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 ”概念为学校管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创造了新契机。笔者认为,青少年是人才的储备力量,他们是否热爱科学、是否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是否培育出创新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社会的发展后劲,甚至影响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作为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汕头市龙湖区金珠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科普e站等云平台,融合线下教育教学,用“e翅膀”为STEM教育实践助力,推进创新教育。
一、融合云平台,推进科普信息化,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兴趣
我校在微信公众号链接科普中国网,拓展科普渠道,融合云平台的力量,并以STEM实践方式,引导学生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关注人类进步的最前沿,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1.发布科普小文章,启迪科学智慧
我校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科普e站等云平台,为师生、家长提供食品安全、健康卫生、低碳生活、生态环境、心理护理、应急处置和风险规避等方面的科学信息,从供给侧方面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行科学知识传播。比如,我校发布《人民币上的花,你家养了吗?》《水杯选不对,喝水都危险!六种材质的水杯,哪个更好?》《天呐!眼镜布竟然不是用来擦眼镜的!错了好多年》《为什么高铁座位上没有E?50秒告诉你答案》等知识涵盖广、阅读轻松的科普小文章,激发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2.线上线下互促进,宣传科学活动
我校经常会邀请专家为学生举办科普、创新讲座,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预告,开展的各项科普科技活动也经常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分享。比如,科学家进校园,我校发布《燃!南极北极我来啦!》《一枚印章的缘分》等文章;记录科学课堂,如,《我的吸管飞机》《你知道为什么飞机能够弹射出去吗?》……通过线下活动与线上宣传结合,在STEM教育实践中,吸引学生与家长关注科学,吸引更多学生爱上科学,鼓励亲子共同学习科学知识,一起成长。
3.举办学校科技节,培育科技素养
我校以STEM教育实践为切入点,每一年都举办科技节,以“小科学家”种养小课题研究作为主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STEM实践,并且以之作为贯穿学生整个学期的科学实践研究活动。在种植植物、养殖动物、培植菌类的过程中,既丰富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又引导学生在参与生命的成长过程中获得生命可贵的体验,培养学生珍视生态环境的平衡,珍视生命,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二、融合云平台,推进科普信息化,推动学生研究科学奥秘
学校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科普知识的宣传也推动了科学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全校师生全方位渗透科普知识的基础上,学校开展“小科学家”科学种养小课题实践研究活动,学生通过种养活动,观察记录,习得自然科学知识,在参与生命的成长过程中获得生命可贵的体验。微信公众号也发布《做中学科学——科学种养实践综合研究活动回顾》等系列文章,介绍学生小课题开展研究的情況。
暑假里,在融合云平台知识学习与方法指导的基础上,学校以STEM教育实践方式,为学生组织了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科学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引导学生在潮汕母亲河练江以及青山碧水思考并选择要探究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家长的支持下,学生们从发现问题到探究问题,再到设计解决方案,以在实际情景中协作实践、跨学科合作、探究问题真相、寻求实例证明、以STEM的方式寻找解决办法。学生确定主题,开展调查访谈、抽样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科研活动,形成自己的项目研究小成果。在研究中,学生们探索了“练江”这个名称的由来,练江的源头、主要支流和支流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由于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染造成的练江流域水质的严重恶化,环境被大规模破坏的严峻现实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护练江的强烈愿望。学生提出了清理练江的措施和方法,许多学生强调切断污染源,认为需要加快环境保护的设施建设,必须实实在在地进行环境监督。在这样的学生小项目研究中,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并且懂得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开始,还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参与。《南方日报》也发专题报道过我校“保护练江”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这也激励了学生们继续深入开展科学探究的活动。
假期里,我校还组织全体学生开展“潮汕传统节日”“垃圾分类”“劳动教育”“海洋国防”“侨批文化”等小课题研究,科学探究与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劳动教育等完美结合。
三、结束语
我校还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科普e站等云平台,进行STEM教育实践,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有力推动了学校科学教育的开展,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也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提供知识助力,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学活动与竞赛都取得了骄人成绩。
笔者认为,能不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影响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未来竞争力。我校将继续利用好云平台,融合线下教育教学,开展STEM教育实践,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
一、融合云平台,推进科普信息化,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兴趣
我校在微信公众号链接科普中国网,拓展科普渠道,融合云平台的力量,并以STEM实践方式,引导学生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关注人类进步的最前沿,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1.发布科普小文章,启迪科学智慧
我校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科普e站等云平台,为师生、家长提供食品安全、健康卫生、低碳生活、生态环境、心理护理、应急处置和风险规避等方面的科学信息,从供给侧方面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行科学知识传播。比如,我校发布《人民币上的花,你家养了吗?》《水杯选不对,喝水都危险!六种材质的水杯,哪个更好?》《天呐!眼镜布竟然不是用来擦眼镜的!错了好多年》《为什么高铁座位上没有E?50秒告诉你答案》等知识涵盖广、阅读轻松的科普小文章,激发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2.线上线下互促进,宣传科学活动
我校经常会邀请专家为学生举办科普、创新讲座,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预告,开展的各项科普科技活动也经常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分享。比如,科学家进校园,我校发布《燃!南极北极我来啦!》《一枚印章的缘分》等文章;记录科学课堂,如,《我的吸管飞机》《你知道为什么飞机能够弹射出去吗?》……通过线下活动与线上宣传结合,在STEM教育实践中,吸引学生与家长关注科学,吸引更多学生爱上科学,鼓励亲子共同学习科学知识,一起成长。
3.举办学校科技节,培育科技素养
我校以STEM教育实践为切入点,每一年都举办科技节,以“小科学家”种养小课题研究作为主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STEM实践,并且以之作为贯穿学生整个学期的科学实践研究活动。在种植植物、养殖动物、培植菌类的过程中,既丰富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又引导学生在参与生命的成长过程中获得生命可贵的体验,培养学生珍视生态环境的平衡,珍视生命,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二、融合云平台,推进科普信息化,推动学生研究科学奥秘
学校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科普知识的宣传也推动了科学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全校师生全方位渗透科普知识的基础上,学校开展“小科学家”科学种养小课题实践研究活动,学生通过种养活动,观察记录,习得自然科学知识,在参与生命的成长过程中获得生命可贵的体验。微信公众号也发布《做中学科学——科学种养实践综合研究活动回顾》等系列文章,介绍学生小课题开展研究的情況。
暑假里,在融合云平台知识学习与方法指导的基础上,学校以STEM教育实践方式,为学生组织了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科学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引导学生在潮汕母亲河练江以及青山碧水思考并选择要探究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家长的支持下,学生们从发现问题到探究问题,再到设计解决方案,以在实际情景中协作实践、跨学科合作、探究问题真相、寻求实例证明、以STEM的方式寻找解决办法。学生确定主题,开展调查访谈、抽样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科研活动,形成自己的项目研究小成果。在研究中,学生们探索了“练江”这个名称的由来,练江的源头、主要支流和支流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由于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染造成的练江流域水质的严重恶化,环境被大规模破坏的严峻现实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护练江的强烈愿望。学生提出了清理练江的措施和方法,许多学生强调切断污染源,认为需要加快环境保护的设施建设,必须实实在在地进行环境监督。在这样的学生小项目研究中,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并且懂得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开始,还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参与。《南方日报》也发专题报道过我校“保护练江”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这也激励了学生们继续深入开展科学探究的活动。
假期里,我校还组织全体学生开展“潮汕传统节日”“垃圾分类”“劳动教育”“海洋国防”“侨批文化”等小课题研究,科学探究与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劳动教育等完美结合。
三、结束语
我校还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科普e站等云平台,进行STEM教育实践,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有力推动了学校科学教育的开展,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也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提供知识助力,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学活动与竞赛都取得了骄人成绩。
笔者认为,能不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影响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未来竞争力。我校将继续利用好云平台,融合线下教育教学,开展STEM教育实践,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