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台风,我们脑海中会浮现破坏性极强的画面——大树连根拔起;屋顶被掀翻……那么这种“凶巴巴”的风,为什么叫“台风”而不是别的什么风呢?对应的英语单词typhoon,到底是从中借鉴而来的音译,还是两种文化间的异曲同工?中间的历史可谓一波三折,精彩纷呈。
先说汉语“台风”的由来,简而言之,就是粤语“大风”出口转进口而来的最终结果。据说,最初对于太平洋西部沿海的这种猛烈的风,并没有专有名词来表示,附近的居民只是笼统地叫它“大风”。由于附近的居民是广东人,所以粤语口音的“大风”念作[daifu ]。
后来欧洲的航海家来到中国沿海一带,领教了中国这种[daifu ]的威力,大开了眼界,却苦于没有相应的表达去和同胞描述他们的这种灾难性见闻,索性就地取材,采用音译法,沿用粤语的发音[daifu ],进行拼写。
关于拼写,最初可能有好几个版本,粤语发音的d也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欧洲人嘴里的t。最后经过不断的修饰,以及与欧洲文化的融合,渐渐成了typhoon。这个外文词后来又经由外国人传到中国北方。北方人没有见过“台风”这样的奇观,不知typhoon是何物,更不知道外国人说的typhoon其实是从粤语的“大风”[daifu ]转借过去的。于是以为typhoon这个东西是个纯“进口”词汇,得给它起个“接地气”的汉语名。既然这typhoon是一种厉害的风,还常在沿海,尤其是台湾一带活动,从大陆上看,风又是从台湾方向吹过来的,于是北方人就把typhoon音译结合地译成了“台风”,绝妙之极。
这就是汉语“台风”的由来,确实一波三折。再来说英语typhoon。正如前文提到的,欧洲航海家领教了中国“台风”的威力,想给它取个响亮的英文名字回去好给同胞们描述。他们苦思冥想,奈何词汇量有限,找不到一个对应的词来表达,索性就沿用这个[daifu ]的音造了一个词。由于发音习惯不同,在音译过程中,进行了d和t的转变,于是粤语版本的[daifu ]就变成了英语版本的[taifu ]。说到此,我们不妨看一下威妥玛拼法的中国地名:广东——Kwangtung;顺德——Shunteh;澎湖列岛——Penghu Liehtao;大同——Tatung;保定——Paoting……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外国人在音译汉语时,有一些普遍的音变现象,其中就有d和t的转变。同时中国人在音译外语地名时 ,也同样有d和t的这种转变:Washington——华盛顿;Manhattan——曼哈顿。所以广东话版本的[daifu ]到了欧洲人的嘴里成了[taifu ],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taifu ]具体要怎么拼写呢?最初的版本肯定不是现在这样的,姑且大胆猜想一下—— tiphone, typhone, tiphon, tiphoon,tephon……如果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欧洲人随便选取了以上的一个拼法来命名“台风”,那么,“台风”的英文名就要索然无趣,仅仅是一个外来音译词了。
那么,面对这么多种可能,为什么“台风”最终的英文拼写是typhoon呢?这就和西方文化中大名鼎鼎的Typhon(提丰)脱不了关系了。说到这个Typhon,那可是大有来头。他是古希腊神话中象征风暴的妖魔或巨人,被“尊称”为“万妖之祖”,生出了众多非同一般的怪物。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有狮身人面像Sphinx和啄食普罗米修斯的高加索神鹰Griffon。据说Typhon是一位高于山的喷火巨人,有一百个蛇头,生有一对翅膀而且浑身覆有羽毛。不光样貌骇人,其力量也不容小觑,曾把天神宙斯打得手脚筋尽断。
所以广东话[daifu ]的英文拼写,在多种可能中,最终确定了typhoon,想必是取古希腊神话中Typhon的威力无穷之意。这样一来,typhoon一词在音上沿用了[daifu ]的汉语发音,而在形和意上又把自己的文化注入其中,可谓是两种语言的完美融合,妙不可言。
说到此,回到题目——台风和typhoon,到底孰先孰后,谁又是谁的音译呢?中间的过程可谓错综复杂。一言以概之,二者都源于漢语里粤语的“大风”。其中“台风”是typhoon的音译,而typhoon是粤语“大风”的音译,同时又结合了希腊神话中的Typhon作为其形和意上的词源补充。
先说汉语“台风”的由来,简而言之,就是粤语“大风”出口转进口而来的最终结果。据说,最初对于太平洋西部沿海的这种猛烈的风,并没有专有名词来表示,附近的居民只是笼统地叫它“大风”。由于附近的居民是广东人,所以粤语口音的“大风”念作[daifu ]。
后来欧洲的航海家来到中国沿海一带,领教了中国这种[daifu ]的威力,大开了眼界,却苦于没有相应的表达去和同胞描述他们的这种灾难性见闻,索性就地取材,采用音译法,沿用粤语的发音[daifu ],进行拼写。
关于拼写,最初可能有好几个版本,粤语发音的d也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欧洲人嘴里的t。最后经过不断的修饰,以及与欧洲文化的融合,渐渐成了typhoon。这个外文词后来又经由外国人传到中国北方。北方人没有见过“台风”这样的奇观,不知typhoon是何物,更不知道外国人说的typhoon其实是从粤语的“大风”[daifu ]转借过去的。于是以为typhoon这个东西是个纯“进口”词汇,得给它起个“接地气”的汉语名。既然这typhoon是一种厉害的风,还常在沿海,尤其是台湾一带活动,从大陆上看,风又是从台湾方向吹过来的,于是北方人就把typhoon音译结合地译成了“台风”,绝妙之极。
这就是汉语“台风”的由来,确实一波三折。再来说英语typhoon。正如前文提到的,欧洲航海家领教了中国“台风”的威力,想给它取个响亮的英文名字回去好给同胞们描述。他们苦思冥想,奈何词汇量有限,找不到一个对应的词来表达,索性就沿用这个[daifu ]的音造了一个词。由于发音习惯不同,在音译过程中,进行了d和t的转变,于是粤语版本的[daifu ]就变成了英语版本的[taifu ]。说到此,我们不妨看一下威妥玛拼法的中国地名:广东——Kwangtung;顺德——Shunteh;澎湖列岛——Penghu Liehtao;大同——Tatung;保定——Paoting……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外国人在音译汉语时,有一些普遍的音变现象,其中就有d和t的转变。同时中国人在音译外语地名时 ,也同样有d和t的这种转变:Washington——华盛顿;Manhattan——曼哈顿。所以广东话版本的[daifu ]到了欧洲人的嘴里成了[taifu ],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taifu ]具体要怎么拼写呢?最初的版本肯定不是现在这样的,姑且大胆猜想一下—— tiphone, typhone, tiphon, tiphoon,tephon……如果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欧洲人随便选取了以上的一个拼法来命名“台风”,那么,“台风”的英文名就要索然无趣,仅仅是一个外来音译词了。
那么,面对这么多种可能,为什么“台风”最终的英文拼写是typhoon呢?这就和西方文化中大名鼎鼎的Typhon(提丰)脱不了关系了。说到这个Typhon,那可是大有来头。他是古希腊神话中象征风暴的妖魔或巨人,被“尊称”为“万妖之祖”,生出了众多非同一般的怪物。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有狮身人面像Sphinx和啄食普罗米修斯的高加索神鹰Griffon。据说Typhon是一位高于山的喷火巨人,有一百个蛇头,生有一对翅膀而且浑身覆有羽毛。不光样貌骇人,其力量也不容小觑,曾把天神宙斯打得手脚筋尽断。
所以广东话[daifu ]的英文拼写,在多种可能中,最终确定了typhoon,想必是取古希腊神话中Typhon的威力无穷之意。这样一来,typhoon一词在音上沿用了[daifu ]的汉语发音,而在形和意上又把自己的文化注入其中,可谓是两种语言的完美融合,妙不可言。
说到此,回到题目——台风和typhoon,到底孰先孰后,谁又是谁的音译呢?中间的过程可谓错综复杂。一言以概之,二者都源于漢语里粤语的“大风”。其中“台风”是typhoon的音译,而typhoon是粤语“大风”的音译,同时又结合了希腊神话中的Typhon作为其形和意上的词源补充。