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中国教师的先驱,他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至今仍散发着熠熠光芒,对现代教育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借鉴和促进作用。执教完《孔子游春》一课后,我感受良多,细细品味,受益匪浅。
一、开情景教育之先河,在美好春色中放飞学生的心灵
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他的学生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到泗水河边游玩,这说明孔子善于把握机遇,能从生活中抓住一切机会,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阳光普照大地,泗水河畔桃红柳绿,草色映绿了学生的眼眸,习习的春风荡涤着学生的心怀。广袤的大地、茂密的森林、温暖的太阳、和煦的轻风成了大自然母亲那宽广的胸怀;飘逸的长发、明亮的眸子、甜蜜的絮语……草长莺飞间,好一派妩媚的春光!在这迷人的景色中,学生的心灵就像春天的小草一样蓬勃地舒展着。情景教育的第一要素就是选择合适的教育环境。对要开阔学生眼界的孔子来说,这样理想的地方,这样美好的时节,不正是最好的选择吗?环境是育人的重要因素,在什么样的环境开展教育学生的活动,在什么样的环境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几千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十分注意这样的问题,这和我们今天提倡的环境育人,开展情景教育多么相似!我想,正面的教育需要优美的环境,教育学生的过程也包含创造优美环境的过程,让环境影响人,让环境熏陶人,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重视的课题。孔子带着学生游春之所以能起到理想的育人效果,与其选择这样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学习孔子注重情景教育的育人方式,在语文教学和语文活动中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突出环境育人的特殊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重视心灵感悟,与自然对话,讲求天人合一
孔子看着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陷入了沉思。学生们向孔子询问,孔子告诉学生,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在孔子论水这一环节,教参侧重于表现孔子学识的渊博、思索的深远。但我个人认为,除了上述两点,孔子论水所表现出来的教育作用同样不能忽视。人要面对的不仅是复杂的社会,还要面对给予我们很多的大自然。人从课本上、社会中学习知识,也从自然中汲取营养。“格物致知,缘物悟理”,孔子对水的看法不正体现了他重视与自然对话,从自然中感悟做人道理的教学理念吗?“学而不思则罔”,孔子在沉思中细细品味自然之水,水不仅在泗水河中流淌,更在孔子的心中翻腾着。渐渐地,水在孔子的心中变得欢悦了……在与水的交融中,孔子的心灵得到了升华,感悟出真君子的品性。孔子与学生们论水,既讲出了自己从流水中悟出的做人道理,又借以教诲学生要像水一样做人,要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教化,成为一个真君子。孔子临水而思,使自己得到启发,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以水作喻,对学生循循善诱。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是善于学习、缘物悟理的大师,亦是善施教化、育人于万物之中的大教育家。
三、相机而教,尊重多元价值观
教育教学不全在整齐划一的课堂,也不追求十全十美,孔子对教育的内涵的理解很独到,定位准确。在只有颜回和子路陪伴身边的时候,孔子感觉教育的时机到来了,于是向他们询问: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读到这里我们就会明白,教育学生的机会时时皆有,又稍纵即逝,教师应该像孔子一样留心学生,相机而教。对子路和颜回两人截然不同的志向,“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点了点头”。从这可以明显看出,孔子没有用同一标准去要求他的学生,只要是正面的、积极的志向,孔子都赞同。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教育思想!我们再深入一步还会发现,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志向,也与学生的志向不一样。这足以说明孔子明了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教而同一”与“教而不一”的结果是迥异的,尊重多元的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我们常说要培养有棱有角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追求“教而同一”的基础上,也像孔子那样,把“教而不一”放在适当的位置,听听不同的声音,尊重不同的理念,培养各式各样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再看看孔子的志向,我们除了能感受到他对学生殷切的期望,还能感受到孔子强烈的个人希冀。他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创建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这种志向,实质上反映了孔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积极地追求理想,不就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了吗?肯定和引导个人正当的、合理的、积极的追求,不正是我们所提倡的个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吗?
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拜读孔子的名言,我如坐春风;察看孔子育人的方式,我自愧不如,但是我会不断地研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向孔子学习,把最好的教育奉献给学生,让学生也能感受到泗水河畔浓浓的春意。
(责编 莫彩凤)
一、开情景教育之先河,在美好春色中放飞学生的心灵
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他的学生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到泗水河边游玩,这说明孔子善于把握机遇,能从生活中抓住一切机会,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阳光普照大地,泗水河畔桃红柳绿,草色映绿了学生的眼眸,习习的春风荡涤着学生的心怀。广袤的大地、茂密的森林、温暖的太阳、和煦的轻风成了大自然母亲那宽广的胸怀;飘逸的长发、明亮的眸子、甜蜜的絮语……草长莺飞间,好一派妩媚的春光!在这迷人的景色中,学生的心灵就像春天的小草一样蓬勃地舒展着。情景教育的第一要素就是选择合适的教育环境。对要开阔学生眼界的孔子来说,这样理想的地方,这样美好的时节,不正是最好的选择吗?环境是育人的重要因素,在什么样的环境开展教育学生的活动,在什么样的环境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几千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十分注意这样的问题,这和我们今天提倡的环境育人,开展情景教育多么相似!我想,正面的教育需要优美的环境,教育学生的过程也包含创造优美环境的过程,让环境影响人,让环境熏陶人,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重视的课题。孔子带着学生游春之所以能起到理想的育人效果,与其选择这样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学习孔子注重情景教育的育人方式,在语文教学和语文活动中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突出环境育人的特殊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重视心灵感悟,与自然对话,讲求天人合一
孔子看着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陷入了沉思。学生们向孔子询问,孔子告诉学生,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在孔子论水这一环节,教参侧重于表现孔子学识的渊博、思索的深远。但我个人认为,除了上述两点,孔子论水所表现出来的教育作用同样不能忽视。人要面对的不仅是复杂的社会,还要面对给予我们很多的大自然。人从课本上、社会中学习知识,也从自然中汲取营养。“格物致知,缘物悟理”,孔子对水的看法不正体现了他重视与自然对话,从自然中感悟做人道理的教学理念吗?“学而不思则罔”,孔子在沉思中细细品味自然之水,水不仅在泗水河中流淌,更在孔子的心中翻腾着。渐渐地,水在孔子的心中变得欢悦了……在与水的交融中,孔子的心灵得到了升华,感悟出真君子的品性。孔子与学生们论水,既讲出了自己从流水中悟出的做人道理,又借以教诲学生要像水一样做人,要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教化,成为一个真君子。孔子临水而思,使自己得到启发,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以水作喻,对学生循循善诱。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是善于学习、缘物悟理的大师,亦是善施教化、育人于万物之中的大教育家。
三、相机而教,尊重多元价值观
教育教学不全在整齐划一的课堂,也不追求十全十美,孔子对教育的内涵的理解很独到,定位准确。在只有颜回和子路陪伴身边的时候,孔子感觉教育的时机到来了,于是向他们询问: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读到这里我们就会明白,教育学生的机会时时皆有,又稍纵即逝,教师应该像孔子一样留心学生,相机而教。对子路和颜回两人截然不同的志向,“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点了点头”。从这可以明显看出,孔子没有用同一标准去要求他的学生,只要是正面的、积极的志向,孔子都赞同。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教育思想!我们再深入一步还会发现,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志向,也与学生的志向不一样。这足以说明孔子明了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教而同一”与“教而不一”的结果是迥异的,尊重多元的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我们常说要培养有棱有角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追求“教而同一”的基础上,也像孔子那样,把“教而不一”放在适当的位置,听听不同的声音,尊重不同的理念,培养各式各样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再看看孔子的志向,我们除了能感受到他对学生殷切的期望,还能感受到孔子强烈的个人希冀。他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创建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这种志向,实质上反映了孔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积极地追求理想,不就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了吗?肯定和引导个人正当的、合理的、积极的追求,不正是我们所提倡的个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吗?
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拜读孔子的名言,我如坐春风;察看孔子育人的方式,我自愧不如,但是我会不断地研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向孔子学习,把最好的教育奉献给学生,让学生也能感受到泗水河畔浓浓的春意。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