极性。有资料显示,术后疼痛是骨折患者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其诱发因素为主观意识、个体差异与组织损伤程度等,可使患者出现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并造成一系列生理改变,不利于术后骨折创口的愈合。对此,我们还应加强对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护理的力度,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研究发现,于骨折术后向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服务,有助于缓解其疼痛感,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疼痛阈值。本研究结果表明,A组术后各阶段的VAS评分与镇痛剂应用率均明显比B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护理干预在缓解骨科术后疼痛这一方面上具有较显著的作用。对此,我们可将其在临床骨科中做更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骨科患者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7)01-147-01
临床骨科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为手术,此法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促进骨折愈合。但术后患者易出现疼痛,严重影响病情的恢复。对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护理干预在骨科病人术后疼痛中的应用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骨科手术病例共1241例,就诊时间:2012年1月-2015年12月。所有病例都为单纯创伤性骨折,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组1241例病例:A组(n=641)男性325例,女性316例;年龄为25-79岁,平均(46.01±7.14)岁;胫腓骨骨折者,138例;股骨颈骨折者,96例;肱骨骨折者,9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者,11例;桡骨骨折者,159例;锁骨骨折者,143例。B组(n=600)男性309,女性291例;年龄为25-80岁,平均(46.25±7.31)岁;胫腓骨骨折者,129例;股骨颈骨折者,87例;肱骨骨折者,8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者,36例;桡骨骨折者,149例;锁骨骨折者,110例。两组骨折部位、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1)妊娠与哺乳期妇女。(2)颅脑损伤者。(3)胃肠道出血者。(4)合并活动性消化溃疡者。(5)内脏损伤者。(6)病历资料不全者。
1.3方法
B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并针对疼痛剧烈者指导使用镇痛剂。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
(1)积极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及时了解其疼痛情况,并经评估后确定是否应予以止痛剂。采取现场讲解、视频演讲与演示、相同病人护理干预效果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纠正其对术后疼痛的错误认知,帮助缓解焦虑、担心疼痛等负面情绪。
(2)视患者的手术情况与疼痛程度,指导其取最佳的体位,并定時协助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促使局部肌肉放松,提高疼痛阈值。主动和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需求,并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针对疼痛较轻者,可让其通过采取注意力转移法的方式减轻疼痛。多用温柔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告诉家属陪伴的重要性,让患者能感受到家人对其的关爱,以助于其良好心态的保持。
(3)病室内严禁高声喧哗,适当调低床旁监护仪器的声音,每日定时清洁、消毒病房环境,亦可于室内摆放绿色盆栽,播放轻柔的音乐,为患者营造一种舒适的住院环境,避免噪声等刺激影响患者的心情。
1.4临床观察指标
利用VAS评分法,评价两组术后1、4及24h的疼痛程度,最高10分,分值越高,提示疼痛越剧烈。同时观察两组术后镇痛剂的使用情况,并作相应的对比分析。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的术后VAS评分
A组术后1、4及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分析两组的镇痛剂应用率
A组术后应用镇痛剂者共78例,所占百分比为12.17%;B组共234例,所占百分比为39.0%。A组术后镇痛剂应用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9045,P<0.05)。
3.讨论
综上所述,骨折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既可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又能降低其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的积极性。有资料显示,术后疼痛是骨折患者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其诱发因素为主观意识、个体差异与组织损伤程度等,可使患者出现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并造成一系列生理改变,不利于术后骨折创口的愈合。对此,我们还应加强对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护理的力度,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研究发现,于骨折术后向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服务,有助于缓解其疼痛感,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疼痛阈值。本研究结果表明,A组术后各阶段的VAS评分与镇痛剂应用率均明显比B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护理干预在缓解骨科术后疼痛这一方面上具有较显著的作用。对此,我们可将其在临床骨科中做更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