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文言文在语法规则和词语表达方面与现代的白话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初中生正处于开始接触长篇文言文的阶段,因此,他们在学习文言文时常会遇到一些语言障碍。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巧妙地设计课堂内容,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的结构层次。
[关键词]文言文;目标引领;言文合一;《小石潭记》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28-02
课堂教学讲究的是高效率,一节好的课能够让学生乐在其中,聚精会神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就文言文的教学来说,在设计课堂的基本结构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怎样去学好一篇文言文,询问学生是否清楚地认识到哪些地方是需要背诵和理解的,学生的学习目标肯定是要把握整篇课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引领学生去实现他们的目标。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和学生的目标意识,通过目标的引领开展深入的探究,这样才能实现言文合一。
一、基于教师专业视角,进行“职业性阅读”,培养目标意识
目标是引领正确方向的航标,缺乏目标会让人变得迷茫。在每堂课开始之前,教师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备好教案,以便在讲授课文时有个参考,知道要从哪些方面去让学生深入地把握课文,这样也不会遗漏重要内容。这些准备活动包括整理课堂笔记。一般来说,记笔记是学生的工作,但是如果教师没有详细的板书和笔记,学生也不知道该记录一些什么内容,所以这一步是很关键的。教师需要閱读市面上的语文资料书,结合历年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考查的大致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综合这些方面的因素,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该掌握的内容,这不仅是为考试打基础,也是为了学生在课余学习时能够有辅助理解的资料。
教师在培养自己的目标意识时,首先要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结合自己的语文知识和教学经验详细地阅读将要教学的文言文,提炼文本价值,用艺术的眼光看待文言文中的丰富历史内涵,升华课堂的教学理念,区别深文言和浅文言两种书面语言的不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挖掘文言文的价值。抓住文言文行文简练的特色,从语法和词汇两方面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和词序变换这些鲜明的语法特点,以及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词汇特点都是言语的价值所在。学生在这些韵文以及说理散文、史传文的熏陶之下,会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其文化底蕴的内涵会有更理性的认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翻译、理解、思考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脉络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步骤,在品味文言文时增加学生自主思考环节,通过定量的阅读训练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对传统文言文化的认识。
接下来具体分析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这是一篇写景类的散文,作者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介绍了柳宗元的仕途经历。因为种种原因,作者曾经被贬到永州做司马,在看腻了朝廷中的尔虞我诈后,作者深刻地感到壮志未酬的愤懑,于是在被贬时期写下了许多好的作品,其中一篇就是《小石潭记》。作者在茂密的树林另一边听到了水声,仿佛是佩戴的玉佩之间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十分清脆悦耳,于是去探查,发现了小潭。文中运用了典型的移步换景手法,从游鱼、影子和阳光的角度描写潭水,小潭周围的环境十分静谧,景色幽深,令人眼前一亮。作者渲染这种凄寒的气氛时也衬托了自己内心悲苦的情感,这不仅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更是一篇含蓄表达作者情感的抒情文。文章所用的辞藻壮美而不华丽,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交融相接,俨然给人无限遐想。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具体用到哪些手法,也可以师生之间互相讨论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时运用的哪些动词具有鲜明的特色,文章“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的手法有没有震撼到自己。文中情感的表达也值得关注。与“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颇有相似之处,自己满腹经纶,却得不到赏识,作者只能感慨命途多舛,事事不尽人意。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主要的好处就是先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壮阔或寂寥,再寄托自己的情感,这样既不显得突兀,又明确地展示了写作目的和意图。历来为后人传诵的诗词,都能反映当时的时代特点和诗人的志向。柳宗元的诗文中笔锋犀利的不计其数,而写景散文大多寄托了其情感,也是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类,例如《石渠记》《小石城山记》,不是以乐景衬哀情,就是以哀景衬哀情,美好的景物也可以反衬内心的悲愤,凄凉的景物则直接表现了内心的苦闷。对山水景色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流连忘返于其中,要么清邃,要么秀丽,独到的语言文字组合透露出文言文的韵味。在教学时,要从这些方面引导学生品析课文,感知意境,欣赏文学的奥秘。
二、基于教学效果视角,追求“价值最大化”,引领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当然这也与学生的自觉性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关。语文课的教学理念和问题的指向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中,应引入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上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教师需要利用这几十分钟的时间,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地实现,这样学生也可以发现语文学习的价值,将精力放在课堂上而不是课外。
具体到《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的讲解,教学目标应该集中在文体特征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熟读全文并且背诵下来,掌握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如“佁然”“蒙络摇缀”“竹树环合”“往来翕忽”“日光下澈”。随着朗读的熟练程度加深,文章中的各种表现手法渐渐变得一目了然,学生能够简单地概括出小潭的主要特征,体会到作者在写景中寄寓的情感。课堂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引学生理解隽永的诗文,让学生知道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才能学好一篇文言文。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语文学习是无止境的,专业的语文教师不仅会注重课文的教学,还会拓展课外知识,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积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教师需要分清主次:授课的内容过多,学生难以消化,会产生厌烦情绪,这对语文学习是不利的;授课的内容过少,文言知识只粗略带过,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认识就不够。要达到两全其美,就要在课堂上集中讲授知识,重要的内容反复强调,让学生形成一种刻板记忆,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在脑海中迅速产生反响,不经思考就可以将这些死知识立马回答出来,这样学习效率会提高很多。学习文言文要注重方法,重视学习过程的连贯性,端正学习态度,注重提高语文综合阅读能力。 课堂的安排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一开始就抛出难题,学生会感到学习很吃力,苦思冥想也得不到结果,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要从学生的逻辑构思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不管是课堂问题还是课堂讨论环节都要层层递进,线索联系紧密,让学生由已知向未知思考,布置适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学习会变得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被激发出来,促使学生更透彻地解读文本,学习语言。
柳宗元的很多散文都比较著名,因其没有止于文字表面,而是在描绘山水景物的句子中增加了自己的处世态度,这一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感悟能力才能体会到。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学习没有捷径,只能通过自身的钻研与参悟,找寻文字的变化规律,所以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基于学生学情视角,实施“条理性流程”,延伸文本语言的运用
阅读古代的诗词时,最大的困难就是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课文下面的注释能起到提示的作用,但同一个文言词汇在不同的情境下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其中又有通假字的“误导”,学生在初步尝试翻译时,往往会摸不着头脑。随着初中生接触文言文的篇数增加,他们积累的文言基础知识也会变多,可以逐渐建立文言词库,方便检索。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依照教学流程有条理地进行。
首先,简明扼要地介绍文言文标题。教师可以选择富有新意、不落俗套的导语作为开头的介绍,学生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根据以往的阅读体验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带着问题去阅读。第二步,让相邻的两位学生组合进行初步阅读,利用专业知识和技巧理解文言文的语言,其中各种词类的用法和句式变换均可参照辅导书,同学之间互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各自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也可互相监督,反复朗读直到能够流利说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环节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关注特殊词句的规律。第三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赏析。《小石潭记》中描写的景物都是自然界中能够观察到的,学生按照先列举景物再分析表现手法的步骤,探讨表达技巧。第四步,让学生思考并理解作者面对小潭周围景色时的心情,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运用课文中的手法进行写作。
学习文言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沉浸在学习当中,及时地获取有效信息,全面理解“言文合一”的内涵,从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宗兵.对语文教学目标的理性认识与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6(10):7.
[2] 张聪慧.警惕语文教学目标的非语文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2):42-43.
[3] 刘飞.试论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消解策略[J].教育实践與研究(B),2017(5):25-29.
[4] 刘霞.适应学生深度学习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方法[J].文教资料,2017(29):39-40.
[5] 冯建忠.文言文教学应以“言”为本[J].语文天地,2011(5):42-45.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关键词]文言文;目标引领;言文合一;《小石潭记》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28-02
课堂教学讲究的是高效率,一节好的课能够让学生乐在其中,聚精会神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就文言文的教学来说,在设计课堂的基本结构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怎样去学好一篇文言文,询问学生是否清楚地认识到哪些地方是需要背诵和理解的,学生的学习目标肯定是要把握整篇课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引领学生去实现他们的目标。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和学生的目标意识,通过目标的引领开展深入的探究,这样才能实现言文合一。
一、基于教师专业视角,进行“职业性阅读”,培养目标意识
目标是引领正确方向的航标,缺乏目标会让人变得迷茫。在每堂课开始之前,教师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备好教案,以便在讲授课文时有个参考,知道要从哪些方面去让学生深入地把握课文,这样也不会遗漏重要内容。这些准备活动包括整理课堂笔记。一般来说,记笔记是学生的工作,但是如果教师没有详细的板书和笔记,学生也不知道该记录一些什么内容,所以这一步是很关键的。教师需要閱读市面上的语文资料书,结合历年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考查的大致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综合这些方面的因素,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该掌握的内容,这不仅是为考试打基础,也是为了学生在课余学习时能够有辅助理解的资料。
教师在培养自己的目标意识时,首先要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结合自己的语文知识和教学经验详细地阅读将要教学的文言文,提炼文本价值,用艺术的眼光看待文言文中的丰富历史内涵,升华课堂的教学理念,区别深文言和浅文言两种书面语言的不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挖掘文言文的价值。抓住文言文行文简练的特色,从语法和词汇两方面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和词序变换这些鲜明的语法特点,以及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词汇特点都是言语的价值所在。学生在这些韵文以及说理散文、史传文的熏陶之下,会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其文化底蕴的内涵会有更理性的认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翻译、理解、思考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脉络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步骤,在品味文言文时增加学生自主思考环节,通过定量的阅读训练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对传统文言文化的认识。
接下来具体分析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这是一篇写景类的散文,作者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介绍了柳宗元的仕途经历。因为种种原因,作者曾经被贬到永州做司马,在看腻了朝廷中的尔虞我诈后,作者深刻地感到壮志未酬的愤懑,于是在被贬时期写下了许多好的作品,其中一篇就是《小石潭记》。作者在茂密的树林另一边听到了水声,仿佛是佩戴的玉佩之间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十分清脆悦耳,于是去探查,发现了小潭。文中运用了典型的移步换景手法,从游鱼、影子和阳光的角度描写潭水,小潭周围的环境十分静谧,景色幽深,令人眼前一亮。作者渲染这种凄寒的气氛时也衬托了自己内心悲苦的情感,这不仅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更是一篇含蓄表达作者情感的抒情文。文章所用的辞藻壮美而不华丽,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交融相接,俨然给人无限遐想。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具体用到哪些手法,也可以师生之间互相讨论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时运用的哪些动词具有鲜明的特色,文章“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的手法有没有震撼到自己。文中情感的表达也值得关注。与“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颇有相似之处,自己满腹经纶,却得不到赏识,作者只能感慨命途多舛,事事不尽人意。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主要的好处就是先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壮阔或寂寥,再寄托自己的情感,这样既不显得突兀,又明确地展示了写作目的和意图。历来为后人传诵的诗词,都能反映当时的时代特点和诗人的志向。柳宗元的诗文中笔锋犀利的不计其数,而写景散文大多寄托了其情感,也是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类,例如《石渠记》《小石城山记》,不是以乐景衬哀情,就是以哀景衬哀情,美好的景物也可以反衬内心的悲愤,凄凉的景物则直接表现了内心的苦闷。对山水景色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流连忘返于其中,要么清邃,要么秀丽,独到的语言文字组合透露出文言文的韵味。在教学时,要从这些方面引导学生品析课文,感知意境,欣赏文学的奥秘。
二、基于教学效果视角,追求“价值最大化”,引领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当然这也与学生的自觉性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关。语文课的教学理念和问题的指向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中,应引入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上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教师需要利用这几十分钟的时间,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地实现,这样学生也可以发现语文学习的价值,将精力放在课堂上而不是课外。
具体到《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的讲解,教学目标应该集中在文体特征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熟读全文并且背诵下来,掌握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如“佁然”“蒙络摇缀”“竹树环合”“往来翕忽”“日光下澈”。随着朗读的熟练程度加深,文章中的各种表现手法渐渐变得一目了然,学生能够简单地概括出小潭的主要特征,体会到作者在写景中寄寓的情感。课堂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引学生理解隽永的诗文,让学生知道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才能学好一篇文言文。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语文学习是无止境的,专业的语文教师不仅会注重课文的教学,还会拓展课外知识,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积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教师需要分清主次:授课的内容过多,学生难以消化,会产生厌烦情绪,这对语文学习是不利的;授课的内容过少,文言知识只粗略带过,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认识就不够。要达到两全其美,就要在课堂上集中讲授知识,重要的内容反复强调,让学生形成一种刻板记忆,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在脑海中迅速产生反响,不经思考就可以将这些死知识立马回答出来,这样学习效率会提高很多。学习文言文要注重方法,重视学习过程的连贯性,端正学习态度,注重提高语文综合阅读能力。 课堂的安排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一开始就抛出难题,学生会感到学习很吃力,苦思冥想也得不到结果,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要从学生的逻辑构思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不管是课堂问题还是课堂讨论环节都要层层递进,线索联系紧密,让学生由已知向未知思考,布置适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学习会变得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被激发出来,促使学生更透彻地解读文本,学习语言。
柳宗元的很多散文都比较著名,因其没有止于文字表面,而是在描绘山水景物的句子中增加了自己的处世态度,这一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感悟能力才能体会到。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学习没有捷径,只能通过自身的钻研与参悟,找寻文字的变化规律,所以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基于学生学情视角,实施“条理性流程”,延伸文本语言的运用
阅读古代的诗词时,最大的困难就是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课文下面的注释能起到提示的作用,但同一个文言词汇在不同的情境下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其中又有通假字的“误导”,学生在初步尝试翻译时,往往会摸不着头脑。随着初中生接触文言文的篇数增加,他们积累的文言基础知识也会变多,可以逐渐建立文言词库,方便检索。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依照教学流程有条理地进行。
首先,简明扼要地介绍文言文标题。教师可以选择富有新意、不落俗套的导语作为开头的介绍,学生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根据以往的阅读体验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带着问题去阅读。第二步,让相邻的两位学生组合进行初步阅读,利用专业知识和技巧理解文言文的语言,其中各种词类的用法和句式变换均可参照辅导书,同学之间互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各自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也可互相监督,反复朗读直到能够流利说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环节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关注特殊词句的规律。第三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赏析。《小石潭记》中描写的景物都是自然界中能够观察到的,学生按照先列举景物再分析表现手法的步骤,探讨表达技巧。第四步,让学生思考并理解作者面对小潭周围景色时的心情,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运用课文中的手法进行写作。
学习文言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沉浸在学习当中,及时地获取有效信息,全面理解“言文合一”的内涵,从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宗兵.对语文教学目标的理性认识与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6(10):7.
[2] 张聪慧.警惕语文教学目标的非语文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2):42-43.
[3] 刘飞.试论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消解策略[J].教育实践與研究(B),2017(5):25-29.
[4] 刘霞.适应学生深度学习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方法[J].文教资料,2017(29):39-40.
[5] 冯建忠.文言文教学应以“言”为本[J].语文天地,2011(5):42-45.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