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ruime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优秀的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本文即对教学中的导入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导入
  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利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进行的教学活动。它虽然用时较短,但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仅影响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一、导入环节的作用
  1.吸引学生注意
  导入环节是课前混乱与课上肃静的一条分界线。想要让学生从愉悦嬉闹的课间休息模式快速转换到学习模式需要一个过渡环节,这就到了导入环节发挥作用的时刻。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够一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想方设法转换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提升学习兴致,使其积极主动地将兴奋点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课成功与否更多地体现在学生感兴趣的程度上,他们是否积极主动地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水平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导入环节,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3.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什么?在导入环节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便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学习,进而激发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更好地保持注意力和积极性。
  4.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促进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教师在导入过程中以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为基础,拓展并融入新知识,可以更好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知识体系,形成思维框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知。
  二、语文教学中导入的原则
  1.服务教学内容
  导入的作用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更快地进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导入环节必须要紧扣教学内容,巧妙地将学生的兴致拉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如果导入的环节脱离教学内容,就会导致学生认识模糊、抓不住重点,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2.符合学生实际
  导入的形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明确导入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将学生注意力高效、高速地转移到课堂上,导入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出发,在学生能接受的能力范围内。
  3.精练有趣
  作为一节课的开场白,要精妙、简短、有趣,不宜太长,时间一般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尽量避免时间过长而使学生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三、语文教学中的导入策略
  正如一首歌有一个美妙的前奏,一部戏有一个精彩的序幕。对于一堂课来说,导入便是前奏和序幕,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成功的导入能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奠定整节课的基调,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学习氛围中,这需要语文一线教师共同探索研究的艺术。
  1.直观形象导入法
  利用实物、教学挂图、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图片或者播放视频短片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感知并理解所学内容。如在《核舟记》一课中出示一枚核桃,一颗小小的核桃可以做什么呢?如果说有人能拿核桃雕刻一只小船,估计大家不会感到太奇怪,但如果告诉大家这位雕刻家在小船上刻了五个形态、样貌栩栩如生的人,你们相信吗?这还不算完,他又刻了八扇窗、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还有34个字,你们相信吗?这是真的,大家想不想见识见识?这种导入方式,利用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兴趣和学习热情,对于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非常有帮助。
  2.欣赏歌曲导入法
  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歌曲播放给学生听,有助于学生迅速带入情绪,将兴奋点投入到学习内容上。如在《黄河颂》一课中,播放歌曲《黄河颂》,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思考,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形容自己此时的感受。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的民族魂,它承载着蓬勃向上的精神和努力奋斗的力量,历来被大家称颂。1939年,诗人光未然创作了《黄河颂》,他用饱满的热情以及心中的热爱,歌颂了黄河的气势雄伟,后期经过音乐家冼星海创作、谱曲,这首歌风靡整个国家被人传唱。伴着这铿锵有力的歌声,同学们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便可以带着那澎湃的激情更好地融入学习氛围中。
  3.讲述故事导入法
  听故事想必大家都喜欢,何况是一些好奇心、想象力丰富的孩子。那么通过讲述一些有趣味性、富含深刻意义的小故事作为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以这样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作为新课的开头颇具实效。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中以讲述诗人的故事为开头,追溯历史,历经安史之乱,各地民不聊生、满目疮痍。一位老人求亲告友无处栖身,最终流落到成都的浣花溪边,盖起一座简陋的茅草屋,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总算有了一处他们的家。但往往天不如人愿,老天丝毫没有怜悯之意,一阵狂风卷走屋顶的茅草又遭群童嬉闹疯抢,天空下起暴雨浇湿了衣褥。面对这破烂不堪的家,老人不禁联想到战乱后的万方多难、民生多艰,万千愁绪瞬时涌上心头,感慨萬千写下了这不朽的诗篇。
  4.创设情境导入法
  从教学内容出发,创设一种具有感情色彩的氛围或情景,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感知文章内容,融入课堂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如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中,营造爱国之情,奠定感情基调。“有一个名字深藏在我们心底,每每听到这个名字总是让人心潮澎湃,那就是—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他铸就了不朽的民族魂、爱国情,这份感情炽热而又深沉,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打开爱国心,走进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唤起心中那份最炽热的情感。”如此,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和情感烘托引发学生的共鸣,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文章主旨及思想感情。
  5.温习旧知导入法
  在语文学科这一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有些知识是相似的,有些知识是有所关联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这一特征,通过已掌握的旧知识带入新知识,这是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式,也利于知识体系的架构。往往新知识可能不易于学生接受,但面对熟悉的内容,他们会有积极的态度,这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还可以温习巩固旧知。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回想本文中是如何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的。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孔乙己》一文也出自鲁迅先生之手,文中同样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做了怎样的对比,思考对比手法的作用。同是鲁迅的作品,在已有知识、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将新旧知识做对比,新文章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容易。“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旧知识,进而打开新知识的大门。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语文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只有导入设计得精、设计得巧,才会在教学开始时一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习的兴趣。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备课时多下功夫,深入了解学生特点,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导入方式,一定不要让导入环节流于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精心设计,巧用导入,开展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鲁月芳《探索导入艺术 优化语文课堂》,《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2] 武玉花《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左旭,1997年生,女,汉族,山东省莒县人,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学经典是我们民族自古以来所积累的文化精华,将国学经典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能力发展有很大的益处。教师应着力将国学经典有效地与初中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这不仅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还能提升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国学经典 诵读 语文教学 有效融合  国学经典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还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学经典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着重要
摘 要:“人格教育”是梁启超教育思想的核心,“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梁启超推崇的志在立国、严以修身、乐于处群等人格涵盖了“立德树人”的多个层面,他主张的多育共进、知行合一、内外并举的人格塑造方法延展了“立德树人”的生成路径。梁启超对“人格教育”的精辟阐释如源泉活水一般对当今“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着启发性建议,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德育”资源宝库。  关键词:人格教育 立德树人 梁启
摘 要: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也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新课改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下,对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分析和探究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对于阅读内容的丰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因此,本文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入手,对于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群文阅读 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教
摘 要:语文是小学的重要科目,它包含着中国的历史文化、情怀,学习好语文对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文化素养以及完善学生的情感都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长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语文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所含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策略  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时,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语文知
摘 要:十年树人,百年树木,作为树人教育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要。小学教育作为德育的萌发点,在教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也给班主任及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针对小学德育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实效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德育教育 工作实效性  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既塑造了学生的性格特点,又提升了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仅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的知识传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阅读教学在小学整体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于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和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出合理、科学、多元的阅读教学情境,为学生们营
摘 要:离别主题在唐代诗歌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初盛唐离别诗在情感表达上却与中晚唐离别诗有着明显差异。初盛唐离别诗雄健飘逸,自然浪漫,至中晚唐,离别诗的情感则走向了悲愁、漠然、清幽和闲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社会背景和时势的变化影响了唐代诗人诗风的转变,并且随着变革后儒、释、道的影响,离别诗至中晚唐已失去了积极昂扬、意气风发之气。本文从洛阳盛晚唐离别诗出发,浅谈盛、晚唐离别诗抒情格调的差异。
摘 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突破了传统版的弊端,设置了双线元组的单元结构,实现了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的整合,同时在选文方面也更加关注深度与广度的拓展,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阅读文本,在拓展学生语言文字贮备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习作能力。本文就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为例,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教学建议  
“泰微课”有着一般微课都有的特点:1.短小精悍,一般在3—5分钟,讲授内容基本扣住某一知识点、某一精彩内容、某一重难点、易错点。2.以视频为载体,精彩的、重要的知识可以暂停,回放,随时可学。3.面向全体同学,只要你拥有一个账号,里面所有的资料都可以下载。4.满足学习者碎片化、个性化的学习。此外,现在科学技术、现代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手机等较为普遍,这也为“泰微课”的传播提供了方便,无论是预习
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生本理念的核心观点,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以高中语文阅读课为例,基于生本教育理念,探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能力 生本理念 指导策略  阅读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