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课程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指出:“学生须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课外阅读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并“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开展课外阅读,特别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确实非常必要。
怎样让学生在这三年之中把十部名著读下来,而且读得不那么“痛苦”,不仅能完成课标中要求的阅读量,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多样的方法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在丰富的知识中打造厚实的文学功底,在厚实的功底中得到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转化成实践中的一种能力。这个任务摆在了每个高中语文教师的面前。为此,参考他人的意见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及早启动,循序渐进
刚进校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名著阅读的重要性。这时候的学生是对高中充满了新奇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正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三年的高中学习是一个整体,阅读训练也应该是一个整体,但这三年的训练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高一学生的阅读水平普遍不高,所以阅读的内容也不能太难,因此可以选择十部名著中比较简单的《老人与海》、《家》、《巴黎圣母院》等作为高一的阅读内容;高二时阅读内容为《红楼梦》、《孔子》、《哈姆雷特》、《雷雨》等;高三年级可把《三国演义》、《堂吉诃德》等作为阅读内容。
二、方法指导,事半功倍
浏览,泛读,精读,三者相结合。对于阅读的方法,不强求统一,而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默读、朗读、浏览式、赏析式、圈点式、摘录式、批注式、比较式、对话式……不拘一格。让他们读写抄评、听说论辩、评价鉴赏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多样的方法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在丰富的知识中打造厚实的文学功底,在厚实的功底中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保持经久不衰的阅读激情。
在课外阅读的积累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好的文章或段落背诵下来;可以引导学生做摘抄,如在阅读过程中把优美的词句、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写上点评或心得;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点批注……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法或几种积累方法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收获。
只是,每开始读一部新的名著,教师有必要导读,先对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成书情况等作一简单的介绍。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小说《序言》部分,了解有关情况。重点的章回要提醒学生重点把握,尤其要重视书的总纲性的章节。读完一部作品,尤其是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要整理形成人物、情节的框架结构表,重点的情节与人物挂钩,有利于人物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对以后的精读有很大的好处。
三、搭建展示平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是因为感受不到阅读的快乐,没有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成就感。所以,我们要努力通过一些活动,来展示学生在阅读名著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要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阅读的乐趣,品味最原始最底层的读书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深入阅读的积极性和原动力。
1.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把每星期的语文自习课、阅读课空出来,让学生集中时间阅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这样效率比较高。
2. 举行优秀读书笔记评比。鼓励学生读完之后,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以命题或半命题的形式,可以让他们复述主要故事情节,可以让他们就某一个人物作出评价。
3.定期举行专题活动,提高阅读兴趣。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两种思想交流之后或许可以产生第三种甚至更多思想。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和耐人寻味,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这些活动包括辩论赛、名著资料展、名著经典电影欣赏、专家讲座、名著情景剧表演等。
四、考试渗透,检查名著阅读成果
高中的语文考试现在一般是采用高考类型形式的试题,这样,就造成了有些平时感觉读了很多东西、表达很好、思维很有深度的学生考试却考不过什么名著也没有涉猎的学生。而这会使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缺少动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在考试题目中渗透对名著阅读的检查,以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阅读名著的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三年的训练,学生的收获应该是丰厚的。学生通过阅读名著,知识储量会大大增加,领悟鉴赏力会不断增强,人格修养、审美情趣以及作文水平都将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怎样让学生在这三年之中把十部名著读下来,而且读得不那么“痛苦”,不仅能完成课标中要求的阅读量,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多样的方法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在丰富的知识中打造厚实的文学功底,在厚实的功底中得到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转化成实践中的一种能力。这个任务摆在了每个高中语文教师的面前。为此,参考他人的意见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及早启动,循序渐进
刚进校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名著阅读的重要性。这时候的学生是对高中充满了新奇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正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三年的高中学习是一个整体,阅读训练也应该是一个整体,但这三年的训练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高一学生的阅读水平普遍不高,所以阅读的内容也不能太难,因此可以选择十部名著中比较简单的《老人与海》、《家》、《巴黎圣母院》等作为高一的阅读内容;高二时阅读内容为《红楼梦》、《孔子》、《哈姆雷特》、《雷雨》等;高三年级可把《三国演义》、《堂吉诃德》等作为阅读内容。
二、方法指导,事半功倍
浏览,泛读,精读,三者相结合。对于阅读的方法,不强求统一,而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默读、朗读、浏览式、赏析式、圈点式、摘录式、批注式、比较式、对话式……不拘一格。让他们读写抄评、听说论辩、评价鉴赏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多样的方法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在丰富的知识中打造厚实的文学功底,在厚实的功底中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保持经久不衰的阅读激情。
在课外阅读的积累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好的文章或段落背诵下来;可以引导学生做摘抄,如在阅读过程中把优美的词句、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写上点评或心得;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点批注……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法或几种积累方法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收获。
只是,每开始读一部新的名著,教师有必要导读,先对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成书情况等作一简单的介绍。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小说《序言》部分,了解有关情况。重点的章回要提醒学生重点把握,尤其要重视书的总纲性的章节。读完一部作品,尤其是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要整理形成人物、情节的框架结构表,重点的情节与人物挂钩,有利于人物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对以后的精读有很大的好处。
三、搭建展示平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是因为感受不到阅读的快乐,没有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成就感。所以,我们要努力通过一些活动,来展示学生在阅读名著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要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阅读的乐趣,品味最原始最底层的读书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深入阅读的积极性和原动力。
1.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把每星期的语文自习课、阅读课空出来,让学生集中时间阅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这样效率比较高。
2. 举行优秀读书笔记评比。鼓励学生读完之后,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以命题或半命题的形式,可以让他们复述主要故事情节,可以让他们就某一个人物作出评价。
3.定期举行专题活动,提高阅读兴趣。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两种思想交流之后或许可以产生第三种甚至更多思想。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和耐人寻味,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这些活动包括辩论赛、名著资料展、名著经典电影欣赏、专家讲座、名著情景剧表演等。
四、考试渗透,检查名著阅读成果
高中的语文考试现在一般是采用高考类型形式的试题,这样,就造成了有些平时感觉读了很多东西、表达很好、思维很有深度的学生考试却考不过什么名著也没有涉猎的学生。而这会使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缺少动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在考试题目中渗透对名著阅读的检查,以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阅读名著的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三年的训练,学生的收获应该是丰厚的。学生通过阅读名著,知识储量会大大增加,领悟鉴赏力会不断增强,人格修养、审美情趣以及作文水平都将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