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nzi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体现该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是语言的底座环境。任何一种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对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离不开对形成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既然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传授语言知识之外,还必须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注意中外文化的差异。如果忽视这一点,外语教学就不能说是完整的。
  关于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差异可以先从词语学习开始。英汉存在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情感意义、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不同或差异较大的词语,主要包括动植物名词、颜色、数词等。比如“moon”一词:中国人看到月亮长联想到“嫦娥”、“中秋佳节”;而美国人看到“moon”则往往联想到登月、太空人等。再如“yellow”:在中国文化中,黄色一方面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利”,另一方面又象征着腐败、堕落,指色情、淫秽,如黄色书刊、黄色录像等;但在美国却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如他们的“yellow pages”是指黄色电话号码簿。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yons认为,语言系统受两种结构的制约,一种是“底层结构”(structure),即人类共同的生理特征和世界的原有结构,这种结构使语言趋向一致;另一种是“超结构”或“上层结构”(superstructure),即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结构,它导致各民族的语言在形式上呈现各种各样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使不同民族的交往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产生误解和不愉快。例如:在一次宴请外宾的酒席上,一位中国人指着另外一位中国人开玩笑地对外宾说:“他有‘妻管炎’。”他直接译成:“He suffers from tracheitis.”外宾听了不但没笑,反而感到莫名其妙,问道:“So what? Why are you laughing so hard when he is suffering from tracheitis?”显然,翻译只是解释了原文的意思,而没有表达出原文的文化色彩。
  “气管炎”在汉语使用中,人们给他加上了特定的文化色彩——具有“怕老婆”的内涵义。这种内涵是通过它与汉语“妻管严”的谐音来实现的,而英语对等词“tracheitis”并不具有这样的内涵义。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学,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语言,并能结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规约准确得体地进行交际,教师必须在进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目的语文化的学习。
  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了解相关语言的文化背景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具体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风俗的区别,籍此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如:“You have a nice car.” 或“I like your new clothes.”等英语赞扬语的功能往往表示友好或引起谈话。另外,中国人对别人提供帮助往往采取“接受+感谢”的方式;而在西方,人们崇尚自立,常以“谢绝+解释”来做答。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是造成“文化休克”的罪魁,而熟悉文化差异是避免这类冲突的关键。
  教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氛围。教师可根据所教内容收集选择一些涉及相关文化的录象、图片、电影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情景(如商店售货员和顾客的谈话、打电话用语、朋友相遇时的谈话等),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了解。同时,要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大量的课外英语交际活动(如:听英语讲座,听报告,听广播;观看录象;阅读英文报刊、小说;参与英语演讲比赛;组织英语游戏、故事表演等)。
  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方法、自身语言基本功和文化素养的同时,还要注意中外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文化习得意识,努力做到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同步提高。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教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如此。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
期刊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问题的激发,一个好的问题,能使思维得以产生、维持和深入。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无不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主动地带着怀疑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发现问题,从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因而,教学中应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  如: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首先不是给出定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出一
期刊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不用说,善良是人类最好的品质之一了。回想自己从教快三十年的教学生涯,我不知道孩子们是否用“善良”来评价过我,但我一直以来都努力追求做一个让孩子们一辈子都能记住的好老师。刚走上三尺讲台时,我这样想,现在快要退休了,我还是这样想:我想做个孩子们心中善良的好老师。  想有何用?关键是要努力去实现。  一、不断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用真心爱他们  每个孩子
期刊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一、创设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
期刊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 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要做到:  一、巧设悬念,创建“愤”,“绯”情境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 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那么,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
期刊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和理解,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 应用的过程。  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1、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期刊
教书育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觉得,沟通无疑是最重要的方式。  那么,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下面,我浅谈自己的浅见。  一、必须对学生充满爱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教师来说,爱应该不是教育的一部分,而应该是教育的前提——要想让学生愉快地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或做人的准则,就得热爱他们,以饱满的热
期刊
在21世纪地球村时代,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而掌握英语则是首选。英语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英语教学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
期刊
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