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623.2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如何着眼学生主体发展,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尊重差异,突出主体
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必须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探究主题的选择与确定,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从而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1.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所处的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的情感、态度、兴趣、思维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探究主题的确定应充分注意到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水平、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要,是他们都能尝受到探究的乐趣和满足感。如《鲸》一文的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探究问题。一是了解性研究—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二是探源性研究—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三是拓展性研究—是怎样的原因导致躯体如此庞大的鲸由陆地生活转为海洋生活?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人人有所发现,个个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2.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确定探究主题,或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选择,不但是教师教学民主的体现,而且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获取有关的信息,进行交流,然后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确定探究的主题。如《大海的歌》一文,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大海唱着怎样的歌?”这一探究主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兼收并蓄,突出重点
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应以教材为凭借,又不拘泥于教材,要积极拓展教材,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丰富学生的探究内容,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1.努力挖掘教材蕴涵的可供学生探究的信息资源。小语教材选择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还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内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探究重点。可以研究文章的中心主旨,如《落花生》一文“做人到底做怎样的人?”也可以研究文章的线索,如《詹天佑》一文,作者一条线索是写詹天佑的爱国,另一条线索是反映詹天佑的杰出,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理清了两条线索,人物的形象就会更加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还可以探究文章的表达方式,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前三段一相同的结构 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而后面部分渐进式的描写更加突出了中朝军民亲人般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当然,还可以在学生的疑问之处、认识朦胧之处进行探究,如《养花》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作者的忧、作者的泪都包含着养花的乐趣?”
2.积极拓展教材,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材無非是个例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已不满足于从教材、从课堂这单一的渠道获取信息,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将语文学习延伸至课外是历史的必然,所谓“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如学习《曼谷的小象》一文前,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泰国首都曼谷的环境、气候、风土人情等资料,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文时,可引导学生想象探究,假如现在的你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两小儿面前,你会怎样解答他们的问题?在学习完课文后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研究,如学完《可爱的草塘》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继续研究草塘的今天和明天,从而使学生受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三、自主合作,突出自动
探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和探究性。“自主”应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而不应是指导者的包办代替,整个过程都应是作为研究者的学生自己去经历、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体验。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或观察联想,或读书感悟,或思辩探究,或操作演示,或实验推理。如学习《田忌赛马》一文,探究“为什么调换马的顺序就能转败为胜”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亲手操作,发现转败为胜的奥秘;学习《捞铁牛》一文时,可以采用实验验证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还应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而这个“合作”应是在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基础上的合作。每个人在合作学习的同时,能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如学习《落花生》一文时,学生在独立思考对落花生有了自己的见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讨论交流自己的见解,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认为课文赞颂了落花生“默默奉献”的品格,有的学生认为课文赞颂了具有“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人,有的学生认为更重要的是写“爸爸”希望“我们”成为像落花生那样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最后全班一起讨论,达成共识。这样,学生的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动中发展,取得了1加1大于2的教学效果。
四、自由表達,突出个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鲜货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也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探究性学习中,提倡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出学习的结果。能说的说、善读的读、会画的画、愿演的演,允许学生对文章多元的理解和感悟,不惟书、不惟师,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读。通过个性化的读,呈现出学习的结果。古人说,口而诵,心而惟。朗读是一种复杂的感官操作流程,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如果一个学生能把一篇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抑扬顿挫,情容协溢,毋庸置疑,这个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并已进入了角色。
2.说。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传递出学习的结果,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当小导游。
3.画。通过画画体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判断,也是一种极富有个性的学习效果呈现形式。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时,让学生画出爬山虎的脚,学生通过画脚,不但弄清了爬山虎的脚与叶柄的位置关系,还弄清了脚的颜色、形状及其变化。一幅小小的画,涵盖了学生对众多信息的理解与把握。
4.演。让学生通过表演,训练学生的语感,体验文章描绘的情境,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如学习《晏子使楚》一文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晏子和楚王;学习《将相和》一文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廉颇和蔺相如等,表达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的感悟和理解。
总之,在小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拓展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时空,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关注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多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如何着眼学生主体发展,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尊重差异,突出主体
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必须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探究主题的选择与确定,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从而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1.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所处的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的情感、态度、兴趣、思维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探究主题的确定应充分注意到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水平、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要,是他们都能尝受到探究的乐趣和满足感。如《鲸》一文的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探究问题。一是了解性研究—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二是探源性研究—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三是拓展性研究—是怎样的原因导致躯体如此庞大的鲸由陆地生活转为海洋生活?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人人有所发现,个个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2.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确定探究主题,或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选择,不但是教师教学民主的体现,而且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获取有关的信息,进行交流,然后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确定探究的主题。如《大海的歌》一文,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大海唱着怎样的歌?”这一探究主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兼收并蓄,突出重点
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应以教材为凭借,又不拘泥于教材,要积极拓展教材,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丰富学生的探究内容,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1.努力挖掘教材蕴涵的可供学生探究的信息资源。小语教材选择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还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内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探究重点。可以研究文章的中心主旨,如《落花生》一文“做人到底做怎样的人?”也可以研究文章的线索,如《詹天佑》一文,作者一条线索是写詹天佑的爱国,另一条线索是反映詹天佑的杰出,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理清了两条线索,人物的形象就会更加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还可以探究文章的表达方式,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前三段一相同的结构 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而后面部分渐进式的描写更加突出了中朝军民亲人般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当然,还可以在学生的疑问之处、认识朦胧之处进行探究,如《养花》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作者的忧、作者的泪都包含着养花的乐趣?”
2.积极拓展教材,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材無非是个例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已不满足于从教材、从课堂这单一的渠道获取信息,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将语文学习延伸至课外是历史的必然,所谓“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如学习《曼谷的小象》一文前,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泰国首都曼谷的环境、气候、风土人情等资料,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文时,可引导学生想象探究,假如现在的你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两小儿面前,你会怎样解答他们的问题?在学习完课文后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研究,如学完《可爱的草塘》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继续研究草塘的今天和明天,从而使学生受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三、自主合作,突出自动
探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和探究性。“自主”应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而不应是指导者的包办代替,整个过程都应是作为研究者的学生自己去经历、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体验。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或观察联想,或读书感悟,或思辩探究,或操作演示,或实验推理。如学习《田忌赛马》一文,探究“为什么调换马的顺序就能转败为胜”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亲手操作,发现转败为胜的奥秘;学习《捞铁牛》一文时,可以采用实验验证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还应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而这个“合作”应是在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基础上的合作。每个人在合作学习的同时,能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如学习《落花生》一文时,学生在独立思考对落花生有了自己的见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讨论交流自己的见解,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认为课文赞颂了落花生“默默奉献”的品格,有的学生认为课文赞颂了具有“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人,有的学生认为更重要的是写“爸爸”希望“我们”成为像落花生那样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最后全班一起讨论,达成共识。这样,学生的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动中发展,取得了1加1大于2的教学效果。
四、自由表達,突出个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鲜货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也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探究性学习中,提倡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出学习的结果。能说的说、善读的读、会画的画、愿演的演,允许学生对文章多元的理解和感悟,不惟书、不惟师,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读。通过个性化的读,呈现出学习的结果。古人说,口而诵,心而惟。朗读是一种复杂的感官操作流程,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如果一个学生能把一篇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抑扬顿挫,情容协溢,毋庸置疑,这个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并已进入了角色。
2.说。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传递出学习的结果,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当小导游。
3.画。通过画画体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判断,也是一种极富有个性的学习效果呈现形式。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时,让学生画出爬山虎的脚,学生通过画脚,不但弄清了爬山虎的脚与叶柄的位置关系,还弄清了脚的颜色、形状及其变化。一幅小小的画,涵盖了学生对众多信息的理解与把握。
4.演。让学生通过表演,训练学生的语感,体验文章描绘的情境,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如学习《晏子使楚》一文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晏子和楚王;学习《将相和》一文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廉颇和蔺相如等,表达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的感悟和理解。
总之,在小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拓展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时空,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关注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多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