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己的理解和方法。
1.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营造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教学相长”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問题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促进教学。
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2.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
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才能为有效训练做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这样,那么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给学生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高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强化落实,做好各个知识点的检查巩固工作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可谓量大面宽,相当多的知识点都突出了思维上的一个特点:记忆。比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识记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识记成语和一些典故的比喻意义,识记一些名人名言,识记诗文名句名篇,识记诗歌鉴赏专用术语,识记一些文论知识,等等。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都比较多,除了常见的必须掌握之外,作为应对高考,还应加深拓宽,方可确保无虞。那么,这么多的记忆量怎样才能完成呢?我采用循序渐进的“蚕食”战略,每天让学生做三道字音题,三道字形题,三道词语题,三道成语题,三道名句题,外加三道语病题,简称“六三工程”。这些内容都放在自习时间,教师要求学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并及时加以收取检查,确保实效。这样做的好处比集中复习一个知识点效果要好得多,一是降低了大脑疲劳,提高了大脑的亢奋度;二是增强了记忆的效果,提高了记忆率。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录,再“重点”记忆。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很好。
4.朗读不可少
一提起高三,我们眼前便会出现一幅幅这样的画面:一间间显得拥挤的教室里,一张张被各种复习资料堆积得如同高山的课桌后,坐着一个个灰头灰脑的高三学子;课堂气氛沉闷,学子们埋头题海,憔悴的脸,沉重的头深深埋在书山中。对于很多高三教师和学生来说,琅琅书声应该属于低年级教室,高三了还将时间花在朗读上,那简直是一种奢侈,甚至是一种浪费。
语文教学的朗读,曾一度被人们忽视,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朗读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可能仅限于低年级,在“应试教育”怪圈的支配下,一些语文教师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注重讲解分析,轻视朗读,把朗读视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将时间挤压再挤压,只为做题再做题。殊不知,朗读对于高三复习,同样重要。
5.关于阅读教学
5.1阅读理解很重要
高三综合训练中,学生拿到一张张训练卷后,首先想的是快点完成题目,而不是认认真真地读一读文章。一张考卷做完,不要说文章,就算是那些做过的题目,也可能转眼就忘。讲评时,我向学生讲讲想法,认真阅读与领悟一篇文章,比之完成几个训练题,往往更具意义和价值。当你真正会读能读之后,什么样的语文考试能难倒你呢?
5.2阅读习惯比训练量级更重要
就语文学科而言,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学生读了多少,所得有多少,而不单是学生今天做了几道语文题目,练了几张语文试卷。赛场固然需要训练,但盲目训练往往事倍功半。语言学科,更强调多读多记。然而,高三学生更注重的是书面题目,对于不需要用笔完成的口头作业,很多学生甚至都不把它们当成作业,这就是为什么有学生认为语文作业少,语文成绩迟迟不能提高的原因,更进一层,对于阅读的忽视,往往使学生在高考中茫然不知所从。
6.帮助学生走出写作高原期
高三作文写作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必然会进入一个阶段:学生写作信心严重不足,随便我怎么写作文,作文分数始终都是在切入线上下;老师教给我的方法我反复尝试,效果不显著;作文写不写无所谓,读不读书基本不管用。这时,也许就进入了写作的高原期。
进入写作高原,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呈现基本上下的状态,对高三复习来说,确实存在某种共同趋向的高原期,就个体学生而言,个体的写作高原现象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我们有必要对写作高原现象进行有效分类。一般来说,每个班的写作基本上都良莠不齐,既有写作高手,又有总写不好的,我们不能眼睛只盯着那些写作高手,当然也不可能做到使班上每一位都成为写作高手,这就决定了我们要更关注大多数。在引入高原现象时,我们有必要先行引入一个概念,即每一次作文评分时的“切入分”。“切入分”,往往使班级的作文呈现出某一个层次。如果班级作文均分高于切入分很多,往往这个班级的写作水平就比较高,反之亦然。
1.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营造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教学相长”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問题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促进教学。
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2.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
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才能为有效训练做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这样,那么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给学生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高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强化落实,做好各个知识点的检查巩固工作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可谓量大面宽,相当多的知识点都突出了思维上的一个特点:记忆。比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识记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识记成语和一些典故的比喻意义,识记一些名人名言,识记诗文名句名篇,识记诗歌鉴赏专用术语,识记一些文论知识,等等。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都比较多,除了常见的必须掌握之外,作为应对高考,还应加深拓宽,方可确保无虞。那么,这么多的记忆量怎样才能完成呢?我采用循序渐进的“蚕食”战略,每天让学生做三道字音题,三道字形题,三道词语题,三道成语题,三道名句题,外加三道语病题,简称“六三工程”。这些内容都放在自习时间,教师要求学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并及时加以收取检查,确保实效。这样做的好处比集中复习一个知识点效果要好得多,一是降低了大脑疲劳,提高了大脑的亢奋度;二是增强了记忆的效果,提高了记忆率。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录,再“重点”记忆。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很好。
4.朗读不可少
一提起高三,我们眼前便会出现一幅幅这样的画面:一间间显得拥挤的教室里,一张张被各种复习资料堆积得如同高山的课桌后,坐着一个个灰头灰脑的高三学子;课堂气氛沉闷,学子们埋头题海,憔悴的脸,沉重的头深深埋在书山中。对于很多高三教师和学生来说,琅琅书声应该属于低年级教室,高三了还将时间花在朗读上,那简直是一种奢侈,甚至是一种浪费。
语文教学的朗读,曾一度被人们忽视,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朗读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可能仅限于低年级,在“应试教育”怪圈的支配下,一些语文教师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注重讲解分析,轻视朗读,把朗读视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将时间挤压再挤压,只为做题再做题。殊不知,朗读对于高三复习,同样重要。
5.关于阅读教学
5.1阅读理解很重要
高三综合训练中,学生拿到一张张训练卷后,首先想的是快点完成题目,而不是认认真真地读一读文章。一张考卷做完,不要说文章,就算是那些做过的题目,也可能转眼就忘。讲评时,我向学生讲讲想法,认真阅读与领悟一篇文章,比之完成几个训练题,往往更具意义和价值。当你真正会读能读之后,什么样的语文考试能难倒你呢?
5.2阅读习惯比训练量级更重要
就语文学科而言,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学生读了多少,所得有多少,而不单是学生今天做了几道语文题目,练了几张语文试卷。赛场固然需要训练,但盲目训练往往事倍功半。语言学科,更强调多读多记。然而,高三学生更注重的是书面题目,对于不需要用笔完成的口头作业,很多学生甚至都不把它们当成作业,这就是为什么有学生认为语文作业少,语文成绩迟迟不能提高的原因,更进一层,对于阅读的忽视,往往使学生在高考中茫然不知所从。
6.帮助学生走出写作高原期
高三作文写作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必然会进入一个阶段:学生写作信心严重不足,随便我怎么写作文,作文分数始终都是在切入线上下;老师教给我的方法我反复尝试,效果不显著;作文写不写无所谓,读不读书基本不管用。这时,也许就进入了写作的高原期。
进入写作高原,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呈现基本上下的状态,对高三复习来说,确实存在某种共同趋向的高原期,就个体学生而言,个体的写作高原现象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我们有必要对写作高原现象进行有效分类。一般来说,每个班的写作基本上都良莠不齐,既有写作高手,又有总写不好的,我们不能眼睛只盯着那些写作高手,当然也不可能做到使班上每一位都成为写作高手,这就决定了我们要更关注大多数。在引入高原现象时,我们有必要先行引入一个概念,即每一次作文评分时的“切入分”。“切入分”,往往使班级的作文呈现出某一个层次。如果班级作文均分高于切入分很多,往往这个班级的写作水平就比较高,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