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办学理念下探索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对在国际化趋势下的中国高校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具有显著的作用。它不仅符合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对国际化办学理念的深入和构建和谐校园有帮助,而且有利于实现校园文化育人的目标,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底蕴及丰富活动形式。广外的“中国文化节”正是在这种理念下,立足传统文化的一种实践探索。
  关键词: 国际化办学理念 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活动
  近年来,国际化办学理念已经成为当前诸多高校教育发展的全球趋势。中国的大学承担着将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的使命,国际化办学理念下的中国高校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和高校育人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理所当然要顺应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的育人目标。在国际化办学理念下的高校,如何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这个的平台来传播、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国际化办学理念中的意义
  (一)符合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党中央在十八大上也进一步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强国,就意味着我们要在我国现有的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一个有传统又有现代文明色彩的,与时俱进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凝聚力的,极其丰富的文化世界。由此可见,在文化强国战略里,传统文化理应成为我们文化的“根源”,是我们实施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基石”。中国高校作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基地,更应加以重视,积极响应并贯彻相关精神。
  (二)有利于学校国际化办学理念的进一步深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大学,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着力培养“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型人才。所谓“学贯中西”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正说明了在国际化办学理念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感染,就谈不上学生的学贯中西,也就没有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需要大力加强对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不能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化。
  截至2012年10月,广外已经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225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开办了3所海外孔子学院。2011年,学校招收留学生人数达1286人[1]。对外国学生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感染,对他们而言意义重大。这关系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否则就无法实现外国学生的国际化。
  (三)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学校的发展和办学理念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和谐安定的校园环境。通过开展一些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深入进行“三观”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文化为纽带,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诚信友爱、稳定有序、协调发展为主要特征,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和谐校园需要先进的校园文化支撑[2]。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理念,如“仁者,爱人”、“和为贵”、“修身立德”、“明礼知耻”等,对于和谐校园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3]。
  二、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一)弘扬主旋律,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对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弘扬主旋律,弘扬民族精神,促使校园文化活动与活动育人紧密结合。汲取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他们融入在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借此进行德育的渗透和张扬,以达到陶冶情操、愉悦心情、提高审美、树立志向、塑造品质的多种效果,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人、塑造人。
  (二)增强底蕴,提升活动层次。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施主体和接受主体都是学生,反映的应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思想水平、审美取向、学习生活的一个侧面,是校园核心文化的具体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世代相传而留存下来的精髓,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在校园文化活动里渗透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兼容并包、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和勤劳善良勇敢等优秀民族精神,有利于学生丰富阅历、以史为鉴、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4]。
  (三)创新形式,扩大吸引力和影响力。
  目前看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在内容形式上不够开阔。娱乐型的内容偏多,启迪型、思考型的内容则相对较少。重娱乐、轻人文现象比较突出,形式不够贴近学生心灵深处,对学生的教育和启迪作用有限,感染力不足。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诸如:传统工艺、武术、汉服、中国书法、本土事物等,可以使得活动更贴近人们感情,丰富活动形式,集娱乐性与启迪性、思考性、教育性于一体,也可抓住各种传统节日和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的有利时机,开展生动、具体、形象的教育活动,极大地扩大了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中国文化节”是广外中文学院凤鸣云山系列活动中的品牌活动。其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代表,承载了多元、雅致、灵动的校园文化特色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文化节通过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美食、书法等展示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蕴藏其中的文化精髓,有利于学生认知中国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其实施过程与方法如下:   (一)开幕式表演与摊位展示相结合。
  “中国文化节”采用开幕式表演与摊位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竞标与班级自行摆摊的形式,将文化传播寓于实践,让更多的同学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首先通过开幕式精彩纷呈的表演引出本届文化节的大主题,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为展示环节预热。紧接着通过各班级、校外民间艺人等对传统美食、传统服饰、器乐、民间工艺等方面的精彩展示,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办与班级承办相结合。
  “中国文化节”充分发挥学院团委、学生会在活动中的协调作用,鼓励团支部、班级等基层组织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加强与班级同学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每届摊位的主题在文化节大主题定位的前提下,由各班同学自主发挥。如在2012年4月举办的第二届文化节中,大主题定为“岭南记忆”,各班级可以在组委会设置的潮汕、客家和广府三个小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来组织摊位。
  (三)立足特色,从点到线,由线到面,弘扬传统文化。
  作为涉外型高校中的中文学院,理应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排头兵,在打造传统文化品牌活动、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这也决定了“中国文化节”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可以在其中融入某一传统文化元素,也可以确定某一主题或地域来集中开展。从文化的内涵例如美食、服饰、民俗、工艺等方面着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四)广泛宣传,提高师生参与度,扩大影响。
  活动前期通过多方位的宣传,有传统的海报、横幅,还有微博、校园网、QQ群等方式广泛宣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意义,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中联系校内外媒体对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影响。活动后则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评选优秀摊位等,以期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仲伟合.探索国际化办学之路,打造南方教育高地[J].广东调研,2012(12).
  [2]许国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J].高教探索,2006(03).
  [3]郑鹏.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借鉴作用[J].高教探索,2007(3).
  [4]闫彩虹.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J].教师。2010(06).
  [5]周全,徐洁,张翅.浅析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14).
其他文献
摘 要: 林白笔下的主人公往往显示出一种精神独语的迹象,特定年代、特定文化背景下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表达受到一定的阻碍,只能通过较为封闭的精神独语进行自我疏导,这是林白前期小说的一种写作风格和方式,后期则出现了转变,小说通过一种生命的存在,人生体验展示,私人化写作为精神独语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对人的生存价值与意义的关怀,对人类生存的苦难、精神困境的承担给予了阐释。前期作品中,主要通过梦境或者回忆的方式
摘 要: 本文以《道德经》的翻译为例,结合生态翻译学理论,解析生态翻译策略在典籍英译中对传递蕴含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典籍翻译 《道德经》 文化传递  典籍文献承载着民族的文化意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其阐释与翻译是体现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道德经》以其明晰不足、暗示有余的特点吸引古今中外学者的阐释和翻译,其思想内容的日常经验性和题旨的无时代性使其具有较高的现
摘 要: 联结是福斯特的《印度之行》颇受关注的主题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其中联结主题的探讨,结合小说的背景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其走向失败的根源。  关键词: 《印度之行》 联结 失败 根源  一、引言  “这部作品已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因为小说写的是人类企图在我们这个混乱和繁杂的世界上,找到一种人类之间的秩序和一个稳固而永久意义的基础。”虽然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探讨和想要表达的就像马巴拉山一样
摘 要: 本文以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为例,阐述多维度阐释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多维度阐释 《大学语文》教学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讲授诗词作品时,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即如何讲解、阐释?如何阐释才能恰到好处?既不因为阐释角度的限制而损害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又不会因为阐释的泛化而趋向过度阐释、阐释变得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阐释文本,是我
摘 要: 金元时期,汉语同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等外来语发生了接触。通过分析元刊杂剧的特殊语言现象,本文揭示了蒙古语对元代汉语尤其是北方汉语的接触、渗透和融合的现象。  关键词: 语言接触 元代汉语语法 《元刊杂剧三十种》  金元时期,外族建立政权,汉语尤其是北方汉语同阿尔泰语系的契丹语、女真语和蒙古语发生了接触,其词汇、语法甚或语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接触有不同的类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语言成分的
摘 要: 方言是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更是地域性民俗文化的载体。解析重庆市酉阳县李溪镇天台村具有典型意义的方言词语,可窥见这一方土地上独特而美丽的民俗文化。这里的方言词语如同一面镜子,能折射出方言区人们的民俗生活;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同新鲜血液一样,源源不断地将生命的活力注入方言中;分析方言词语不仅要解读语言符号承载的语义,而且要考察“锁定”在方言词语记忆的民族历史和风俗文化。  关键词: 重庆市酉阳县李
摘 要: 本文着重探讨了《奥赛罗》中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令人同情的爱情悲剧。产生这场悲剧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认为伊阿古的出现是悲剧的导火线和助燃器,特定的生活文化环境是悲剧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的性格则是悲剧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 《奥赛罗》 悲剧 原因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主要讲述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威尼斯军队主帅奥赛罗与威尼斯元老勃拉班修女儿苔丝狄蒙娜的爱情悲剧。
摘 要: 关于英语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大多从某一门课程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研究对怎样提高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缺乏说服力。而贯彻“研究性”教学和学习的理念能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试图从“研究性”教学和学习理念的角度来讨论英语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英语专业本科生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研究性”教学 学习理念  一直以来高校英语系在英语专业
摘 要: 本文就文学翻译中的两种不同策略——异化和归化作了探讨,并结合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在中国的译介进行了具体分析。文学翻译主体采取何种策略受制于多种因素,中国文学翻译界目前异化的趋势日趋明显,但异化、规划终将并存,并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  关键词: 异化 归化 《法国中尉的女人》 中译本比较  在今日“地球村”,翻译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作为翻译的一
摘 要: 金批《水浒》中有三个问题一直是《水浒》研究和金圣叹研究的焦点,那就是金圣叹对《水浒》创作动机认定的矛盾说法、对《水浒》人物令人费解的点评及对《水浒》文本的随意改动,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学界众说纷纭,但无定论。事实上,金批《水浒》是金氏对这一部小说进行的一次示范性阅读和阐释,这个过程同时也是金圣叹对《水浒》接受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金圣叹对《水浒》潜在的内涵进行了属于他的揭示和创造,金氏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